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上?;驅⒐季G牌“新政”,屆時,10萬元以下或車長4.6米以內(nèi)的新能源車,將無法再免費申請上海的新能源“綠牌”。
最早傳出該消息的,是有消費者在論壇上發(fā)帖稱,新購買的五菱宏光MINIEV無法申領上海市針對新能源汽車免費提供的專用牌照,這個消息得到了4S店工作人員的確認。上海市車管所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新政策最快將于5月10日公布?!?/span>
盡管最終的政策還沒公布,但這個消息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引起熱議。不少消費者認為,以價格和尺寸來作為限定標準,這樣的政策太粗暴——解決擁堵問題不是應該鼓勵小車嗎?窮人不配買車?……
也有一些支持的聲音,畢竟,上海作為超級大都市,一個燃油車的牌照價格已超過10萬元,而且不易拍到;如今,上海對于外牌車的管理也已經(jīng)更加嚴格,如果對于綠牌車不加以管理的話,越來越多的外牌車轉為綠牌車,同樣起不到緩解擁堵的效果。
也就是說,上海對綠牌車進行總量限制是必然的,也是大家能夠接受的。但怎么限,考驗一個城市的管理水平。
從目前情況看,上海和北京走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限牌路徑。以燃油車為例,北京是搖號,上海是拍賣。老實說,各有利弊。從效率上看,肯定是上海勝出;但如果從公平角度看,北京略勝一籌。對于新能源車,北京很早就開始總量控制,根據(jù)排隊順序發(fā)放牌照。這么做,同樣也是為了體現(xiàn)公平。
從目前網(wǎng)傳的新政看,上海再次選擇“效率優(yōu)于公平”的路徑——不僅在燃油車市場“消滅”低端車,在新能源車市場也要“消滅”低端車。
在全國乘用車信息聯(lián)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上海此舉也是無奈之舉,要想控制總量,新能源政策必然面臨持續(xù)調整,鼓勵政策也會逐步退出?!爸挥型ㄟ^征收擁堵費等其他方式,來逐步改變大城市的限購模式,所以在征收擁堵費的模式?jīng)]有出現(xiàn)之前,北京上海都無法改變限購和控制新能源的趨勢。”
但在我看來,這顯然不是一個聰明的辦法。為什么政策還沒公布,我們就能看到輿情洶涌,就在于無論是“10萬元以下”還是“車長4.6米以內(nèi)”,都是一個粗暴的指標——
一方面,隨著競爭的加劇和成本的降低,未來電動車的購買成本不一定會高于燃油車,而目前主流A級燃油車的價格就在十萬元左右,讓老百姓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產(chǎn)品,不是值得政策鼓勵的嗎?
另一方面,盡管我們不能像歐洲和日本一樣鼓勵小車,但限制小車的發(fā)展,也一定會成為一個笑話。如果擔心小型電動車的車速和安全性問題,完全可以設定相關的性能標準,比如電池的能量密度、零到百公里加速時間等,而不是對“車長4.6米以內(nèi)”進行一刀切。
另外,從去年上海市新能源車的銷量情況看,也基本以“車長4.6米以上”的為主,特別是特斯拉Model 3,以32863高居榜首,排名前十的車型中,沒有“10萬元以下或車長4.6米以內(nèi)”的新能源車,備受關注的五菱宏光MINIEV也僅賣了2000多輛。
圖:電動汽車觀察家
這就讓人頗感疑惑,如果小型電動車賣得并不多,這樣限購的意義也不大啊。那么,上海綠牌新政的出發(fā)點何在?實在令人費解。
我想,對于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來說,制定每一項政策需要考慮和平衡的問題確實特別多,也非??简炚咧贫ㄕ叩乃胶蛢r值導向。但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