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上海市最新出臺的《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自2023年1月1日起,對消費者購買或受讓插電混動汽車(含增程式)的,不再發(fā)放專用牌照額度。
也就是說,從2023年開始,在上海購買插電混動的不再享有免費牌照的福利,而是與燃油車一樣要加入到浩浩蕩蕩的拍牌大軍當中。而上海一塊車牌的價格有多貴,中標率有多低,相信大家早有耳聞。
![]()
這其實不是什么新聞,因為這個實施辦法早在2021年初就已經(jīng)頒布了。
從政策定義來看,插電混合動力指的并不僅僅是PHEV,還包括了增程式電動車型。拋開各自實現(xiàn)的原理不提,簡單點說,不管插混的發(fā)動機是直接或優(yōu)先用于動力輸出,還是僅用于充電,畢竟都還是需要燒汽油,只不過是比純?nèi)加蛙嚫?jié)能,相應的也更環(huán)保一些。
![]()
但插混的最大問題在于,電池電量不足的情況下,車輛的饋電油耗會明顯增加,甚至不亞于純?nèi)加蛙?,排放相應的也會劇增。特別是在實際使用場景中,由于充電不便等原因,許多插混車型用戶很多時候會選擇只燒油不充電,把插混當成純?nèi)加陀谩?/p>
![]()
換句話說,作為燃油向純電轉(zhuǎn)型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形式,插混既可以享受著純電的政策福利,又可能會繼續(xù)帶來與燃油車一樣的排放效果。這就違背了新能源車型節(jié)能減排的初衷。事實上,正因為可以享受免費送綠牌的優(yōu)惠,上海一直都是插電混車型的主力市場。作為新能源車最大的銷售市場之一,上海的插混銷量占了全國插混車型銷量的三成以上。
另一方面,目前上海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jīng)接近50%,基本在銷量上與燃油車能夠平分秋色。站在減少和控制城市擁堵的角度來看,新能源車的數(shù)量也需要控制,所以對新能源車的政策收緊也是遲早的事,插混作為過渡動力形式,必然是首當其沖。
![]()
因此,上海做出取消給插電混動車型發(fā)放綠牌的決定,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上海的這一舉措,在全國范圍內(nèi)都會產(chǎn)生一個示范作用。
在北上廣深這些限牌限行的超一線城市,以及杭州、重慶、成都這些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大的新一線城市,其實大家所面臨的情況都是相似的。這些城市目前每月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都已經(jīng)達到了30%,甚至40%以上。無論是出于對節(jié)能減排的目標,還是減少城市擁堵的目標,它們都有充分的理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開始收緊新能源車的優(yōu)惠政策。
![]()
北京自不必說,老早就已經(jīng)對新能源綠牌實行排號政策;廣州在去年7月的時候也推出措施,要求消費者需憑《廣州市新能源汽車信息管理憑證》和新能源汽車指標等相關(guān)材料,才能獲得綠牌,實際上也是在逐漸嚴控綠牌發(fā)放。
超一線城市在政策趨勢上對插混的未來顯然是不利的。
短期看,對那些嚴重依賴插混產(chǎn)品的汽車企業(yè)來說是一個利空。比如以增程式為主的理想,插混銷量占比達到50%的比亞迪,都有可能面臨短期的沖擊。
長期來看,則可能是插混產(chǎn)品的市場格局發(fā)生調(diào)整和轉(zhuǎn)變。當插混在超一線城市失去了“送綠牌”這條政策的支持時,插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將會斷崖式下跌。同時,二手存量插混車型的價值也會大幅降低。
![]()
超一線城市沒有市場了怎么辦?到那個時候,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自然都會將市場轉(zhuǎn)向更多的新一線城市,一旦新一線城市對插混的政策也開始收緊,那些沒有限牌限行的二三線城市,甚至四五線城市便會成為插混的主陣地。
以上海這個插混銷量占比最大的城市,對插混取消綠牌為起點,應該就是插混車型退出一線城市的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