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馬曉蕾
編輯 / 溫 莎
設計 / 師玉超
來源 / Autonews,thedetroitbureau作者:Paul A. Eisenstein
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大眾CEO的位子總是坐得不太穩(wěn)。
“電動車零部件少,不需要那么多工人?!钡纤沟倪@一言論又激怒了德國工會。
迪斯警告說如果不加速電動轉型,可能需要裁掉3萬員工。這讓迪斯與工會代表之間原本就緊張的關系驟然降至冰點。
保時捷和皮耶希家族11月5日通過一位發(fā)言人稱:“兩大家族會繼續(xù)支持迪斯,他們的立場不會變?!?/span>
但即便如此,迪斯也只是暫時安全,既不能保證他不會被擼下來,也不能保證他能夠如愿推行電動計劃。
大眾四人調解委員會計劃開會討論迪斯的去留。這距離7月份大眾為迪斯續(xù)約還不到4個月。
迪斯激進的電動車計劃獲得了保時捷和皮耶希的支持 ▼
與工會沖突再起
近幾年,大眾一直在與豐田和雷諾-日產-三菱聯(lián)盟爭奪全球年度銷量冠軍,但是迪斯擔心,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都在向電動車轉型,大眾不能再維持原來的業(yè)務路線了。
隨著電動車的規(guī)模不斷壯大,純電動車生產所需的工人數(shù)量要遠遠低于汽油車和柴油車。但是大眾的工會不愿意接受裁員。
“個別生產線需要進行必要的裁員,我們必須要做好準備減少生產的復雜性,并且提速?!钡纤拐f。
總工會和團體工會主席丹妮拉·卡瓦洛(Daniela Cavallo)稱迪斯說這話是在挑釁,說明他對建設性的合作關系仍毫不在意。她說:“我們不會再妥協(xié)?!?/span>
迪斯計劃擴大電動車陣容,結果會導致更多的工會員工失業(yè) ▼
工會認為,迪斯從不關心大眾全球67.5萬員工的死活??ㄍ呗逭f:“他這幾個月的表現(xiàn)讓我懷疑他清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知不知道這對于員工來說意味著什么?!?/span>
迪斯去留問題還懸而未決,人們紛紛開始猜測誰最有可能接替迪斯。
奧迪CEO馬庫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保時捷CEO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大眾品牌CEO拉爾夫·布蘭德施泰特(Ralf Brandstaetter)都在取代迪斯的名單之列。有趣的是,這三位都在迪斯的電動轉型技術中頗有成就。
伯恩斯坦分析師阿恩特·埃林霍斯特(Arndt Ellinghorst)說:“迪斯對于公司要在尾氣門后進行徹底的轉型很明確,但是如何實施卻不是很明確?!?/span>
埃林霍斯特說:“大眾需要的是一位了解公司并愿意和工會打交道的人。我不確定布魯姆是不是合適的人選,布蘭德施泰特應該更合適?!?/span>
由保時捷和皮耶希家族持股50%的保時捷汽車控股公司是大眾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為31.4%。卡塔爾控股公司和下薩克森州分別持股14.6%和11.8%。
已經有人開始揣測誰會取代迪斯成為大眾的新CEO,奧迪CEO馬庫斯·杜斯曼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第一人選 ▼
兩大家族成員共擁有90%以上的投票權,但是大眾監(jiān)事負責做出關鍵決策,勞工代表在監(jiān)事會中占了20席,這也體現(xiàn)了德國企業(yè)的共同決策原則。
只有在極其罕見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難以達成一致的僵局,這時則由保時捷控股公司的CEO潘師(Hans Dieter Poetsch)來作決策。
為什么迪斯緊盯特斯拉?
特斯拉在全球的電動車市場處于統(tǒng)治地位。三季度,特斯拉的交付量和營收都創(chuàng)下新的歷史紀錄,并計劃在德國和美國開設新的工廠,增長速度會更快。
10月份,迪斯就曾警告公司員工說,特斯拉馬上要在柏林開廠,公司正面臨新階段的競爭。
特斯拉不是靠造車的數(shù)量取勝的,而是靠著技術和軟件能力在新的汽車世界里制勝。
2021年前9個月特斯拉共售出627350輛汽車,市值卻達到1.2萬億美元,是大眾1430萬美元市值的8倍,可大眾的同期銷量是特斯拉的11倍。
特斯拉的生產速度和生產效率也在提高,該公司柏林工廠將于2021年底開業(yè),每輛車的生產時間只需10個小時。
迪斯說:“我們茨維考工廠目前的水平是30多個小時,到2022年要降至20個小時。”
投資者仍然看好迪斯。自2018年迪斯上任以來,大眾的股票上漲了68%。
“他始終如一的電動車策略是有用的,相比大眾往屆CEO,他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更高,讓大眾的股價上漲?!?Stifel汽車分析師丹尼爾·施瓦茨(Daniel Schwarz)說。
大眾的目標是到2022年,每輛車的生產時間要降至20個小時 ▼
大眾在電動車領域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推出了多款大眾品牌長續(xù)航純電動車,包括已經在美國、歐洲和中國市場銷售的ID.4。
奧迪和保時捷都已經在擴大品牌的電動車陣容,超豪華品牌賓利近期推出了2030年100%純電動化的計劃。迪斯承諾到2025年集團各品牌純電動車型占比達50%。
大眾是僅次于豐田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制造商,如今在行業(yè)轉型中面臨的壓力比較大,尤其是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方面。
這兩項都跳出了德國汽車企業(yè)的舒適圈,尤其是大眾,在燃油車領域一直處于統(tǒng)治地位。新對手的到來,尤其是特斯拉的到來,掀起了汽車生產和供應鏈的革命。
“在內燃機世界,我們是老大,但是在新的世界,我們面臨的競爭是前所未有的?!钡纤拐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