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行業(yè)
生活壓力大,讓很多人換上了“健忘癥”。常常心里想著的一件事,卻由于分心辦了另一件忘掉了,出門落手機,忘帶資料似乎都是習以為常的。這些不過是小事,每個人經常會犯的毛病也并不奇怪,但是有些事如果那么容易忘掉,恐怕就并不合適了,比如安全和底線。
![]()
2018年的銷售數據出爐,梅賽德斯-奔馳及其smart品牌在全球范圍內售出超過240萬輛,其中,梅賽德斯-奔馳品牌超過230萬輛,連續(xù)第三年摘取全球豪華汽車品牌年度銷量桂冠。在中國市場,奔馳及smart共交付67.41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1.1%,這是奔馳首次在單一市場突破65萬年銷量。
數量之大,對一個豪華品牌來說,真的是驚人。尤其是中國市場的增長,在車市并不算景氣的情況下,已經等同上了高速公路。戴姆勒董事會主席蔡澈說了實話:“2018年,梅賽德斯-奔馳連續(xù)第三年位居汽車行業(yè)高端市場的榜首。在競爭非常激烈的環(huán)境下,我們也保持了每月銷量的領先地位,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兩位數的增長,以及許多新車型令全球現有和新客戶欣喜不已?!?/p>
奔馳的銷量固然可喜,中國某些消費者的“健忘癥”也是驚人,去年年初的“廣告事件”過了才幾天?當時網上罵奔馳的聲音不絕于耳,可結果呢?一邊罵,一邊買,買著買著有些事就忘了,增長11%的數據無疑于打了自己的臉。
![]()
奔馳這幾年的負面新聞多不勝數,“毒氣門”,“鋼材門”,高管辱華,“排放作弊”……更詳細的沒必要一一列舉,感興趣的自己去搜。每一次奔馳都用不誠懇的道歉敷衍了過去,但是他們從未擔心過銷量,這是為什么?
某些消費者的健忘給了奔馳最大的勇氣:不就是挨罵嗎,反正罵完照樣買。
事實上,不止是言論在挑戰(zhàn)中國人的底線,其C級、E級車以及SUV車型GLC連續(xù)曝出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傲慢無禮等等都是對中國消費者的不尊重。如果某些人非要說辱華言論“關我啥事”,那這些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呢,還關你事嗎?
我知道,一篇文章改變不了消費者健忘的事實,更改變不了奔馳銷量在華不斷增長的事實。但是,難道不該讓奔馳受到一些教訓嗎,犯了錯敷衍道個歉就沒事了?長此以往,奔馳還會不斷制造出事端,最后吃虧倒霉的還是健忘的消費者們,奉勸一句,眼光還是放長遠些,長點心吧。
![]()
當然“健忘”的也不止某些中國的消費者,國外的也是如此。2018年特斯拉共交付了245,240輛新車,刷新年度銷量紀錄。特斯拉稱得上是電動汽車的開創(chuàng)者,盡管埃隆·馬斯克不是特斯拉的創(chuàng)始人,卻不可否認的是在他手里特斯拉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所創(chuàng)造的“神話”也被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們當做了崇拜的對象。
![]()
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自從特斯拉上市后一直麻煩不斷,拋開量產問題不談,特斯拉這個在全球保有率并不算高的品牌到底出了多少事故,大家心里不是沒數。過去五年,全球至少有十幾起特斯拉在靜止不動時或因碰撞發(fā)生自燃的案例,其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系統(tǒng)出的事兒更是不在少數,幾乎每次都能成為關注焦點。
最近的消息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撞死”了一名造價2000美元的機器人,還有一起是特斯拉Model S涉嫌電池缺陷致,導致發(fā)生事故后自燃致使乘客死亡遭到起訴。
然而,不少國外消費者一邊說著特斯拉不安全,一邊追逐著成了特斯拉的粉絲,真不知道是不拿自己的命當回事還是對特斯拉太有信心。看來“健忘癥”不但不好治,還有傳染性啊。
說這些不是要單純的指責誰,只是提醒“健忘”的消費者們,有些事不能忘,也不該忘。這就像養(yǎng)孩子,一味地寵著、慣著,對孩子的成長并沒有好處,經歷風雨才能看見彩虹,對人如是,對車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