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油車車主變成電車車主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容易,從熟悉的事物轉而擁抱未知的技術,顯然是跨出人生舒適區(qū)的一步。就像我的而立之年,人生角色突然出現(xiàn)了轉換。
交出寶馬GT的鑰匙,收到ID.7 VIZZION車鑰匙的那一刻,我真感覺,既有一點不舍,也有些許興奮。仿佛人生要重開一條賽道,也慶幸自己此時此刻,即將奔向生活的新方向。
改變,從駕駛純電開始
當一個人習慣了德系車輛的緊致和操控之后,就很難改變這種駕駛偏好,那是每次雙手握住方向盤的樂趣之一。對我們這樣普通的四口之家而言,之前那輛車的運動豪華程度基本算到頂了,想想也不必太勉強自己去追求更豪華的車型。
可換車雖不求升級,但在品牌上也不能降級過猛。因此作為國民品牌的一汽-大眾ID.7剛上市就進入了我的視線,第一次到店試駕也是第一次體驗純電車,確實有點被它的操控驚到了。直到銷售告訴我,性能并非它的主要賣點。
ID.7 VIZZION來自大眾MEB平臺,在駕控方面?zhèn)鞒辛说孪蒂|感,50:50前后配重比在電車身上更容易達成,更長的軸距,更短的前后懸,更小的轉彎半徑,無論掉頭還是停車,都比原來輕松許多。
全系搭載三元鋰電池,容量為84.8度。單電機版的提速已然超越運動調校的5系GT,四驅版那就更不在話下。從續(xù)航能力上看,兩驅版642公里續(xù)航(CLTC)更符合一家人的城市出行使用。
至于使用成本,原先的5系GT,百公里少說也得10個油,一箱油也就跑個400多公里,相較于ID.7 VIZZION一次充電能跑600公里的續(xù)航,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出去加油一趟400塊,在家充電一次只要50塊。純電使用成本優(yōu)勢不知道甩油車幾條街。
重塑生活色彩,為日常注入夢幻變奏
堅持長期主義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在此過程中,也總是要避免枯燥和無聊。幾乎就是在定了ID.7的同時,我報了舞蹈課。從健身房到舞蹈教室,運動的氣息沒有改變,運動的姿態(tài)卻更加生動有趣。
當初選GT版車型,除了運動屬性,還有那個與眾不同的溜背造型。所以在視覺上切換到ID.7完全沒有障礙,沿襲了個人對車輛的一貫審美。事實上ID.7在流線型之上,還更生動。車身加入更多的運動套件,鴨尾翼,側收腰,0.23cd的風阻,雙色區(qū)隔的懸浮式車頂。它像一個舞者,即便是靜止狀態(tài),也仿佛正在“舞動”。
舞蹈的情緒很多時候凝結在舞者的姿態(tài)當中,一點微小的呈現(xiàn),卻是點睛之筆,這是我學舞時最在意的部分。所以選擇ID.7,光是好看還不夠。在某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它也的的確確打動了我。
好比車門把手的設計,我對隱藏式車門把手并沒有成見,只是更習慣傳統(tǒng)的機械拉門而已,南方的冬天也不大可能凍住把手。但ID.7給了另一種可能,一個半隱藏式的門把手,內在卻是電控的,直接伸手,輕輕一捏就可以開門,這個設計既滿足了傳統(tǒng)的使用習慣,又不失科技感。
再比如,在恨不得所有功能都集成如車機系統(tǒng)的當下,ID.7額外保留了一鍵除霧實體鍵。在多雨水,氣溫多變的南方,這個實體鍵真的很有必要。消除視線障礙這種事,是需要馬上處理不可遲延的,如果還需通過語音喚醒,然后再指令開啟顯然太慢,存在安全隱患。所以,以駕駛視角結合實際用車需求出發(fā),ID.7體現(xiàn)著大廠思慮周全的特性。
平衡的力量,把握人生方向
曾經(jīng)我也覺得自己應該永遠屬于舞臺,屬于聚光燈下。但隨著時間的流轉,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再到一家人,在人生不同階段,角色發(fā)生轉變,在意的事物也會相應改變。
如果說人生的一些選擇是加減法,那么車輛功能的實用性,同樣會遵循這個原則,ID.7在這方面就擁有一種懂取舍的智慧。不生拉硬造用車場景,不強行賦予某些少數(shù)情況下才使用的功能,而是從駕乘者需求角度去平衡座艙的各項配備。
我最喜歡的就是全系標配的AR HUD。這個標配的邏輯有點像北美的入門家轎要標配定速巡航而不要天窗一樣,因為要適應長途駕駛的需要,天窗就可有可無。尤其ID.7的抬頭顯示還有自己的特點,雙層視覺信息,行車關鍵信息和增強顯示信息,更好地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融合,讓人更專注于駕駛。
當然,ID.7在停車輔助方面也非常注重實用性,專心把在停車位前的自動泊車輔助搞好,解決了真實需求痛點,其它諸如全自動無人駕駛找車位停車之類的暫時真用不上,也就沒必要增加購買成本了。另外,現(xiàn)在很多地庫的車位并不大,尤其我們家的車位在最里側,而且夾在柱子之間,ID.7提供的訓練泊車輔助,太實用了,經(jīng)過模擬訓練,記住規(guī)定線路,每次回家就放手讓系統(tǒng)自己停,再也不為停車而煩惱。
與家人同行,與ID.7 VIZZION相伴
人生第一輛車的選擇多少是有些自私的,那時候還沒成家,工作跑活動、轉劇組消耗了大量精力,只想給自己一輛開起來有駕駛爽感的車。現(xiàn)在生活階段變了,尤其有了二娃之后,覺得沒什么比陪伴孩子、家人在一起更重要。因此對車的思考也默默從自己開心轉向家人舒適。
選ID.7主要考慮空間大,夠安全,畢竟一家四口出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大眾的車身安全品質自然毋庸置疑,鋼鋁混合車身、三明治門檻結構、雙加強橫梁,抗得過行業(yè)最嚴苛的碰撞測試;而電池系統(tǒng),則是從電芯到模組,再到殼體,逐層逐級分布安全設計,帶來足夠安全感。
但僅有這些還不夠,畢竟有孩子在,車內用料的安全環(huán)保也是我十分在意的。ID.7采用了母嬰級的安全標準,頂級的環(huán)保材料、實時空氣監(jiān)測系統(tǒng)、雙層濾芯、配備負氧離子發(fā)生器等,讓車內甲醛含量只有國際標準值的十分之一,達到最嚴格的芬蘭室內S1限值標準的四分之一,這點真沒得說。
想起我們一家人在車上的愉快相處,ID.7陪我們一起穿越城市去看展、徒步、露營,會覺得生活的面相較于舞臺其實會更加豐滿且寬闊。
拋去油車桎梏,擁抱純電的ID.7,實現(xiàn)一次駕駛的無縫升級,享受一種安寧的生活方式。平衡生活的重心,探索未知的領域,改變竟也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