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熱度向來很高,不止熱在銷量,也熱在頻發(fā)的“意外事故”。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30萬的智能純電SUV,非Model Y不可嗎?市面上就沒有除它以外的新車做選擇嗎?
![]()
![]()
有,比如飛凡汽車推出的飛凡R7,就是一個強有力的競品。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款上市不到3個月的新車或許比較陌生,但沒關系,你只要知道它一邊背靠著上汽集團的產業(yè)優(yōu)勢,另一邊站在最大自主汽車集團的肩膀之上,能與nvdia、采埃孚、寧德時代等行業(yè)獨角獸、頭部企業(yè)合作。簡單說,拼背景,飛凡汽車沒在怕的。
![]()
這一次,我們就拿它和Model Y對比一下,看看到底誰是30萬級更硬核的智能純電SUV。
首先有一點需要指出,這場比對本身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同級對比”。飛凡R7的長度達到4.9米、軸距達到2.95米,明顯超過Model Y的4.75米和2.89米。從車型品類看,飛凡R7屬于中大型SUV,而Model Y屬于中型SUV。如果放在傳統(tǒng)燃油車范圍里,這屬于典型的跨級別對比,在等價競爭的情況下Model Y其實已經(jīng)輸了。
而拋開這一點不談,若全面展開的話,二者的綜合產品力算是各有千秋。
比如外觀造型上,Model Y典型的特斯拉式家族設計語言,基本可看作為墊高后的Model 3??傊?,品牌辨識度還是很高的,至于好看不好看,大家自己細品就好。
![]()
Model Y
![]()
飛凡R7
至于飛凡R7,給人的第一感覺,新鮮感會更足,完全看不到上汽系的影子,同樣獨一無二的原創(chuàng)設計。雖然比Model Y整個大一號,但協(xié)調的溜背設計,很大程度弱化的整車的臃腫感,視覺效果還蠻靈動優(yōu)雅的。
內飾方面,Model Y也延續(xù)了Model 3的風格,優(yōu)點是觀感十分簡約,未來感十足,不方便的地方在于,取消儀表盤的“反人類”設計,剛上手時需要好好的適應一陣。
![]()
飛凡R7的座艙內部,也基本取消了中控上的傳統(tǒng)物理按鍵,但保留了多功能方向盤,以及門板上的少數(shù)幾個常用的按鍵。這似乎是背靠大廠造智能電動車的一項“堅持”,既為了照顧大家的使用習慣,也為了確保行駛過程中車主操作按鍵時不至于過度分神,總之“安全第一”。
![]()
此外,飛凡R7的科技感全靠43英寸寬幅真彩三聯(lián)屏+華為視覺增強AR-HUD平視系統(tǒng)組成的“3+1巨幕”取勝,顯示效果和直觀的視覺沖擊力,并非特斯拉的單塊15英寸車機屏幕可比。
與Model Y相比,飛凡R7的內飾用料看起來也更加高檔,包覆、縫線做工,細節(jié)品質更強,再加上大牌BOSE音響的金屬面罩,在豪華氣息的營造上更加到位。
![]()
當然,評判造型設計是個很主觀的事,還是那句話,自己喜歡就好。
而相對能夠客觀評判的是,兩款車型的智能座艙功能性表現(xiàn)到底如何。
不可否認,作為新能源時代智能車的開創(chuàng)者,特斯拉設立了當前智能車機系統(tǒng)類似于智能手機的理念,但在實操體驗下,你會發(fā)現(xiàn)也無需過于“神話”Model Y的表現(xiàn)。
![]()
Model Y
![]()
飛凡R7
因為搭載自主研發(fā)RISING OS智艙交互系統(tǒng)的飛凡R7,在8155芯片的加持下,同樣能確保屏幕操作和人機交互的流暢度。UI界面不僅簡潔,在操作邏輯上相比特斯拉更加簡潔直觀。
而且在本土化優(yōu)化方面會更加細致,中國用戶熟悉、常用的軟件生態(tài),飛凡R7的車機基本覆蓋完整,相對Model Y豐富許多。
至于智能駕駛輔助方面,飛凡R7全系標配了高階的駕駛輔助,可以實現(xiàn)車輛智能跟隨、變道輔助等操作,大大提高了自適應巡航的便捷程度。而Model Y全系僅標配基礎的L2級駕駛輔助。當然,Model Y的功能性并非無法達到飛凡R7的高度,只是需要額外花幾萬塊錢購買增強自動輔助駕駛包,從這一點來看,飛凡R7會顯得更有誠意。
接著往下說,空間與乘坐舒適性方面,依然飛凡R7完勝。我們前文已經(jīng)鋪墊過兩車定位不同,車身尺寸方面飛凡R7整個要比Model Y大上不少,實際體驗下,它的車內無論縱向還是橫向空間,都擁有絕對領先的優(yōu)勢。還有,Model Y的后座坐墊較短,長途出行不能很好地承托大腿,坐久了比較累。
![]()
飛凡R7
![]()
Model Y
飛凡R7的座椅填充扎實,人體工程學更符合中國人的身材,出色的包裹性兼顧一定的運動感,在乘坐舒適性方面比Model Y略勝一籌。
另外,儲備空間上,飛凡R7的尾箱也比Model Y寬綽不少,攜帶大件物品出行可輕松堆放,而后者則因為提供了前備箱,扳回一城。
![]()
飛凡R7
![]()
Model Y
總的來說,在車內空間與乘坐舒適度方面,定位更高的飛凡R7完勝,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缺失前備箱設計。那么,你更看重哪一點呢?
一直以來,特斯拉都以其恐怖如斯的性能聞名,但這次飛凡R7即便與Model Y的performance版放在一起對比,前者電機最大功率400kW,最大扭矩700N·m,比后者的357kW和659N·m還要更勝一籌。
![]()
![]()
同時,綜合來看飛凡R7的續(xù)航能力和Model Y不相上下,飛凡R7在CLTC工況下的續(xù)航里程為551-642km,而Model Y的續(xù)航里程為545-660km,兩者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優(yōu)劣勢。
最后,雖然特斯拉最近負面新聞不斷,但選擇的人仍然趨之若鶩,就能知道品牌光環(huán)之強大了。而飛凡汽車雖然也算不上新生品牌,但市場認知度上,還需要經(jīng)過更多的時間檢驗,去證明自己,所以它的挑戰(zhàn)與機遇是并存的。
當然,我們可以看出來,飛凡汽車在R7這款車型身上傾注了許多精力。
我覺得單純以產品力來說事,不管原創(chuàng)造型設計、本土化優(yōu)化更好的智能車機,標配更高階的駕駛輔助,甚至在性能表現(xiàn)上不輸特斯拉的飛凡R7,綜合表現(xiàn)能讓我們對這款中國品牌的智能電動車的潛力,或者說未來的發(fā)展抱有期待。
至于Model Y,我們此前已經(jīng)體驗過很多次了,但每次試駕過后,依然讓我們體會到它鮮明的個性。只不過,拋開品牌和產品魅力本身,特斯拉要解決的不僅是處理售后問題的態(tài)度,還有制造品質,單靠一句“不會妥協(xié)”,終歸讓未來的路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