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究竟需不需要注重駕控感?
這個問題一眼看上去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一直以來,MPV的定位就主打于車輛的空間感與舒適度。因此,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選擇一輛MPV,似乎就一定意味著,開車的人將犧牲自己行車的操控感,進而換取后座乘客的舒適與愉悅。
![]()
那么“駕控感”到底具體指代什么?
如果駕控感體現(xiàn)在車型的動力性能上,那對于MPV來說,這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東西。畢竟無論是商用MPV還是家用MPV,我們很難想象自己一邊高速飛馳在路上,一邊對著后座的老板或老人小孩夸夸其談,炫耀這輛車搭載了多少匹動力的發(fā)動機、零百加速高達多少秒的畫面。油門一踩,自己是腎上腺素飆升了,后座的老板或老人的血壓也跟著飆升了,最后不是老板炒你魷魚,就是老婆跟你吵架。
![]()
如果駕控感指的是底盤調(diào)教,那這當然是個很關鍵的問題。良好的底盤調(diào)教能讓我們在行車過程中保證車輛的穩(wěn)定性,能讓后排乘客享受到坐在你車上的那種安心與愜意。嵐圖汽車的 CEO 盧放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大意是目前的 MPV 市場,基本不重視駕控。而他針對這一點,推出了嵐圖夢想家這款車,意欲在MPV車型里,做一個平衡好駕控和空間舒適的典范。
![]()
同時,隨著車市智能化系統(tǒng)的普及,車型的智能化板塊也成了所謂“駕控感”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嵐圖夢想家所主打的品牌戰(zhàn)略就包括了智能化領域,不僅如此,雙電機全驅+空氣懸掛+CDC魔毯的技術組合,也是嵐圖在MPV車型上體現(xiàn)的“駕控”維度的價值。
![]()
但正如我們在《國內(nèi)高端MPV市場里,夾雜著尷尬的嵐圖夢想家》一文中所言,嵐圖的定位看起來兼顧兩頭,實際上卻很可能落得兩頭皆空,它最尷尬的敗筆在于其38萬元起步、乃至60萬的定價,造成了一個“高也不成、低也不就”的局面。
![]()
這也就帶出來另一個淺顯卻又重要的因素:錢。與其問“MPV究竟需不需要注重駕控感?”,不如說我們是在考慮:為了提升這一部分的駕控感受,是否有必要掏這么多的錢。尤其對于一臺家用MPV來說,其與商用MPV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家用MPV還有一個更大的標簽——持家。具體來說,在MPV車型上,動力性能是可以被犧牲的,底盤調(diào)教是不可缺少的,智能系統(tǒng)則應在能力范圍內(nèi)自行進行取舍。
![]()
在知乎問題“為什么說 MPV 才是最好的家庭用車?”中,高贊回答引用了《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中的經(jīng)典歌曲《See You Again》里的歌詞:How could we not talk about family when family's all that we got?(當家人已是我們唯一的牽絆,我們怎么能忘卻最可貴的真情?)那么對于一個持家的車主而言,如果駕控感與空間、舒適或是金錢等因素不能兼得的情況下,駕控感確實是最容易被后置的需求。
![]()
寫在最后
隨著車市不斷地蓬勃發(fā)展,如今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多五花八門的車型選擇,而小至只容得下兩人短途出游或城市代步的微型車,大到能拖家?guī)Э凇⑷玫腗PV,兇猛如V12發(fā)動機的引擎轟鳴,溫潤似純電車的靜謐駕駛,不同車型的選擇恰恰反映了我們自身不同的價值觀。
MPV究竟需不需要注重駕控感?對于MPV的車主而言,大概這從來都不是一個需要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所以相應地,這也是噴子最無法左右銷量的一類車型,畢竟豐田埃爾法的例子是多么鮮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