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化,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在傳統(tǒng)動力時代如燈塔般矚目的本田,在電氣化轉型的路上好似沒有那么耀眼。
![]()
關閉英國斯文頓與土耳其工廠以便轉型新能源生產(chǎn)、在瑞士和歐盟地區(qū)注冊“Honda e”的商標……2月下旬以來,關于本田汽車的新聞不斷傳來,這個身處世界十大汽車品牌之列的車企終于要大張旗鼓地進軍電氣化。相較于其他汽車巨頭,本田的電氣化轉型之路其實走得并沒有那么輕易,國內除了廣汽本田的理念VE-1在北京車展亮相外,其他產(chǎn)品還只停留在混動階段,在電動化轉型的隊伍中,本田走得相對緩慢。
![]()
全力加速電氣化
當?shù)貢r間2月19日,本田汽車宣布計劃于2021年關閉其位于英國斯文頓的工廠,此外,本田土耳其工廠也將關閉。本田在斯文頓工廠生產(chǎn)的思域數(shù)量超過十萬輛,這里也是本田在歐盟唯一的工廠,據(jù)官方宣布,本田這次對兩個工廠的關閉的方向是為了進攻新能源。
從全球范圍來看,本田年產(chǎn)能達540萬輛,然而2018年本田全球銷量僅為524萬輛,產(chǎn)能利用率在97%左右。此次重組之后,本田全球產(chǎn)能將削減至510萬輛,產(chǎn)能利用率將超過100%。關停英國和土耳其工廠后,本田將把投資重點放在中國、美國和日本本土市場。
![]()
緊隨其后,外媒2月20日便發(fā)出本田在瑞士和歐盟地區(qū)注冊了“Honda e”商標的報道,該商標或是本田為電動車推出的全新子品牌,此舉暗示了本田全面進軍電動車的決心。其實,在“Honda e”之前,全球許多汽車制造商已經(jīng)采用了類似的電動汽車系列單獨命名方案,例如:奧迪e-tron、BMW i品牌、梅賽德斯-奔馳EQ系列、大眾的I.D.系列等。
照此邏輯推斷,本田原本準備3月份在日貝瓦車展亮相的UrbanEV的原型車以及Tomo概念車,未來都有望歸屬于「本田e」旗下。與其他車企巨頭相比,本田的電氣化步伐上不算早,本田此前一直按照自己固有的布局前行,國內除了廣汽本田的理念VE-1在北京車展亮相外,還只停留在混動階段,暫時沒有PHEV和純電動車型。
![]()
“穩(wěn)健”轉型之路
早在2012年,本田官網(wǎng)就曾公開表示,在現(xiàn)階段混合動力才是最現(xiàn)實的一項新能源技術,它不需要對現(xiàn)有的基礎設施作出任何的調整和改動,所以這也就不奇怪本田為什么會在當下著力推進和普及混合動力車型了。
2017年,本田公布了其中期Vision 2030策略計劃時表示:在一個迅速轉向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的行業(yè),本田公司必須向傳統(tǒng)汽車之外的領域發(fā)展才能生存下去。本田公司計劃在2030年之前,將低排放汽油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及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占生產(chǎn)車型的比例,從現(xiàn)在的5%左右大幅提高至三分之二。
其實說來,2018年是本田在中國投放的產(chǎn)品電動化取得突破的一點。在北京車展上,理念VE-1正式發(fā)布,這也算是本田中國電動車時代拉開帷幕。另外,搭載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tǒng)SPORT HYBRID(銳?混動)的產(chǎn)品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以12月單月銷量突破3萬輛的CR-V為例,其混合動力版的銷售比例已經(jīng)超過20%。
2018年10月31日,廣汽集團發(fā)布公告,通過了兩項新能源車產(chǎn)能建設項目:廣汽本田新建新能源車生產(chǎn)車間和裝配車間等設施,建成后預計年產(chǎn)能達12萬輛,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9.9億元;第二項是廣汽本田將原總裝準備區(qū)改造為新能源車總裝車間并進行擴能改造,同時新建新能源車配套設施,建成后項目預計產(chǎn)能達5萬輛/年,項目計劃總投資2.8億元。共涉及17萬輛車產(chǎn)能,32.7億元投資。與此同時,東風本田也做出了積極應對,于2016年開始建設的東風本田第三工廠(具備新能源車型生產(chǎn)能力)將于今年建成,初期產(chǎn)能為12萬輛/年。
![]()
關閉兩大工廠與注冊新能源商標表明本田正式由混動技術路線專為新能源技術路線,畢竟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全球最大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塊蛋糕讓全球各大汽車企業(yè)諸如大眾、奔馳、特斯拉等等覬覦不已,尤其是特斯拉,更是已經(jīng)開始獨資在中國建廠。
傳統(tǒng)動力時代,本田的創(chuàng)新形象如燈塔般引入矚目,但在電動化轉型的隊伍中,本田的步伐相對緩慢了些。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體系龐大,大象難掉頭;其次則是因為技術路線切換成本較高,降低現(xiàn)階段電動汽車的預期利潤率對誰都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