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進入Q4,也就意味著各車企邁入了“決勝局”,銷量、交付量向來是最直觀區(qū)分勝負的度量衡,而新勢力品牌對此尤為看重。11月初,各大新勢力品牌已率先公布上月交付量,這份成績單真實地反映出新勢力品牌目前的生存現(xiàn)狀。那么,市場對它們都有著怎樣的態(tài)度?一起看看。
埃安是唯一突破“枯榮線”的品牌
在10月新勢力銷量榜單中可以直觀看到,曾叱咤一時的“蔚小理”被拉下神壇,頭部位置則重新易主。剛完成品牌獨立,一心想要實現(xiàn)沖高的埃安再次迎來其銷量高光,10月交付量再次突破3萬輛大關,遠超新勢力兩萬輛的“枯榮線”,同比增幅達到127.9%,牢居10月新勢力銷量榜首位。
作為今年以來,新能源市場增速最快的一匹交付量黑馬,埃安除了銷量表現(xiàn)突出,在核心技術和能源產業(yè)鏈上的布局速度也不斷提升。目前已啟動電池研發(fā)試制線建設、成立科技公司、與電池原材料產業(yè)龍頭合作等項目,誓要擺脫“為寧德時代打工”的束縛。
“萬輛俱樂部”成員大洗牌
哪吒汽車稱得上是后起之秀,憑借哪吒U和哪吒V兩款熱銷車型,在10月斬獲18016輛的交付量成績,同比增長為122.2%。成為10月新勢力交付量榜第二的品牌。
雖然哪吒的交付量上去了,但其“含金量”并不高,“U+V”都屬于相對入門的車型,售價和利潤都不算高,對于品牌而言也就“賺個人氣”。哪吒想要實現(xiàn)交付量和利潤的共同增長,還得看即將交付的哪吒S車型。
頂著華為光環(huán)的問界,以12018輛的交付量成績,登上10月新勢力交付量榜的季軍寶座。僅憑M5、M7兩款車型,問界便能實現(xiàn)月銷破1.2萬輛成績,看來消費者對于華為的號召力相當買賬??梢灶A見的是,只要華為持續(xù)賦能,問界的交付量表現(xiàn)都不會太弱。
作為“蔚小理”的龍頭,蔚來在10月的交付量表現(xiàn)只能令其屈居新勢力交付量榜第四的席位。其10月交付量為10059輛,雖然實現(xiàn)了174.3%的同比增長,但對于擁有8款車型在售的蔚來而言,這樣的交付量成績的確有些拿不出手。而蔚來對此的解釋是其合肥工廠受到疫情沖擊,導致產能削弱??苫剡^頭來看,其今年前10個月的累計交付量僅為92493輛,月均交付量不足萬輛,表現(xiàn)豈不是更弱?
但值得肯定的是,蔚來目前的產品價格基本鎖定在35-50萬元區(qū)間,這一高價值的優(yōu)勢是許多新勢力乃至傳統(tǒng)自主品牌都望塵莫及的。也許,單車高均價帶來的高利潤,能慰藉蔚來股東對于交付量排名被趕超的不滿。
向來以“單車作戰(zhàn)”的理想汽車,一舉推出L7、L8、L9三款車型,并高呼“500萬內最好SUV”的口號,屬實有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意思。L9的交付加上ONE的“尾貨”補充,令理想汽車在10月達成10052輛的交付量成績,同比增長31.4%,成為10月新勢力交付量榜位列第五的選手。
L9定位于中大型SUV,從產品級別來看,其能獲得如此交付量,可謂非常成功,至少在其之前無人企及。從此前公布的信息來看,L8車型將在11月實現(xiàn)交付,相信屆時理想汽車的交付量將得以進一步提升,而L7的交付量帶動則要去到明年初。
目前擁有四款車型在售的零跑汽車,在10月取得交付7026輛的成績,雖然環(huán)比增長達92.3%,但對比9月數據,仍出現(xiàn)36.4%的下滑。相較于其他敢于吹噓“幾百萬內最好”的新勢力而言,零跑品牌在營銷上相對保守,導致市場聲量較低,也許應該進一步提升宣傳和營銷能力,以增強品牌的號召力。零跑在今年9月于港交所掛牌上市,但上市股價不算理想,開盤首日即破發(fā),而10月銷量出現(xiàn)環(huán)比下滑,或許會進一步刺激股價波動。
不及萬輛,岌岌可危
幾家歡喜幾家愁,作為曾經頭部勢力的小鵬汽車不僅出現(xiàn)排名下滑,銷量還經歷腰斬,不免令人為其擦一把汗。今年10月,小鵬汽車交付量為5101輛,同比下滑將近一半,相較9月的降幅更是進一步增大。盡管小鵬最新車型G9在10月底實現(xiàn)交付,但也不能很好地推動品牌交付量增長。擺在小鵬汽車面前的不只是銷量困局,還有內部組織架構大調整的適應期,倘若新團隊不能幫助小鵬走出困局,將令其進一步深陷泥潭,不進則退。
對比哪吒的高交付量,嵐圖汽車的高成交均價似乎更具含金量。嵐圖汽車憑借FREE和夢想家兩款車型,在10月取得交付2553輛,同比增長154%的成績,其已連續(xù)三個月實現(xiàn)交付量破兩千輛。的確,相較上述動輒過萬交付量的對手而言,嵐圖兩千多的交付量并不算出眾,但要留意的是,其產品售價線是在31-69萬元區(qū)間,而成交均價超過了38.2萬元。無論是站在品牌定調還是單車利潤的角度來看,嵐圖汽車這一表現(xiàn)都是值得肯定的。
不同于傳統(tǒng)汽車品牌,新勢力車企玩的就是個性化、新鮮感,因此在新勢力中鮮有可復制的經驗,也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關注。從上述各家新勢力的交付情況看來,它們仍存在不少的發(fā)展困擾,比如難以觸及C端、產能受限導致交付量下滑、高價值車型未上馬、品牌特性不鮮明、營銷方式保守等等,這些因素都令其備受考驗。如今,擺在新勢力品牌面前的絕不僅傳統(tǒng)車企的挑戰(zhàn),還有來自諸如小米、魅族、OPPO等IT企業(yè)入局造車的攻擊,可以說,新勢力若不盡早解決品牌現(xiàn)有難題,必將在不久被市場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