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汽車圈有句話:“懂大眾汽車的人都去買斯柯達了”,不過最近斯柯達給出的答卷可對不起這句話,2021年前兩個月,斯柯達只為上汽大眾貢獻了3300臺銷量,成為了和法系車差不多的邊緣合資品牌,并且這口鍋似乎也不能扣在1、2月是汽車淡季的說辭上,畢竟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斯柯達在前兩個月都能夠有11264臺的銷量,產(chǎn)品和品牌的雙輸,可以用來形容斯柯達的現(xiàn)狀。
![]()
作為對比,大眾在中國市場單獨成立的捷達品牌,可能就是壓死斯柯達尊嚴的最后一根稻草,21年前兩個月銷量總和達到了22348臺,完美替代了廉價大眾的位置,如果斯柯達品牌繼續(xù)停滯不前,恐怕今后很難在中國市場找到自己的定位。
![]()
從斯柯達的造車歷程來看,它也的確是在中國市場走廉價大眾的路子,在同一平臺產(chǎn)出的車型中還有優(yōu)于大眾的配置,而售價卻低于大眾,甚至大眾一些新的技術(shù)有時候會優(yōu)先給斯柯達使用,比如速派就要比帕薩特領(lǐng)先一代使用MQB平臺,這樣的傾斜政策理論上斯柯達會有更好的市場表現(xiàn),但實際結(jié)果卻令人摸不著頭腦。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滤箍逻_在市場上屢屢碰壁呢?
![]()
如果大眾不降價,斯柯達恐怕會活得很不錯,中國汽車工業(yè)崛起的20年間,大眾的降價幅度絕對遠超所有的想象,一款桑塔納2000型售價在那個時候高達19.5萬元人民幣,在通貨膨脹和降價的雙重擠壓下,如今的桑塔納僅售不到10萬,不少經(jīng)銷商給出的最低配售價甚至有5萬多的,那么打著廉價大眾旗號的斯柯達,請問它應該賣多少錢才能精準地踩在這個定位上呢?事實上斯柯達旗下車型在近年的售價并沒有嚴格按照大眾的售價推進,一些中國消費者喜聞樂見的車型也遲遲不肯投入生產(chǎn),新車往往都是大眾推出過后,才會考慮給斯柯達匹配。
![]()
大眾都開始慢慢走向下坡,怎么還會留一口肉給斯柯達吃,其次斯柯達的核心業(yè)務其實也并不在中國市場,大眾很多針對中國消費者定制的車型,斯柯達引入的成本很高,這種停滯不前的現(xiàn)狀也是斯柯達走向下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