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歐洲杯上法國隊大概是最讓人失望的球隊,如此強大的陣容竟然如此突然被瑞士爆冷。其實在歷史上,剛剛奪得過大賽冠軍的球隊普遍都會陷入低迷,國家隊尤其如此,像西班牙當年那樣可以連續(xù)奪冠的球隊畢竟少之又少,更何況那還是一只引發(fā)了歐洲足球控球革命的超級球隊。
事實上這只法國隊在18年世界杯奪冠、16年歐洲杯亞軍之前,也始終是一支很有競爭力的球隊,14年世界杯1/4決賽輸給了后來的冠軍德國,12年歐洲杯同樣是1/4決賽輸給了后來的冠軍西班牙,而且那兩屆大賽上,德國和西班牙也都是當時的最大熱門。而且當年的法國隊還遠不如今天這樣眾星云集,姆巴佩那時還沒成年,博格巴和格里茲曼在14年也只是剛剛嶄露頭角。
在歐洲傳統(tǒng)強隊中,法國的形象一直是最模糊的。西班牙的小快靈陣容總能演繹最好的傳控足球,德國有強大的意志和戰(zhàn)術執(zhí)行力,英格蘭直來直去節(jié)奏快,意大利鋼筋混凝土,荷蘭邊路總有天才,唯獨法國,這支球隊有什么特點嗎?大概是有很多動作優(yōu)雅的球員,亨利、齊達內不用說,即便是球迷印象中的鐵腰維埃拉和坎特,其實控球動作也都很嫻熟,博格巴的大長腿盤起球來更是看得享受。
但是法國隊沒什么很清晰的戰(zhàn)術,球迷看起球來摸不著頭腦,解說也只能解讀出針對性的戰(zhàn)術。一支沒有鮮明特點的球隊,憑什么能在近十年的國際大賽里始終以強隊姿態(tài)出現(xiàn),而且拿下一亞一冠?
原因不在戰(zhàn)術上,而是在國家的氛圍上。
2009年,法國出品了一部二戰(zhàn)電影《罪惡部隊》,講述了1943年納粹占領巴黎期間,法國地下抵抗組織反抗納粹的故事。那個組織的構成是這樣的:領袖是詩人米薩克·馬努尚,亞美尼亞人移民,他帶領的戰(zhàn)士則是來自匈牙利、波蘭、西班牙、羅馬尼亞、意大利等地的移民以及猶太人,那是一只移民游擊隊。Ta們不是根紅苗正的法國人,但ta們熱愛法國,法國讓ta們有歸屬感。
![]()
▲截圖自《罪惡部隊》
1944年二戰(zhàn)結束前,包括米薩克·馬努尚在內的23名抵抗組織成員被納粹擒獲并處死,其中包括22名男性與1名女性。納粹稱呼ta們是「罪惡部隊」,這似乎并不讓人意外,納粹向來叫囂的是日耳曼霸權。
11年后,法國詩人阿拉貢為這23位失去生命的自由戰(zhàn)士寫下了這段詩句:「當子彈開花時他們共有二十三人,二十三個在這之前已獻出真心的人,二十三個作為我們兄弟的外國人……」
是外國人不重要,是少數族裔不重要,重要的是ta們都是兄弟(以及姐妹)。法國對少數族裔的包容,會讓移民認定那就是ta們的祖國,愿意為之獻出一切,而少數族裔的愛國行為也會反過來讓本土法國人為之感動、贊頌。
我們看看近現(xiàn)代的法國足球:80年代鐵三角時期蒂加納是蘇丹人;90年代末新世紀初那支連續(xù)拿下98世界杯冠軍、00歐洲杯冠軍、06年世界杯亞軍的黃金法國,齊達內是阿爾及利亞后裔,亨利的父母都來自加勒比海地區(qū)的法屬小島,00歐洲杯決賽打進絕平進球的維爾托德的出身與亨利相似;再到如今這支星光熠熠的法國隊,本澤馬、姆巴佩、博格巴、坎特、瓦拉內、烏姆蒂蒂,整條中軸線上各個位置現(xiàn)在和曾經的核心球員及重要替補中,包含著大量少數族裔。
![]()
法國隊對數族裔的認同,同樣讓ta們產生了對那個國家的認同,「法國就是祖國」,愛法國,要為法國而戰(zhàn)。博格巴在曼聯(lián)吊兒郎當,在法國對是絕對世界頂級,烏姆蒂蒂在巴薩磨洋工,在法國隊愿意帶傷出戰(zhàn),膚色越深的人,對法國人的身份認同似乎越強。
西班牙、德國、意大利、荷蘭、英格蘭在這個方面比起法國差得太遠太遠,荷蘭國家隊內的白人球員與蘇里南人的內訌甚至已經成了傳統(tǒng)。一個團隊,怎樣讓大家感到開心,感到歸屬感,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如今國內汽車企業(yè)中勢頭最好的理想和蔚來,恰恰也是做得最好的。央企國企型車企的刻板與教條讓員工喘不過氣,部分民營車企甚至采用了更嚴苛的高壓管理。而理想,我之前在媒體機構任職時曾與主編對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李想進行過專訪,后者在采訪中最核心地強調了管理方式的變化,給予了員工更大的權力,讓專業(yè)的人做決策;再說蔚來,李斌相對洋派的作風在一開始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員工出差的機酒規(guī)格都很高,但正向的效果則是員工感到了尊重,我一個朋友在李斌最慘時期被蔚來解約之后,對這家公司也沒有半句怨言,只是表達著無奈,能做到這個份上,蔚來當然是做對了一些事情。(更不要說ta們讓用戶死心塌地的本事了)
▲首家Nio House開業(yè)兩周年宣傳照
至于法國這次的衰落,就像所有國家隊的衰落一樣,球員取得榮譽后動力下降,大牌球員間產生矛盾。這時候怎么保持團隊的活力呢,企業(yè)和國家足球隊畢竟不一樣,看看蘋果喬布斯時期換了多少同事,特斯拉馬斯克身邊走了多少高管,一目了然。
管理當然不只是給壓力、讓加班那么簡單的事情,只是國內早就習慣了填鴨式的簡單粗暴,已經不會再去設想另外的方法。
話說回來,理想、蔚來就沒有996嗎,這話就不明著講了,怎么說呢,整個環(huán)境還處于一個緩慢轉變的階段。底線就是那么低,比較的時候怎么比呢,如果大家都不及格,也就只能看這些60分以下的企業(yè),誰的得分更高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駕仕派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