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圈,論起最“委屈”的車型,恐怕上汽大眾斯柯達旗下的明銳,會第一個站出來哭訴:明明自己的三大件都源自大眾,售價還比朗逸便宜,為什么銷量一個天一個地呢?難道就因為差了一個標嗎?大眾朗逸月銷4萬臺,自己單月都賣不出200臺,說好的“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都是騙人的嗎?
![]()
其實,明銳作為斯柯達旗下的主力車型,早年也風光過,月銷破萬是常有的事;且這款車型已有60多年歷史,堪稱底蘊深厚??上В詮?019年起,斯柯達在國內(nèi)的銷量開始明顯下滑,2020年銷量更是慘遭腰斬,品牌全年銷量從之前的30萬臺左右減少到17.3萬輛。
![]()
品牌日益被邊緣化,曾經(jīng)的當家花旦也不再吃香。但這也怪不得別人。畢竟,在競爭對手花樣百出地吸引消費者時,是明銳自己卷進了“減配”風波,取消1.8T發(fā)動機,從獨懸改為扭力梁……
![]()
現(xiàn)款斯柯達明銳板懸
為了改變斯柯達品牌與銷量齊跌的處境,近日,2021款明銳PRO已經(jīng)正式亮相,新車誕生于MQB EVO架構。從外觀、尺寸到配置均有提升,且終于舍棄了扭力梁改換為多連桿后獨立懸架。此前,海外版明銳PRO還被評為“年度最佳車型”,那么國產(chǎn)后的全新明銳PRO能否不再活在朗逸的陰影下,拯救日益邊緣化的斯柯達?
![]()
全新明銳PRO
首先一眼看去,全新明銳Pro稱得上是“煥然一新”,全車應用了大量的鋒利線條,勾勒出具有肌理感的車身。前臉格柵與起亞的設計有幾分相似,配合夸張的下包圍、銳利的燈組,一改老款車型的中庸氣質(zhì),視覺效果年輕而運動。
![]()
全新明銳PRO
![]()
現(xiàn)款明銳
新車采用了溜背式造型,同時取消了傳統(tǒng)的斯柯達LOGO設計,與時俱進改成了英文標識,看起來更加時尚一些。全新的尾燈設計,更加凌厲,比起現(xiàn)款車型有了質(zhì)的提升,而雙邊的排氣鍍鉻裝飾,更加運動立體。
![]()
全新明銳PRO
![]()
現(xiàn)款明銳
而除了顏值上的提升,新車的空間尺寸表現(xiàn)也有了明顯進步。全新明銳Pro的長寬高分別為4753/1832/1469mm,軸距為2730mm,相較老款車型提升明顯,比起大眾速騰也毫不遜色。
![]()
全新明銳PRO
![]()
內(nèi)飾方面,新車整體中控布局簡潔,具有層次感,鍍鉻、皮革等多種材質(zhì)的運用體現(xiàn)了一定的設計心思。同時,新車配備了一塊12.1英寸的懸浮式中控大屏,有效增添了內(nèi)飾科技感,高配車型還新增了10.3英寸液晶儀表、HUD抬頭顯示等配置。
![]()
全新明銳PRO內(nèi)飾
![]()
現(xiàn)款斯柯達明銳內(nèi)飾
畢竟是與新奧迪A3、高爾夫8同平臺打造,全新明銳PRO在數(shù)字智能科技功能方面的進步值得期待。
![]()
最后,在動力方面,全新明銳pro搭載了一臺1.4T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150馬力,峰值扭矩250N·m,傳動系統(tǒng)則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這套動力組合也是大眾旗下的經(jīng)典之作了。
![]()
![]()
目前,斯柯達全新明銳PRO已經(jīng)正式開啟預售,新車共推出三款配置,預售價格區(qū)間為13.89-15.99萬元。不過前段日子,網(wǎng)絡上就曝光了一張疑似明銳PRO預售價格政策的圖片。從曝光的信息來看,全新明銳PRO還有一款性能版本或作為入門車型,尚未公布售價,估計搭載1.2T動力,價格上應該有驚喜。據(jù)悉,全新明銳PRO將于5月份正式上市。
![]()
![]()
整體而言,全面明銳PRO可以說是“改過自新”了,競爭力提升不少:外型動感,配置升級,尺寸加長,前后獨立懸架,還有大眾MQB EVO平臺的加持……相較之下,大眾朗逸直到14.69萬元的次頂配版本,才搭載了1.4T發(fā)動機,且在全系采用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的情況下,配置豐富性也遠不如明銳PRO。這樣看來,似乎全新明銳PRO的“性價比”是要高上一籌的。
![]()
斯柯達明銳PRO
![]()
大眾朗逸
![]()
大眾速騰
然而,大眾的前臉設計就是符合國人胃口,大眾的LOGO也就是比斯柯達的要有辨識度,二者的品牌認可度不在一個層面上……雖說時下消費者購車愈趨理性,已經(jīng)過了“看標買車”的年代,但品牌力仍然是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考慮因素。斯柯達雖是合資品牌,卻一直活在大眾的陰影下,品牌溢價能力甚至不比吉利等一線自主強多少。
![]()
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是否愿意為斯柯達明銳PRO掏出腰包,還真是存在懸念。當然,不可否認2021款明銳PRO做出了積極的改變,重回巔峰狀態(tài)或許很難,但打破現(xiàn)款車型月售幾十臺的窘境,還是極有希望的。上汽斯柯達亟需一款重磅車型喚起消費者的關注,“改過自新”后的明銳PRO能否承擔這一重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