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北京車展,其人氣,其品牌、展車的多樣性前所未有。令人震撼,令人眼花繚亂,看到的是驚奇、驚嘆和驚喜。北京車展堪稱中國汽車產業(yè)風向標,從規(guī)模到檔次,無疑也是全球汽車產業(yè)的風向標,跨國公司CEO一一到場,幾乎所有主流汽車品牌悉數(shù)亮相……就此,藍畔車評總結出一些待揭的懸念。
未來一定是多種動力并存,風起云涌的電動車新勢力、電動油動雙軌并行的傳統(tǒng)品牌誰是最后的贏家?燃油車(或者不久的將來全都變成混合動力車),電動車(包括在產的氫動力車),濤聲過后,下一屆北京車展,也就是兩年以后平衡點會停在哪?
看文藝演出,一夜成名的新星,苦練多年的老手,論演技一定是老手在行,但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更喜歡新星。汽車則完全不一樣,汽車是實打實的制造業(yè),比的是安全、性能、耐久性等,無論如何車企的專業(yè)性占據(jù)絕對的話語權。
這屆車展,共展示新能源車型278個,浩瀚的車海,一撥又一撥浪潮,帶上來貝殼,也卷動著砂礫,誰能笑到最后?汽車這一行,可持續(xù)發(fā)展到底有多重要?汽車市場真的能容納那么多品牌,未來存留下來的會是哪些家?
今天的中國年輕人敢于挑戰(zhàn),他們愿意嘗試新鮮事物,他們追求個性、向往前沿的科技生活,他們最終選擇千錘百煉的成熟產品(不管是電車還是油車),還是捧得紅紅的橫空出世的全新品牌,這是一個懸念?
怎么看專業(yè)的精神,專業(yè)的價值?我們的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汽車?我們知道汽車品牌尤其需要沉淀和積累,一個全新的車企,不管脫胎于新銳科技企業(yè)還是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不管生產什么動力的汽車,如果一夜之間能打造出最優(yōu)秀的汽車,那么一個老牌的“傳統(tǒng)”車企幾十年甚至更久的試驗、積累以及無數(shù)次顛覆,是不是選錯了方向?這些疑問該不該成為懸念?又會得到怎樣的結論呢?
跨國公司中,豐田汽車自然引人注目,去年該集團全球銷量(包括子公司大發(fā)和日野汽車)同比增長7.2%,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120萬輛,連續(xù)四年全球第一。豐田在變,旨在“提供新的體驗價值,為每一位顧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集成硬件和軟件,他們在打造與社會基礎設施無縫連接的“軟件定義汽車”。在SDV領域,豐田會有哪些作為?和騰訊戰(zhàn)略合作,他們在智能化領域將帶來哪些亮點?作為豐田軟硬件融合的最新成果,雷克薩斯LF-ZC概念車給豐田、給產業(yè)將會帶來哪些引領?
合資公司中,一汽豐田是一個典范,本屆車展旗艦車型全新皇冠上市、純正的硬核越野車全新普拉多發(fā)布官方指導價格,都是重磅產品。他們以全面智混化、全面高端化的新姿態(tài)擁抱變革。三階智能電混雙擎技術、全新Toyota Pilot高階智駕、全新Toyota Space智慧空間……這些依托尖端智電技術等的“核心生產力”會得到市場怎樣回應?一汽豐田中國市場的最優(yōu)解是什么?
本屆車展,各大自主品牌陣容震撼、不分伯仲,自主品牌的最優(yōu)解是哪一個?未來幾年誰會最強大?
火爆的展臺,活躍著火辣辣的網(wǎng)紅、主播……這引發(fā)又一個懸念:汽車產業(yè)的傳播走向如何?
車展么,人們所見的只是產品的外觀,哪些設計將主導潮流?筆者最后想要說的是:汽車產品,多關注里子少陶醉于面子。浩瀚汽車海洋,別做冰面做冰山,看到的是一角看不到的是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