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蘇政陽
雖說不少能夠在我們心中留下印象的JDM(性能)車型,都鬼使神差地裝了渦輪增壓器,但是,在那個瘋狂的年代,除了Turbo,自然也有別的玩法。
譬如玩機械增壓……今天挑選了一些,你可能對它很熟悉,但可能不知道它也有機增版的車型/機器。
*行了我知道本田NA大法好了但這不是今天要談的主題。
TOYOTA——4A-GZE
1.6L 直4
4A-GZE最早出現(xiàn)在后期款MR2(AW11)/前期款AE92中,機械增壓的加入很大程度地解決了4A-GE本身低扭貧乏的特性。
對比自然吸氣版本,4A-GZE的輸出數(shù)據(jù)提升至145ps/186Nm的水平,爆發(fā)時間也較早一點。
4A-GZE主要分三期版本,除了上述的第一期以外,還有搭載在后期款AE92的二期,其主要區(qū)別在于壓縮比提升,對燃油的品質(zhì)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當然,輸出也有了相當?shù)奶嵘欢谌趧t搭載在AE101上,其動力亦達到了史上最高的170ps/205Nm。
TOYOTA——1G-GZE
2.0L 直6
搭載了1G-GZE的S120系Crown,是日本史上首款采用了機械增壓器的市售車型。雖然賬面數(shù)據(jù)對比自然吸氣版本沒有明顯提升(輸出依然為160ps,變化主要在動力爆發(fā)時間提前,以及扭矩數(shù)值有了長進),但要知道本質(zhì)上1G-GE依然是高轉取向的發(fā)動機,而機械增壓的加入,更多就是為了改善中低速域的表現(xiàn)。
后來豐田也對這副發(fā)動機進行了一定的改良,使其輸出提升至170ps,峰值扭矩亦微增至226Nm。而這一改良版本也率先搭載在X80系Mark II三兄弟中。
TOYOTA——2TZ-FZE
2.4L 直4
雖然在推出之初憑借設計以及空間表現(xiàn)獲得贊譽,但消費者普遍覺得初代Estima的動力表現(xiàn)實在是太弱了,尤其是在載滿人的情況下。
于是在中期改款之際,豐田在原本的2TZ-FE機器的基礎上,加入了機械增壓器,最終的成品2TZ-FE輸出來到160ps/258Nm的水平。當然,還是要強調(diào)一點,比起關注數(shù)據(jù),更值得關注的是這類機器的中低速域表現(xiàn),更何況,這可是一臺MPV。
SUBARU——EN07系
0.66L 直4
EN系發(fā)動機是斯巴魯旗下首款專用于k-car的四缸機器,而EN07可以說是這一系列中的集大成者。跟那些喜愛為性能版k-car外掛渦輪機器的廠商不同,斯巴魯似乎十分熱衷于機械增壓器,早年的Rex,再到其后繼者Vivio,其高性能版搭載的均為加裝有機械增壓的EN07系機器,不僅讓你享受到其紅線9500rpm的魅力,也能得到不錯的中低速域下動力響應。
除了高性能型號以外,諸如Samber這類回本神器,也擁有機械增壓版,當然,其表現(xiàn)也并非Vivio之流極端。直到2005年,斯巴魯仍堅持推出機增版Pleo,只是后期這類發(fā)動機更多注重動力表現(xiàn)與燃油經(jīng)濟性的平衡,少了點激情。
MAZDA——KJ-ZEM
2.3L V6
這副發(fā)動機在機械增壓器的幫助下,擁有220ps/294Nm的表現(xiàn),比起這個,KJ-ZEM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它是首款被應用在量產(chǎn)車的米勒循環(huán)發(fā)動機,這也使得它在擁有優(yōu)秀動力表現(xiàn)的同時,油耗表現(xiàn)也令人滿意。
這副發(fā)動機被應用在定位相對高端的Eunos 800中,但不管再厲害都好,該破產(chǎn)還是會破產(chǎn),該玩死自己還是會玩死,該塞車的,還是要塞車。
NISSAN——MA09ERT
0.93L 直4
必須承認,這玩意出現(xiàn)在這里是有點超綱了。因為它不僅搭載機械增壓器,還外掛了一個Turbo,最終這臺排量僅0.93L的機器,被擠榨出了110ps。而搭載MA09ERT的車型為初代March的高性能版本:March Super Turbo,另有一款專為賽事打造的March R。值得一提的是,MA09ERT作為一副渦輪增壓+機械增壓發(fā)動機,在日本的民用車市場,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印象中,有的話還請評論提醒)。
盡管March Super Turbo體重只有區(qū)區(qū)770kg(March R為740kg),配合這副有著雙重裝備相輔相成的機器,表現(xiàn)應該不太差,的確,March Super Turbo還是挺快的,但受制于發(fā)動機可觀的重量,使它有著明顯的頭重腳輕現(xiàn)象——一臺推頭能夠推到日本海的車,絕對稱不上是一款好作品啊。
輪到你說:
說起機械增壓,你第一時間會想起哪款車?
小程序里可不止你錯過的這一點點!
車評
牧馬人 | 525Li | MX-5 | 軒逸 | P8 | BBA對比 | H6 | X3實拍 | 5008 | ES8 | DS7 | 大指揮官 | 帝豪GS | 瑞虎5X | 紅旗H5 | 朗逸 | 領克02 | QX50 | 博瑞GE | ES | 帝豪GSe | I-PACE | X3試車 | Mustang | Q5L | F-type | GS4 | 四葉草 | 02試車 | 英朗 | 路虎 | 探歌 | 繽瑞
玩車
911 | LC | R8 GT3 | SUV下賽道 | BMW駕駛培訓 | 四門GT-R | K20a | 寧波F4 | 一生一臺車 | TT-RS VS 718 Boxster | 本田飛機 | A110 | GS | 紐博格林24小時 | Escort | 除積碳 | 碰撞 | 50W改GK5 | 瑪莎駕駛培訓 | Formula E | MR2 | 汽車上的飛機技術 | 勒芒辣車
文摘
A級 | 法系車設計 | EVO | 汽車平臺 | ??怂?/a> | 夏利 | F1安全車 | 沒落人氣車 | V12 | 得利卡 | MID4 | 寶馬發(fā)動機 | 福美來 | 高性能旅行車 | 718 | 路虎 | 邁凱倫 | 汽車人性化設計 | 歐洲品牌+日系車企 | 日系車企造假 | supra
干貨
可變壓縮比 | 機油 | 自動輔助駕駛 | 剎車皮 | 4B11T | K20C1 | 4G63T | BNR32 | EA888 | S54B32 | 混動系統(tǒng) | 多渦輪增壓 | 轉子引擎 | 偏時點火 | 性能車 | Pi4平臺 | VC-Turbo | 簧下質(zhì)量 | VTEC | 三缸機 | 碰撞
侃
雅閣 | Gumpert大神 | BMW118 | Stelvio | 汽車命名 | MPV | 新能源 | Jeep | 奧德賽 | 漢蘭達 | JDM | 唐設計師
下拉就可以寫留言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