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 | 李大逮
3月14日晚,坦克300致敬莫奈限定版上市。5分鐘時間,300臺限定版一搶而空。APP上下單的火爆程度不亞于時尚圈爆款的發(fā)售。
坦克300致敬莫奈限定版是什么?
坦克300致敬莫奈限定版,就是在坦克300征服者版本基礎上延展開發(fā)的新款,售價22萬,限量300臺。較之坦克300征服者,限定版主要變化在于外觀顏色,配置上差異并不大,僅多出了自動泊車入位、藍牙鑰匙、電動腳踏板和前排無線充電。
▲坦克300致敬莫奈限定版
對于一款上市之初主打硬派越野的車,坦克300這次為什么忽然轉型文藝路線?
(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派開山之作)
首先我們從名字說起,致敬莫奈是什么含義?莫奈是法國著名畫家,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創(chuàng)始人之一,最擅長光和影的色彩描繪。而在其畫作中,對藍色有一種固執(zhí)的偏愛。藍色是光影與色彩交織的產(chǎn)物,其靈動、夢幻、憂郁、朦朧的特點也為潮流時尚圈所青睞。
坦克300致敬莫奈限定版外觀所用的柔情藍,就是向大師致敬。外觀在方圓融合的設計下,加入潮流時尚的元素,內(nèi)飾融入條紋設計和幾何紋理點綴,突出時尚和質感。剛柔并濟、方圓有度,兼具經(jīng)典與時尚,這就是坦克300致敬莫奈限定版。
限定版一改人們對傳統(tǒng)越野車硬派、剛毅的印象,通過向大師致敬,將經(jīng)典與時尚氣息賦予坦克300,從而讓這款產(chǎn)品實現(xiàn)了多種維度上的跨界結合。
除了坦克300本身的智能+越野的屬性外,還實現(xiàn)了時尚與越野的結合,并以剛柔并濟的時尚性,爭取獲得女性和時尚用戶的喜愛。
莫奈是印象派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而坦克300這款限定版,無疑也將開創(chuàng)新的越野SUV品類,為越野車帶來了濃郁的文藝氣息,爭取到了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尤其是女性群體的關注。
其實,這也是坦克300帶給國內(nèi)硬派SUV市場的一種全新思路:破圈,才能做大做強!
為什么要創(chuàng)新定位,突破傳統(tǒng)?
即使拋開時尚、潮流、智能等包裝,單憑硬核實力,坦克300是款不錯的越野產(chǎn)品。搭載非承載式車身、專業(yè)越野底盤,擁有“分時四驅+兩把鎖、蠕行模式、坦克轉彎”等越野利器,支持四驅雪地、泥沙、山地、巖石等9種駕駛模式。其搭載的2.0T直噴增壓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67kW,最大扭矩387Nm,匹配采埃孚8AT變速器,動力、操控、智能化等方面都可圈可點。
既然坦克300本身已經(jīng)足夠硬核,為什么還要去突破定位,跨界出圈呢?在限定版上市直播的過程中,一些網(wǎng)友也表達了同樣的疑問,覺得楊笠、王建國兩位脫口秀演員做嘉賓不夠硬核越野,覺得女性和越野就不貼邊。
其實,對這種疑惑的正面回應,恰恰就是坦克300“破圈“的意義。
現(xiàn)在的汽車市場,和許多消費領域一樣,已經(jīng)日趨多元化和細分化,消費者的需求已經(jīng)不能再用粗獷的大類去劃分了。在家用車領域,各家車企已經(jīng)做了很多探索,智能、時尚、高端、年輕化等等,很多細分定位上都產(chǎn)生了成功的爆款。而越野車市場目前相對來說還是一片亟待開發(fā)的藍海,硬派、男性化這些標簽一定就是越野的全部嗎?坦克300顯然率先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索——打破固有思維,將越野的圈層擴大,讓越野影響更多的人群。事實證明,坦克300做的不錯。
至少在坦克300上市后,筆者在街上看到過幾次,居然都是一水兒的女性車主!
《道德經(jīng)》中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越野這件事,本就不應該是男性的專屬,也不該是硬派剛硬的刻板形象。近年來女性經(jīng)濟崛起,各行各業(yè)都開始更加關注女性的需求。長城能夠敏銳的察覺到這一點,正說明其對市場有著比較深刻的洞察理解。
從市場的角度說,車企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是對消費需求變化的積極應對。而從車企的角度講,求新求變才能讓企業(yè)保持活力和競爭力。
去年,在長城汽車成立30周年之際,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發(fā)出了“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這樣的思辯,而這個思辯表達的核心就是:長城汽車要以變應變,求新求變。在打造一款好的越野產(chǎn)品基礎上,探索新的市場可能,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越野車品類,這就是坦克300的求變。
因此在品牌戰(zhàn)略的層面上,限定版坦克300不只是賣了300臺那么簡單,它實際上代表了一種成功的探索:對硬派SUV這種窄眾車型來說,用合適的姿勢“破圈“,完全大有可為。
最后說說
思路決定出路,定位決定地位。坦克300一出場,就把深耕市場多年的BJ40打得找不著北。這事兒就生動的給大家上了一課。
其實在大量同質化產(chǎn)品充斥每個細分市場的當下,產(chǎn)品力本身夠不夠硬核,甚至已經(jīng)不再是最重要的考量。更考驗的是各家車廠對用戶需求更敏銳的嗅覺、更精準的定位,更前瞻的思考。缺乏個性化、前瞻性、人云亦云的產(chǎn)品將越來越難有生存空間。
那么,正確的前瞻性、個性化從何而來?這來自于對市場的全面調研、敏銳直覺、和深度思考,當然,也需要一點運氣。對尚未形成成熟的產(chǎn)品矩陣、處于成長中的國產(chǎn)品牌來說,這樣的破圈,要來的更多一些。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線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