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如今的社會,做各行各業(yè)的工作和生意,必須要自己有實力才能在其中站穩(wěn)腳跟,在國內的汽車工業(yè)發(fā)展歷史中,雖然起步較晚,但有著合資品牌的進入,借著他們更加先進的技術實力,諸多自主品牌也因此受益,實力是突飛猛進,但這其中也總有些自主品牌卻靠山吃山,等到靠山離去,剩下的就只有一地雞毛。
![]()
進入,困擾東南汽車多年的“糾結”股權關系終于出現(xiàn)了松動。根據(jù)官方披露的信息,此次股權變更后,原持股25%的三菱汽車退出,其股權轉移給福州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至此,東南汽車的股權構成由原來福建省國資50%、三菱汽車25%、華威股份有限公司(英屬維爾京群島)(簡稱華威股份)25%變成了福建省國資50%、福州交投25%、華威股份有限公司(英屬維爾京群島)(簡稱華威股份)25%。
![]()
而此次的股權變更意味著,在2006年入股東南汽車并為合資公司提供了大部分車型的三菱汽車,從此告別了東南汽車這個合作多年的伙伴。不過相比于三菱退股,對于人們而言,最關心自然還是三菱退出后,東南汽車將何去何從,不過福汽集團一位高層說到 “日資撤離了,臺資還在?!睋?jù)了解,華威股份即臺灣裕隆汽車下屬的中華汽車。
![]()
不過,僅僅剩下一個臺資汽車在未來又能給東南汽車帶來什么?畢竟在三菱汽車合資股份期間,東南汽車都沒落到如今的地步,未來誰又能將這“劉阿斗”扶上墻呢?要知道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汽車市場,拋開合資不談,光是一些自主品牌品牌實力的突飛猛進就已經讓如今的東南汽車望塵莫及。
![]()
其實回顧東南汽車過去的發(fā)展,東南汽車也曾是市場上備受關注的品牌之一,在其發(fā)展之初便通過臺灣中華汽車引進三菱汽車的整車制造技術,而東南汽車也借助三菱的技術導入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形成東南汽車、東南三菱雙品牌的發(fā)展格局。當時三菱導入的車型包括戈藍、翼神、君閣、風迪思等,而東南汽車基于三菱車型自主開發(fā)了菱帥、菱紳、菱利、菱悅、菱致、菱仕等車型。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東南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1.6萬輛。
![]()
不過,由于僅占25%的股權,三菱汽車對東南汽車“熱情”逐漸褪去,雖然其曾有意提升在東南汽車的股比,但均告失敗,所以自從2012年日本三菱汽車與廣汽集團成立廣汽三菱合資公司后,三菱汽車的發(fā)展重心就放在了廣汽三菱上,而東南三菱的合資車型便逐漸退市,所以東南汽車只好一邊靠著三菱改款車型度日,一邊走上自主研發(fā)的道路,發(fā)展東南自主品牌。
![]()
不過在技術層面上,三菱汽車自2015年開始便不再提供任何技術研發(fā)支持,所以東南汽車自主研發(fā)的車型產品力也很難有實質性的突破和提升,久而久之隨著市場其他自主品牌的逐漸崛起,東南汽車也逐漸被邊緣化,而且三菱汽車雖然將重心偏移到廣汽集團,但廣汽三菱在市場中的表現(xiàn)也不盡如人意,其產品以及品牌的市場影響力羸弱,而這也可能順帶著使東南汽車此前殘存三菱汽車影響也不被消費者認可。
![]()
對于東南汽車來說,日本三菱退出其實影響也并不大,畢竟此前的日子也早已是“貌合神離”,而東南汽車如今理清了股權關系,迎來了新的投資者,或許能也一定程度能為其渡過當前難關提供新的動力。
【寫在最后】
據(jù)悉,為了提振市場銷量以及影響力,東南汽車已規(guī)劃了中大型SUV車型DX9、N系SUV和A系轎車等新品,以及通過全新品牌LOGO欲重新刺激市場,不過在如今強者林立汽車市場,東南汽車重振旗鼓,想要有所作為,還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