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同事家里提了個領(lǐng)動,正好有朋友最近也想買車,預算也差不多,挑了個閑著的工作日,陪他逛了下附近的現(xiàn)代4S店。
站在汽車城前想了想,好像在這個預算區(qū)間,已經(jīng)挺久沒第一時間想起韓系品牌了。
在朋友試車的時候,我和銷售站門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兩句,看著手機見紅的電量,我干脆鎖了屏,向銷售遞了根煙。他很自然地用雙手接了過去,向我擺了擺手,自顧自地就點了起來。
“ 看著今天人不是特別多,因為工作日人少 ?”
“過年前和我們搞活動的時候人還可以,周末會稍微多點人,車沒以前好賣了,之前好幾個同事過完年后都走了?!?/strong>
從那件事起,韓系車好像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
中國市場式消失:韓國本地市場銷量微增
在韓聯(lián)社3月4日公布的報道顯示,由于韓國國內(nèi)需求增加,該公司2月的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小幅增長0.3%。在現(xiàn)代汽車的另一份聲明中顯示,今年2月全球總銷量為313,172輛, 高于去年同期的312,268輛。
其中,韓國國內(nèi)銷量從去年同期的50200輛攀升至53406輛,增幅為6.4%。但同期海外銷量下跌0.9%,從262068輛降至259766輛。
另一方面,子品牌起亞今年2月銷售了共計197647輛汽車,高于去年同期的197418輛。其海外銷售量同比上升2.5%,從160413輛增長至164425輛。
也就是說,韓系并沒有跟我們想象的一樣,變得窮困潦倒,甚至在全球銷量下行的大環(huán)境下,還少有微增。
按道理來講,韓系品牌并沒有任何突然腰斬的道理,但這里是中國。在華連續(xù)22年的銷量增長,因為一些原因,說斷就斷了。
中國有最包容創(chuàng)新的土壤,有全球最大的市場,但也孕育了一種最獨特的購車文化。簡而言之,買車在中國,并不是件一錘子買賣,1+1=2這種這么簡單的事,就跟中國美食中的少許鹽一樣,個中分量的拿捏,是門玄學。
即使不懂汽車的人也不難發(fā)現(xiàn),最近的韓系新車,遠遠不如哈弗、吉利等來得多。甚至說,連WEY、領(lǐng)克、蔚來這種品牌的能見度,都要比韓系車型來得多。但這種消失,是相對的。
雖然經(jīng)歷過低谷,但隨著新產(chǎn)品的陸續(xù)推出,產(chǎn)品換代加不錯的終端優(yōu)惠,韓系車的銷量逐漸回暖了起來,盡管這在自主品牌銷量成績大肆宣傳下,并不起眼。
除了銷量的變化,韓系車自己也逐漸不“韓系”了。
以往大家對韓系車的印象,就跟龐麥郎的歌詞一樣“時尚時尚最時尚~”尤其是在車展亮相的時候,真有點韓劇里歐巴出場的感覺。顏值、設(shè)計、高性價比,一直是韓系車征戰(zhàn)沙場,在日系光環(huán)下生存,立身于世界汽車之林的三板斧,但再看看現(xiàn)在韓系車的風格。
比如最近換代的KX5和現(xiàn)代的ix35,雖然還是能看出不少家族化的設(shè)計元素,但似乎看不見以前那種雕塑的流線感,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直接、甚至談得上硬朗或者平淡的線條。
以前K5剛出來時的設(shè)計,且不說小年輕們心不心動,起碼Tony老師們是愿意買賬的。如今馬死落地行,改過之前的風格,韓系車明顯感覺到來自國產(chǎn)車的壓力,放下身段與自主品牌拼個未來,倒不失為一個破局的好方法。
配置也一改花里胡哨的選擇,簡單粗暴,比如起亞奕跑直接就分手動版本和自動版本,不用多選,智跑也是4個配置,兩個發(fā)動機兩套變速箱,配置保持以往的良心,消費者看著不迷,廠家賣得明明白白,明買明賣,愿者給錢。
說到底,事件只是誘因,內(nèi)核還是產(chǎn)品。
在自主品牌還在厚積薄發(fā)的階段時,韓系車憑借著高性價比和高顏值取勝,但問題也很明顯,比如說領(lǐng)動其實就是現(xiàn)代賣得最火的轎車車型伊蘭特,最高峰時實現(xiàn)四代同堂銷售,四代伊蘭特換個名字繼續(xù)賣,這種行為讓消費者在選擇新一代車型時變得缺乏安全感;又比如說ix35和勝達一開始分成兩個名字,后來又歸類成同一個,這種錯亂的命名體系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如今自主品牌的技術(shù)突飛猛進,內(nèi)飾、設(shè)計、做工等能看得見的地方進步尤其明顯,韓系車以往的優(yōu)勢不復存在,車輛核心技術(shù)沒有明顯的提升,那些看不見的“可靠性”反倒成了韓系作為合資車的優(yōu)勢,有點耐人尋味。
“我們店之前賣得最好的是領(lǐng)動,賣得好的時候,我一天能出8臺?!?/strong>
“來這看車很多都是小年輕,就拿領(lǐng)動為例,賣得最好的是1.6L的版本,一般來買的也會看卡羅拉、軒逸,但我們能做到貸三年免息,少一年貸款壓力,誘惑還是不小的?!?/strong>
的確,從銷量表中,除了1月份斷崖式的3200輛,在18年的下半季度基本都在1.6萬輛以上,好幾個月份都突破了兩萬輛。
“現(xiàn)在有點不一樣了,不少人看著看著就相中旁邊的菲斯塔了,更大更好看。不過我們也樂意,提成還高一些?!?/strong>
作為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專屬產(chǎn)品,菲斯塔上市以來連續(xù)破萬,現(xiàn)代這一步棋算是走對了,不過依然有不少人質(zhì)疑這種長期以價換量的策略,對自家產(chǎn)品和品牌的打擊什么時候會反噬銷量,這是韓系車為以后埋下的種子。但,在之前,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回歸到最后,標題中消失的雙引號會不會被拿掉?我相信不會,起碼在全球市場上不會。而中國市場的命運,這種問題,我覺得既得利益者的意見會比我一頓分析來得更有參考意義,比如說在我身邊那位。
“誰知道呢,我們這么大的店,應該不會吧……”
朋友試車回來了,我向試駕車方向走了過去,留他一人看著遠處正在裝修的威馬汽車體驗店,嘴里嘀咕著什么
“那個店原本是啥店來著?哎?叫啥……?”
文章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