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國產狹義乘用車全年批發(fā)銷量達2109.8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達到了298.9萬輛。2022年1-11月份,這個累計銷量為1836.6萬輛,而新能源卻已經增長至503.0萬輛。不難看出,盡管前11個月的累計成績不如2021全年,但新能源數(shù)據(jù)卻實現(xiàn)了瘋漲,甚至滲透率已經增長至36.2%。
一邊是“停不下來”的新能源車,一邊是“躊躇不前”的大盤,我們似乎也可以得出這樣一種結論,汽車市場是“此消彼長”的,每增加一臺新能源車的銷量,那就會蠶食掉一臺燃油車的銷量。在這樣的大趨勢下,車企們發(fā)展電氣化迫在眉睫,而許多還徘徊在原地,不愿放棄燃油陣地的傳統(tǒng)車企們,處境不能說不危險。
![]()
“危機四伏”的合資品牌
大浪淘沙見沉浮,逐浪滔天見生死。事實上,這種情況從2020年疫情開始后就慢慢顯現(xiàn),畢竟這競爭賽道確實變得越來越殘酷,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車企,只要是缺乏核心技術與競爭力的,其實都正在被無情淘汰。東風雷諾的解體不是第一個,也絕對不會是最后一個,這在2022年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
回顧這一年的發(fā)展,伴隨著比亞迪、特斯拉等車企的“高歌猛進”,反之倒映出來的是傳統(tǒng)車企的落寞。先是豪華品牌謳歌扛不住壓力要退出國內市場,后是越野車鼻祖Jeep也黯然離去,車型太少,產品陳舊,又沒有發(fā)展電動產品,它們的“出局”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而隨著2023年的到來,更多的陰影也籠罩在被邊緣化的傳統(tǒng)車企頭上。
![]()
2023,這些車企更危險
首先便是“連連下跌”的起亞,能否挺過新的一年還是個未知數(shù)。盡管放到全球市場中來看,韓系車的表現(xiàn)一直英勇,起亞在2022年的全球累計成績也達到了290萬臺,可它在華銷量卻慘不忍睹,與國外水平簡直是“冰火兩重天”。根據(jù)能查到的數(shù)據(jù)來看,2022年1-10月份,悅達起亞累計銷量為78462輛,同比暴跌41.13%。年銷量破10萬輛都困難,再加上此前還有報道稱其資產負債率已達107.3%,起亞無疑站到了“生死”的十字路口。
![]()
不止是韓系車起亞,像是百年車企雪佛蘭也飽受困擾。作為曾經能年銷超70萬輛的美系代表之一,雪佛蘭旗下的科邁羅、科魯茲、邁銳寶等都是經典車型。但很遺憾,它的巔峰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即使雪佛蘭也試圖靠著非常誘人的優(yōu)惠來提升競爭力,可終歸沒太大作用。畢竟當它走上了三缸之路,開始摧毀自身品牌之后,雪佛蘭被撕破了口子。而雪佛蘭意識到三缸走不長久時,市場早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除此之外,德系品牌斯柯達也在日漸沒落。盡管官方對于“要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已經辟謠,但從斯柯達的發(fā)展來看,它確實已經水土不服了。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1-11月份,斯柯達在華的累計成績只達到了40439輛,同比下滑61.89%。有著“廉價大眾”之稱的斯柯達,的確曾靠著大眾光環(huán)一炮而紅,但隨著車市從增量市場轉型存量市場后,一味地依托靠山就顯得不是辦法了,再加上技術老舊、電動化轉型浪潮中未跟上步伐,它落到如今這種地步也確實讓人唏噓。
![]()
合資車敲響了“喪鐘”?
2022年,對于傳統(tǒng)車企而言是艱難的一年。畢竟誰也沒想到,新能源汽車會崛起得如此迅速,也讓更多車企不得不直面車市競爭的殘酷。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即便是強如豐田這樣的巨頭車企,在2022年也經常被唱衰,甚至還放下了自己高傲的身段,開始通過降價來維持“生計”。可想而知,其他還未轉型的傳統(tǒng)車企是多么躊躇彷徨,滿身瘡孔。
![]()
歸根究底,汽車市場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電氣化就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對于傳統(tǒng)車企而言,做新能源車肯定有很大的生機,反之則是逆勢而行,不能說絕對活不下去,但想來也是極其艱難的。而縱觀這幾年已經退出中國市場,或者即將退出的車企們,無不是在電氣化上毫無建樹的存在,再加上它們在燃油車領域也不如以前風光,那日子可想有多難過了。
寫在最后
缺乏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終將面臨行業(yè)的洗牌,這無論是放在哪個車企上也絕對適用。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飛速發(fā)展,合資車企們要想保住自己的份額,就必須要有轉型的決心,不然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倒在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