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現“車頂維權”,上一次是奔馳,這一次是特斯拉。只是,不知道女主角是不是碩士。但特斯拉很剛,認為是“車主全責”。
每年的3·15,企業(yè)界都非常緊張,因為消費者會利用這個節(jié)點,集中維權,利用輿論集中的影響力,實現平時達不到的效果。
![]()
換位思考,企業(yè)也應該回應用戶關切,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不能一味“讓價不讓利”,所以3·15或可成為企業(yè)的營銷節(jié)點。
維權,存量時代的新常態(tài)
車企必須面對的現實是,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逐漸進入到存量時代,消費者更懂車,維權意識也更強,說白了就是“沒那么好忽悠了”。
中國車市增長了28年,在這個黃金時代誰都有錢賺,任何品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標消費者。由于首次購車用戶為主,汽車小白居多,所以只要車子別出大問題,基本上不會去維權,就算出現個別極端現象,也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但這幾年,集體維權事件明顯增多,大眾斷軸門、本田機油門、奔馳漏油門等,經過移動互聯網的病毒式傳播,影響力巨大。雖然最終也都被平息了,但是也做出了示范效應,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和能力。
這個基本事實車企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并適應這種新的市場環(huán)境,對消費者對車子品質的預期提升要足夠重視,再像以前那樣恐怕要吃大虧。
服務,已是車企的發(fā)力點
當然,汽車是一個復雜的機器,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再加上現在的新能源化和智能網聯化,技術含量更高,所以很難做到盡善盡美,這就要求車企一方面要技術升級,提高造車工藝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提高服務水平,遇到事了別老想著甩鍋。
![]()
利用3·15這個節(jié)點,很多企業(yè)開始強化自己的服務能力,包括廠家和經銷商都刀刃向內,在服務上猛下功夫,讓消費者更放心,以此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比如:奇瑞于2月22日官宣,全系車型發(fā)動機終身質保,而且享受該政策的范圍倒推到2020年1月1日。在發(fā)動機領域,奇瑞一直比較自信,是國內最早提出百萬公里質保的,現在更是一步到位。在很多企業(yè)面對消費者維權焦頭爛額的時候,奇瑞這個政策瞬間成了焦點,選在3·15這個節(jié)點發(fā)布,無疑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
![]()
當然,這也不算什么新鮮事,還有一些企業(yè)已經提出了首任車主終身質保的政策,而提升質保年限的更多。比如:剛剛上市的廣汽本田首款電動車繹樂EA6,質保政策就是4年或15萬公里,而核心三電享受8年或15萬公里保修政策。再往前推,去年10月底,神龍汽車推出了“五心守護行動”,甚至打出了“7天可退換車”這樣的“王炸”。
可見,隨著市場競爭的提升,品牌開始分層,對于弱勢品牌,為了生存下去開始在服務上進行降維打擊,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好事。相信,升級服務會逐漸傳導到一線品牌,最終提升整個行業(yè)的水平。
總結
當然,維權的問題不能只靠企業(yè)自覺,更多的還是要健全法律制度,比如“三包法”的執(zhí)行問題,如何改變消費者正規(guī)途徑維權成本太高的問題?另外,還有很多灰色地帶,仍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如何“排雷”?總體上,中國雖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是產品和服務水平仍然落后于發(fā)達國家,消費者獲得感的提升仍有很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