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2022年,受動力電池、全產(chǎn)業(yè)鏈原料價格上漲,以及疫情反復等眾多因素的影響,許多車企,尤其是新能源車企的生產(chǎn)等成本都在不斷攀升,也正因如此,有許多車企頻頻傳出“賣一臺車虧XX萬”之類的消息。
這不,近日“蔚來賣一臺車虧十萬”的消息又登上了某博的熱搜,一時間引發(fā)了廣泛的討論,但在小編看來,造車不是做慈善,并且介于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在營銷方面的套路,這次登上熱搜多少有點“造勢”的嫌疑。
![]()
首先在此次的熱搜中,有人表示,由于動力電池價格的不斷上漲,導致本就利潤微薄的蔚來陷入了賣一臺車虧十萬的尷尬境地,并且如今是賣一臺虧一臺,賣的越多虧得越多。對此,我想說,雖然如今動力電池的價格確實水漲船高,但也就占到整車生產(chǎn)成本的40%-60%,這樣的成本占比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沖擊到單車的利潤率,但還不至于讓企業(yè)賣一臺虧一臺。
![]()
除此之外,如今的新能源車型,尤其是新勢力們動輒30萬起跳的售價本身就存在價格虛高的問題。如若單車售價如此之高還未能盈利,那又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品牌趨之若鶩,甚至選擇跨界造車呢?
![]()
只能說賣車,一定是賺錢的,沒有賣一臺虧一臺這種說法。但是說起造車,并且是一個新生品牌造車,與大部分的投資一樣,在前期必定是一件“燒錢”的事,不僅設備的采購、工廠的建設需要花錢,包括前期的營銷造勢、銷售渠道的推廣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在品牌發(fā)展的初期階段,企業(yè)虧損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前期的投入并不能算虧錢,只是在財政之上顯示出來的赤字會讓人以為企業(yè)賣得好還在虧錢。況且蔚來如今也已經(jīng)度過了這一階段,進入了品牌發(fā)展的第二階段。
![]()
眾所周知,雖然新能源車在國內(nèi)已經(jīng)高速發(fā)展了數(shù)年,但除去一二線城市以外,許多地區(qū)的新能源基礎設施(充電樁、換電站等)建設仍不完善,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而度過了品牌第一階段的蔚來等品牌,現(xiàn)在在做的就是不斷完善各個地區(qū)的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并且這方面的開銷不比造車低。
![]()
況且除去基建問題,蔚來作為一家車企,還需要在科研方面投入資金,在擴充產(chǎn)能方面投入資金,如此往復,賣車所賺的錢自然不足以支撐這些支出,所謂的虧錢大概率也是源自于此,這里簡單講一個公式吧,好比如說蔚來賣一輛車賺10萬,可同時為了造充電樁、換電站投入了20萬,這一來一回外界在解讀時,不就等于“賣一輛車虧10萬”了嗎?所以大家千萬別被文字游戲給搞迷糊了。
![]()
寫在最后
諸如上面提到的基建投入、研發(fā)投入之類的成本無疑是巨大的,其數(shù)額大概率已經(jīng)遠超蔚來賣車所獲得的利潤,然而這方面的投資也屬于是戰(zhàn)略投資的一部分,為的是讓企業(yè)的根基能夠更牢固,在未來能夠走得更遠。
而以蔚來等車企為首的新勢力,善于造勢營銷,因此它們常常向外界表示自家企業(yè)在不斷虧錢,實際上它們大概率是將基建、研發(fā)等投入所耗費的資金平攤到了賣車之上。況且如今這類車企大部分都已經(jīng)在資本市場上市,獲得了大量的融資,虧損也基本是由投資者來承擔,只能說花別人的錢,自己賣慘,這些新勢力在營銷方面(賣慘)上還真是有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