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我們遇到了一個真實的案例:某車主的愛車更換防凍液,于是他買了一大桶全新的防凍液。具體更換時,看到師傅拆掉了他愛車機艙里的一條小管子,然后啟動了發(fā)動機。一大桶全新防凍液換進去后就結束了……
這就讓他看不懂了:他見到其他車輛更換防凍液時,師傅都是把車子升起來,然后爬到下面,把汽車水箱(主散熱水箱)底部的“下方管子”拆掉,或者擰開底部的排水閥?!蔀樯蹲约旱膼圮?,再換防凍液時沒有這個動作?
幾天前的文章里,我曾有預告:說這其實是德系車與日韓系車的不同!而且修理廠的師傅們,更喜歡為德系車更換防凍液,那么您知道這是什么原因么?——這個彩蛋,今天我們就來剖析它!告訴大家真正的原因!看看德系車和日韓系車究竟有多大不同!
更換防凍液要不要拆“水箱下管”
我們從德系、日韓系
不同的膨脹水箱說起
在之前介紹汽車冷卻系統(tǒng)的科普文章里,我們曾詳細的給讀者介紹了德系車與日韓系車,在冷卻系統(tǒng)上的不同點。主要是“膨脹壺”設計理念的不同?!芭蛎泬亍笔怯脕砥胶馄嚿嵯到y(tǒng)壓力的一個部件。
我們知道,發(fā)動機溫度上來之后,防凍液體積就要膨脹了。這是最基本的熱脹冷縮原理。防凍液膨脹后,顯然需要一個“泄洪出口”。而“膨脹壺”是用來干這活兒的!防凍液溫度高時,發(fā)動機里防凍液就“泄洪”到“膨脹壺”里;反之發(fā)動機冷的時候發(fā)動機又會把“膨脹壺”里的防凍液“吸回去”。
然而日韓系車和德系車,在“膨脹壺”的設計上是截然不同的!德系車的“膨脹壺”是“帶壓力”的;而日韓系車的“膨脹壺”則是“無壓力的”。因此日韓系車和德系車,在更換防凍液的時候,具體操作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德系車無需動“水箱下管”
首先德系車的“膨脹壺”上有2條管子,上面的管子是“膨脹管”,而下面的管子是“收縮回液管”,安全泄壓閥就在“膨脹壺”蓋子上。所以“膨脹壺”里的壓力=汽車主散熱水箱里的壓力。稱之為“帶壓力膨脹壺”。
德系車更換防凍液具體的操作流程是這樣的:找到冷卻系統(tǒng)的“膨脹壺”,在“膨脹壺”上有2條管子。上面的管子是“膨脹管”,而下面的管子是“收縮回液管”。將“膨脹管”拔掉,引入事先準備好的“廢水桶”里,然后發(fā)動汽車,將空調切換到“暖風”模式。
這時候因為發(fā)動機啟動了,所以水泵也就開始工作了。在水泵的驅動下,發(fā)動機系統(tǒng)里舊的防凍液就會從“膨脹管”噴出,流入到“廢水桶”里。同時我們可以順勢把全新的防凍液,緩緩倒入“膨脹壺”里,它會被“收縮回液管”直接吸入發(fā)動機里。
德系車更換防凍液,舒服!
車子停在地上就可以完成!
也就是利用發(fā)動機的推力,將舊的防凍液“推出來”,然后同時將新的防凍液“吸進去”。在動態(tài)過程中就完成了防凍液的新老替換。這就是幾乎任何修理廠都會用的“動態(tài)換液法”。換液完畢后,將“膨脹管”重新裝回“膨脹壺”就結束了。
您看!德系車換防凍液就是這么干脆、省力!車子不需要舉起來,就停在地上就能完成整個操作。對于汽修師傅來說省事兒更省力。那大家當然都喜歡給德系車換防凍液了(偷懶的事情誰不愛?)。
日韓系車需要“鉆車底”
才能完成防凍液更換
而日韓系車的“膨脹壺”上只有1條管子,叫做“平衡管”。發(fā)動機和“膨脹壺”之間有泄壓閥。所以“膨脹壺”里的壓力遠低于主散熱水箱里的壓力。稱之為“無壓力膨脹壺”。
對于日韓系車而言,想要放出發(fā)動機內舊的防凍液,就需要師傅鉆到車底下,把汽車水箱(主散熱水箱)底部的“下方管子”拆掉,或者擰開底部的排水閥。這樣舊的防凍液才會流出來。顯然日韓系車更換防凍液相對會煩一些。
日韓系車更換防凍液…
上上下下的享受…挺累的
以往大型修理廠都有“地溝”,車子開上去之后,一個師傅可以站在“地溝”里拆解日韓系車的水箱底部的水管或者排水閥,而另外一個師傅則可以站在車邊上,把新的防凍液緩緩灌入發(fā)動機……
而如今最常見的小型修理門店,因為場地原因,沒有“地溝”只有舉升機。車子只有舉起來,才能摸到水箱底部……于是乎為日韓系車更換防凍液,就成了“上上下下的享受”。實話說確實挺累的。
說到這里我想這位車友心中的疑惑也就徹底解開了!因為他的愛車是德系車,就這么簡單!當然了,德系車在更換防凍液這方面確實考慮的挺周到的。而日韓系車雖然操作確實不便,但“無壓力膨脹壺”出問題漏水的概率確實也遠低于德系車。所以正如您看到的: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當你獲得一個優(yōu)勢的同時,也許就放棄了一個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