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于柳州街頭,除了那一排又一排的“剁椒魚頭”外,公路上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車,是東風風行。
![]()
在柳州這樣的老牌汽車工業(yè)城市,若要論資排輩,從 1969 年便開始造車的“柳汽”是當仁不讓的老大哥。
![]()
80 年代加入東風,并入“國家隊”,站穩(wěn)卡車市場;
00 年代,推出“東風風行”,專攻乘用車,一臺菱智橫掃 MPV 市場二十年;
20 年代,我國汽車市場跑步進入新能源時代,東風風行加速轉型,星海系列應運而生。
時隔一年我再赴柳州,為的就是體驗星海系列的首款轎車產品——星海 S7。
![]()
![]()
從外觀設計來看,星海S7無疑是大膽的。我不想花費太多筆墨,摘抄官方資料中的措辭去形容它的設計靈感,好看與否,我相信大家的第一眼感覺更具有說服力。
![]()
![]()
然而,廠家技術人員口中的“風阻消失術造型”還是吸引了我的注意。是的,在燃油車時代根本不被關心的風阻系數(shù),在今天,竟然能成為廠家發(fā)布會上反復強調的賣點。
![]()
原因無它,對于電車來說,更低的風阻意味著更低的能耗、更長的續(xù)航,當然,還有更小的風噪。有數(shù)據顯示,風阻系數(shù)每降低0.01Cd,可以增加5-8km的續(xù)航。
![]()
從側后方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星海S7幾乎就是一滴被拉得修長的“水滴”,在高速疾馳的時候,它會像一把鋒利的刀片切割空氣。0.191Cd,記住這組數(shù)字,因為它是目前全球量產車之中,風阻系數(shù)最低的新紀錄。
![]()
讓我們把這組數(shù)據變得更具像化,更容易被理解一些,星海S7的百公里電耗水平僅11.9kWh/100km,即便是習慣性被虛標的“官方數(shù)據”,這個數(shù)字仍然低得離譜,直接追平像特斯拉、樂道、小鵬這類能耗控制的第一梯隊陣營。
![]()
“這不能吧,造車哪有一夜成才的道理?”直至我親手開上星海S7,儀表盤上12.4kWh/100km的表顯電耗,才成功打消我的疑慮,東風風行確實走起來了。
![]()
至于實際續(xù)航如何?在沒有進行光電實測的前提下,我不能妄下定論,CLTC標準下全系統(tǒng)一的555km官方續(xù)航數(shù)據,看起來確實不夠有安全感,但你別忘了,它配備的磷酸鐵鋰電池僅有56.8kWh,這意味著星海S7的定價必然會走親民路線。11.98-13.99萬,面對這樣的要價,我確實不能要求星海S7給我更多。
![]()
但人總是貪心的,超過4米9的車身長度讓我在拉開后排門把手的時候充滿了期待,然而現(xiàn)實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般美好。4935mm的車長,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低風阻而服務,它并沒有被直接轉化為乘坐空間。你試想一下,水滴一樣的下遛車頂,車底下還得預留電池的放置位置,后排座椅每往后平移一公分,后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就得打上一大折扣。
![]()
在權衡利弊后,星海S7的工程師選擇了折中方案,后排座椅往前移,輔以全景玻璃天幕,進一步釋放后排乘客的頭部空間,消減后排座椅坐墊長度,讓后排的X軸空間看起來更充沛。
![]()
![]()
得出的結果,是星海S7確實解決了競品們普遍存在的后排頭部空間不足的問題,但相對而言,后排座椅的承托以及腿部空間,都未能達到中大型轎車的標準。得到一些,你就必須放棄一些,這是世界亙古不變的定律。
![]()
那星海S7剩下的車長都去哪了?打開尾廂后,我便得到了答案。541升的常規(guī)容積足以傲視群雄,遛背造型帶來的超大后備廂開口,揭開蓋板后還有近115升的下沉儲物空間,前機蓋下50升的前備廂容積,進一步鞏固了星海S7同價位轎車“最能裝”的江湖地位。若還有遺憾,那便是后排座椅并沒有采用分割放倒的拓展設計,美中不足。
![]()
![]()
![]()
在工廠內部的試驗場內,技術人員告訴我星海S7是有史以來最重視駕駛感受的東風風行,為此,他們甚至在場內搭建了一條由大量直線和高速彎組成的臨時賽道,在這里你可以隨意“地板電”,肆意揮霍后軸上的218匹電驅馬力,發(fā)揮車子6.67秒的百公里加速實力。
![]()
坦白說,在今天這個動力廉價新能源時代,星海S7在數(shù)據層面談不上出彩,但我始終認為“體驗大于紙面數(shù)據”。在標準模式下,車子的動力輸出線性可控易上手,沒有“一點就飛”,更沒有“一頓一頓”的神經質,加速踏板的邏輯調校十分成熟。
![]()
當然,如果你希望尋求一些刺激,享受扭矩快速攀升的快感,星海S7也提供“運動”和“運動+”兩個駕駛模式可供選擇。在這個價位,能給運動模式細分調校的車,印象中這是第一臺。
![]()
“底盤下了功夫”,這是我開上星海S7后的第一感覺。路感豐富,懸架動作干脆利落,“硬”但不會感到不適,以往用來形容合資運動型車的詞匯,似乎都能套用到它身上。
![]()
轉向在突破了中心虛位以后,車頭響應非常靈活,轉向比設置比常見的家用車都要小,不需要轉動太大的角度,車子就能快速調整到你要的角度,這對于熱愛駕駛的車主來說,確是好事。如果還希望往運動方向更進一步,增加懸架的低速阻尼,更換抓地力更好的輪胎,會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
誠如那位廠家技術人員所說,這確實是我試駕過的最有運動感的東風風行。盡管車子的隔音水平以及后排的乘坐體驗還是略顯不足,但參考其不到12萬的起售價,我也確實不能要求它能面面俱到。
![]()
從早前上市的星海V9,再到如今的星海S7,在深入地體驗兩車后,我可以感受到東風風行迫切尋求改變的決心。
想來也是啊,畢竟新能源這張飯桌上,余席已然不多了。
(部分圖片源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