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行業(yè)還是香餑餑嗎?
全球前五的手機品牌中,有四個出現了下滑現象,其中小米、OPPO、vivo的跌幅很大,例如小米的跌幅接近20%,OPPO和vivo則是在30%左右,國產手機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只有蘋果依然逆市上揚。
從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出現同比下滑趨勢。到2022年一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為7420萬臺,同比下降14.1%。據專業(yè)機構預測,2022年中國智能機銷量將跌破3億,回落到2013年之前的的水平。
芯片半導體元件產量低、被卡脖子是目前國產手機行業(yè)面臨的重要難題,再加上利潤降低、消費者換購熱情下降,導致手機行業(yè)很不景氣。
而在這種情況下,還會有造車新勢力蔚來,還要入局手機行業(yè),這種決策會不會有問題?為什么還要入局,究竟能不能造的起呢?
7月28號,蔚來董事長李斌在福州和用戶見面時,談及造手機問題時,李斌明確表示:蔚來手機的事正在推進,但蔚來和現在賣一億部手機的公司肯定比不了。雖然目前造出手機不難,但造出好用的手機還是有挑戰(zhàn)的。蔚來要做的很簡單,就是為蔚來用戶造一部好用的手機,而且每年就開發(fā)一款手機,像蘋果一樣。
據公開信息顯示,年初時,蔚來就曾被曝出有意進軍手機行業(yè),原美圖手機總裁尹水軍加盟,蔚來手機部門最近動作很多,各種崗位都在招聘,工作地點在深圳前海卓越。蔚來的手機業(yè)務確定要做,目前項目正處于最開始的調研階段,基本上可以排除貼牌的可能性。
至于為什么要做手機,李斌曾回應稱,手機是未來用戶最重要的連接車的設備,在華為被打壓之前,蔚來50%的用戶是用蘋果手機,40%的用戶是用華為?,F在蔚來使用蘋果手機的用戶比例正在上升。其實也不用李斌說,我們看看今年蘋果的銷量就能明白了,尤其在6月份的網購熱潮中,手機銷量榜前十中,排名第一的蘋果手機銷量幾乎是后九名加一起的總和。
隨著蔚來用戶中,蘋果手機用戶的不斷提升,蔚來就不得不想這個問題了,由于蘋果產品對汽車行業(yè)的封閉性,導致蔚來無法打通汽車與手機之間的生態(tài)。比如,蔚來第二代平臺的車標配UWB超寬帶技術,可以與移動設備之間進行高速無線數據傳輸,而蘋果并不開放接口,導致這項體驗為0,蔚來也不能說陷于被動吧,只能說用戶體驗方面會不完善。
蘋果有自己的車機互聯系統(tǒng),也就是CarPlay,但是目前的CarPlay只能算是一個蘋果手機的投屏系統(tǒng),幾乎是完全獨立于車機之外的,車企給蘋果錢,蘋果開放CarPlay的授權,一套投屏軟件就給你按到車上了,對于車企來說,自己的車機軟件成為“雞肋”。而今后新的CarPlay要直接接入車的“大腦”,讀取大量信息,讓車企的自研車機更加“雞肋”,所以你會看到目前主打智能化和智能座艙系統(tǒng)的新勢力們,幾乎通通都不支持蘋果CarPlay,因為合作了,幾乎就等于告訴大家,我車機不行。
而當蘋果推出汽車之后,圍繞手機建立的生態(tài)就會形成強大的競爭力,打造自己的閉環(huán),讓自身的移動設備與其他車型近乎絕緣,那就更可怕了。所以蔚來造手機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卡脖子”,而做出的一種以攻為守的方式。
那么與其讓蘋果蠶食掉市場和未來的話語權,不如車企就用蘋果的思路自己開始做手機,李斌說的每年一款,像蘋果一樣的做法,也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外界普遍認為,手機的技術壁壘雖然比汽車更低,但造出一款能夠受到用戶青睞的好產品并不容易。
蔚來造的起手機么?真比造車容易?
新勢力造車來說,那個個都是燒錢的“爺”,而且大部分新勢力都在萌芽過程中就燒光了所有錢,以及投資者們的信心,所以我們在2022年還能見到的新勢力,造車之路一路走來,那確實是不容易。那造手機就那么容易么?想造就造,造的起么?
OPPO 前副總裁沈義人評論稱,蔚來做手機這事還挺有意思。沈義人表示,蔚來為了取悅用戶真是肯燒錢,光是持續(xù)投錢搞換電些事就已經夠燒錢了,沒想到每年還要燒出一臺旗艦平臺的手機。
國內手機市場非常內卷,高中低端各個細分市場都近乎殺紅眼。并且國產手機行業(yè)的心路歷程,和造車新勢力們的廝殺過程極度相似,也曾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然后潮水很快褪去,落得一地雞毛,很多用戶購買了絕版手機,甚至是限量版手機,留下現在大家能叫得出名字來的國產手機企業(yè),也不剩幾個了,而且它們大部分依然徘徊在中低端市場,高端化之路相當困難。
鑒于蔚來汽車定位于高端品牌,不出意外的話,其殺入手機市場,很有可能瞄準高端手機,對標蘋果華為的高端機。不過,想要在高端市場破局并非易事,華為陷入低谷后,其他國產廠商并未承接住華為空出的市場份額,小米、OPPO等品牌的高端手機銷量幾乎忽略不計,反倒被蘋果占了便宜,逐漸壟斷市場,一家獨大。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一旦蔚來殺入高端市場,注定將面臨一場硬仗要打,不僅要與實力強悍的蘋果過招,那些國產高端手機也得關注,小米、榮耀、OPPO等勁敵不容忽視。
這對于蔚來這種缺乏資源和技術積累的手機新秀來說,無疑壓力很大,造車需要周期,手機也一樣,但蔚來應該會更快。
比如,一臺2019年9月份發(fā)布的手機,在2018年10-12月就已經開始立項前的大量準備工作。從立項到量產節(jié)點時間跨度較長,因為這是產品的開發(fā)階段,產品開發(fā)需經歷至少3-4次版本試制的迭代時間。
其中2018/12-2019/3 手機整體方案各領域各部門多輪的規(guī)劃、討論、評審、詳細設計、評審;2019/3-2019/7 圖紙鎖定后,3月份左右正式啟動試制,該手機所有的供應商如外殼、屏幕、攝像頭等會陸續(xù)收到手機廠商下發(fā)的正式圖紙,供應商啟動生產。中間經歷4個試制迭代周期,每個周期一個月左右。
每次試制周期基本都由以下幾個活動構成:供應商(主板、外殼、屏幕、攝像頭等部件)根據圖紙加工備料,出貨到整機組裝廠小批量組裝成整機,整機發(fā)放各領域做性能調試或者可靠性測試,針對問題合入措施迭代下一輪試制中驗證。如此反復驗證幾輪,最終各領域問題點基本關閉或者降級,試制期間發(fā)起準出評審。而后才能決定該產品未來的發(fā)布時間點、產品質量、出貨供應能力等。
至于開發(fā)成本,華為2019年的手機開發(fā)成本是400億,這是手機界里很高的,對于蔚來來說,成本相對并不高,成熟的解決方案有很多,而用戶體驗是它們要著重考慮的。但是蔚來手機的銷量,估計只會是蔚來車主們來撐起了,現在蔚來汽車每月銷售一萬多臺車,手機的銷量微乎其微,那么進一步壓低成本就更成了關鍵,或許蔚來還能創(chuàng)造出造手機的速度新紀錄。
總結
手機行業(y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對于新入局者的一個建議就是,千萬不要認為拿行業(yè)內的解決方案就可以簡單地打造出一部手機。硬件對于很多廠家來講不是問題,但是要從消費者體驗的角度打造出真正讓消費者滿意的手機則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其實體驗端對于蔚來來說,不是什么難事兒。
我們也可以想見,今后的蔚來手機會與蔚來汽車有交互功能,比如手機傳輸車機文件、AR、VR資源的投屏,總的來說前途很光明,但是一算總成本,也有點高,對手們還在虎視眈眈,其實找雷軍再合作一次,或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