2025年2月14日,極氪與吉利汽車先后發(fā)布公告,確認極氪以93.7億元完成對領克51%股權的收購,后者將正式成為極氪科技集團的非全資子公司。這一動作標志著吉利控股對旗下新能源品牌資源的深度整合,其背后既涉及技術協(xié)同、成本優(yōu)化等短期目標,也暗含應對行業(yè)變革的長遠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極氪與領克原本共享吉利集團的研發(fā)資源,兩者獨立運營,但導致了重復投入。此次收購整合后,雙方在整車架構、電子電氣架構、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領域實現平臺共享,預計研發(fā)效率提升15%,制造環(huán)節(jié)成本降低5%—8%。比如剛剛亮相不久的領克首款旗艦SUV領克900,新車將直接搭載極氪自研的浩瀚智駕系統(tǒng),并共享英偉達Thor芯片硬件方案,避免兩個團隊并行開發(fā)造成的資源浪費。
而在內部管理方面,極氪科技集團將通過一系列措施提升管理效率。在制造體系上,極氪科技集團將形成“大制造+大質量”一體化管理體系,通過組織精簡、管理扁平化等手段提升整體管理效率20%以上。此外,極氪科技集團還將通過AI賦能、智能體系突破等手段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除了共享技術實現降本增效之外,極氪與領克還能更好地實現產品市場定位的互補,從目前極氪和領克的產品表現來看,領克主要覆蓋了20—30萬元的車型區(qū)間,并且以混動中型車和純電小型車為主。極氪作為吉利旗下的高端純電品牌,主要聚焦30萬以上的市場,并且主攻純電中大型車,雙方合并后,兩個品牌旗下重疊的車型可以有效避免內耗。
對于行業(yè)而言,吉利通過“子品牌合并”而非“子品牌淘汰”完成資源整合,為傳統(tǒng)車企轉型提供新思路。相較長安深藍、阿維塔的獨立運營模式,極氪領克模式更注重存量資源激活。從當前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發(fā)展來看,行業(yè)集中度持續(xù)提升是主要趨勢,2024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前十車企市占率已達76%,這讓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極氪與領克此舉或將推動國內第二梯隊車企加快兼并重組。
除了上述推動作用之外,我們也需要注意到極氪與領克合并后產生的一些新的挑戰(zhàn),首先便是品牌定位的融合,極氪和領克在此前還是有一定的定位差異,領克主打年輕運動,而極氪主打科技豪華,雙方融入后,如何更好地實現品牌價值和定位融合是接下來的重點。除此之外,進入2025年,行業(yè)競爭的激烈程度還在提升,比亞迪和鴻蒙智行等強勢車企計劃在25年加速新車發(fā)布,而這也給了極氪科技集團較大的壓力,如果不能在今年快速豐富產品矩陣,后期的整合成效將被削弱。
總結:
極氪收購領克本質是吉利應對行業(yè)內卷的“防守反擊”,其成功與否,不僅關乎吉利的新能源轉型的成敗,也可能為中國汽車行業(yè)兼并重組提供關鍵范本。短期看,資源整合紅利有望支撐其銷量增長,長期則需驗證技術協(xié)同能否轉化為可持續(xù)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