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車市在經(jīng)歷了前年的十月寒冬之后,市場銷量雖然有所回暖但競爭壓力卻在不斷加劇。在車市競爭中除了亮眼的顏值外,安全性也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指標,這也是為什么中保研公布的碰撞測試成績會如此受關注。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相比于前些年目前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在用料上都有所削減豪華品牌也不例外,這就導致在車輛的安全性上或多或少會有所降低。
近日,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大參考》節(jié)目報道,車主蘇先生駕駛的奔馳GLC 260L在與一輛大貨車發(fā)生碰撞后,后門發(fā)生嚴重變形,坐在后排的兩名乘客更是住進ICU,可在碰撞的過程中全車安全氣囊并沒有彈出,知道廠商和4S店的回應后更是氣憤。
據(jù)悉,車主蘇先生是在2019年6月花費38萬元在中升奔馳4S店購買奔馳GLC 260L車型,在2020年10月20日中午與一輛大貨車發(fā)生了碰撞,當時車輛旋轉360°被甩出好幾米,碰撞后被撞的右后門發(fā)生嚴重變形,車頂也有一定的形變。發(fā)生碰撞后車主蘇先生和前排乘客受輕傷,后排乘客則因為沒有系安全帶受傷嚴重住進ICU,但令車主氣憤的是無論是前排的安全氣囊還是側氣簾都沒有彈出。
對此,4S店的回應是因為撞擊的受力點會移動,作用力不足以引發(fā)氣囊彈出。而奔馳廠家提供的檢測報告也表示:卡車從右側撞到了車輛的右后車門,碰撞力沿橫向和縱向作用在右后車門區(qū)域,碰撞產(chǎn)生的所有變形僅涉及車輛的吸撞緩沖區(qū),并且乘客艙完好無損。因此,可以高度確定,碰撞及其導致的作用力并不足以需要觸發(fā)輔助防護系統(tǒng)。任何氣囊的觸發(fā)都不會在時間中為乘員提供任何額外的保護。此外,根據(jù)駕駛人的陳述,認為在此事件中,如果所有乘員系好安全帶并把座椅調(diào)至合適的直立位置,他們都可以在本次事件中從安全帶的約束保護中獲益。
面對4S店和廠家的回應車主及其家人均表示質(zhì)疑:如果說作用力點不夠,那撞哪里能彈出來,4S店是否能給畫出個點,而且如果說作用力不夠大,那當時如果作用力再快點可能車內(nèi)的4名乘客都會受到生命威脅,且不說到時還有誰能找4S店說理,哪怕氣囊都彈出來對車內(nèi)成員的意義也不大了。對于蘇先生的異議4S店人員表示,車主可以去找第三方鑒定,4S店會分攤一部分費用。
目前,該事件還在進一步處理中,針對整個事件網(wǎng)友討論比較激烈的有兩點:1、不系安全帶是否會影響氣囊彈出;2、氣囊沒彈出是否真的沒有撞對點。
先說第一個,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坊間流傳著很多真假難辨的用車知識,其中就有一條駕駛者如果不系安全帶車輛碰撞時氣囊就不會彈出,這種說法也誤導了很多人。其實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是兩個不同的系統(tǒng),因此安全氣囊有沒有打開和系不系安全帶沒有直接關系。不過,因為安全氣囊彈出取自爆炸原理,如果沒有安全帶的加持防護性能會大大降低。
第二個,是否沒有撞對點?分析這個問題需要先知道安全氣囊是否起爆完全由碰撞傳感器傳遞出的信號強度決定,在汽車發(fā)生碰撞時,碰撞傳感器會檢測汽車碰撞的強度信號,并將信號傳入安全氣囊電腦,安全氣囊電腦根據(jù)碰撞傳感器的信號強度來判定是否引爆充氣元件使氣囊充氣。
汽車會設有多個觸發(fā)碰撞傳感器,安裝位置一般在車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車身兩側的翼子板內(nèi)側、前照燈支架下面以及發(fā)動機散熱器支架兩側等部位,側氣囊興起后在側面門板內(nèi)和B柱等位置也都裝有觸發(fā)碰撞傳感器。隨著碰撞傳感器制造技術的發(fā)展,有些汽車將觸發(fā)碰撞傳感器安裝在氣囊電腦內(nèi)。防護碰撞傳感器一般都與氣囊電腦組裝在一起,多數(shù)安裝在駕駛艙內(nèi)中央控制臺下面。
當汽車速度在30km/h以上受到正面碰撞或側面碰撞時,安裝在汽車前部或側面的碰撞傳感器利用碰撞時產(chǎn)生的慣性力,檢測碰撞作用的時間、汽車減速度即碰撞強度。再跟出廠前設置的參數(shù)進行對比,看看是否達到設定的值,如果超過設定值就會給出報警信號引爆氣囊。從蘇先生車輛的受損程度看碰撞速度絕對在30km/h以上,唯一制約氣囊起爆的可能就是側面碰撞傳感器的位置,這還需要奔馳官方進行公布。
在國內(nèi),車撞了氣囊沒彈出的事故筆筆皆是,官方解答更是五花八門,角度不對、力度不夠的說法讓人啼笑皆非。消費者購買安全配置高的產(chǎn)品為的就是在發(fā)生事故時多一分安全,像蘇先生這種乘客住進ICU側面氣囊卻沒有彈出確實讓人難以接受,希望奔馳作為豪華品牌能夠認真對待消費者,不要凈做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