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C-NCAP公布了2021年第一批碰撞測試成績,參與此次測試的車型共有6款,分別為理想ONE、昂科威S、速騰、奕炫、威然和領界S。除了領界S以外,本次參與測試的6款測試均獲得了五星以上成績。
過去我們提到汽車碰撞實驗,更多是IIHS和C-NCAP,但自從中保研在國內橫空出世之后,C-NCAP這位國內汽車碰撞的“老前輩”就逐漸有邊緣化的趨勢。確實,對于汽車碰撞而言,很少會有國家如中國一般,擁有兩個碰撞機構。那么,在如日中天的中保研面前,C-NCAP的碰撞測試,還有看的必要嗎?
中保研和C-NCAP之間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上,其一是目的性不同,其二是測試項目不同。先說前者,中保研是為了讓眾多保險公司可以針對車輛安全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保費,對消費者買車影響更大。C-NCAP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碰撞結果對消費者影響并不大,更多體現(xiàn)在汽車產品的宣傳或升級改造中。
在測試項目上,兩者也有著較大的不同。兩者目前的測試項目均為7大項,除了側面碰撞測試和行人碰撞測試的項目與碰撞速度一致以外,其余項目均有所出入。詳情大家可以從下面的表格中看出。
在這里可以給大家科普一下,兩者測試項目的不同,其實和它們的參考系不同有很大關系。中保研參照IIHS碰撞測試調整而來,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25%偏置碰撞更是近年來新提出的概念,因而在沒有“應試教育”的情況下,很多產品都沒做到全身而退。而C-NCAP參照的則是歐規(guī)的E-CNAP,因而在正面碰撞中更強調碰撞安全而非中保研的低速剮蹭,同時在偏置碰撞中也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或許在很多人眼里,C-NCAP已經成了五星俱樂部,中保研會更敢說真話。而且從性質上說,中保研的碰撞結果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利益,加上中保研和C-NCAP還多次出現(xiàn)碰撞結果不對等的情況,因而會使得很多人認為中保研的結果更加權威。
但其實,縱使是中保研,自去年開始不也多次身處風波之中了嗎?其實,由于目的性和測試項目的不同,兩家機構對同一車型的碰撞結構有所不同是能夠理解的。就比如正面碰撞中,中保研采用的碰撞速度是15km/h,而C-NCAP的碰撞速度達到了50km/h。又比如偏置碰撞中,中保研采用的角度是25°,而C-NCAP的碰撞角度達到了40°,在這樣的差異中,碰撞成績還相同,那才是見了鬼了。
客觀來說,當前的C-NCAP依舊擁有參考的價值,而且由于標準和項目的不同,C-NCAP和中保研之間相互印證,反倒能夠讓消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很簡單一點,中保研的測試車型均為低配車型,但我們都知道低配車型的銷售面其實不廣,那么買中高配的車主們如何對車輛的安全性有更多了解呢?C-NCAP的碰撞測試就能對這一點進行補充,盡管它的碰撞車輛來源是各車企,但往往涵蓋了高中低多個配置,因此就覆蓋面來說,C-NCAP是會更全面的。
過去我們對C-NCAP的吐槽,除了“五星俱樂部”以外,還包括它的低標準。可以說,也正是因為它的低標準,才造就了大量“五星車型”的出現(xiàn)。但在中保研橫空出世之后,C-NCAP明顯加快了它對標準的更新。這當中當然有E-NCAP標準更新的緣故,但競爭關系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在當下共存的競爭環(huán)境中,C-NCAP和中保研都對標準有了更嚴格的把控,以及更快的更新速度。比如中保研就在2020版的征求意見稿中,對保險杠加入了3項新測試,對車內成員安全測試和車外行人安全測試項目進行了豐富,并在車輛輔助安全測試中加入了3項新的測試項目。
無獨有偶,C-NCAP在2021版管理規(guī)則的征求意見稿中,也有意向對標準進行更新。其中,新規(guī)不但增加了燃油車的碰撞標準,還針對新能源汽車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增加了側面碰撞試驗、可變性移動壁障側面碰撞中搭載假人的數(shù)量,以及增加了第二排外側座椅鞭打試驗等。
歸根到底,汽車碰撞測試的本質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就比如一輛90年代的豪車,在當時或許是安全可靠的,但放今天可能一星都沒有。因此,只有不斷地制定、更新標準,才能讓汽車安全有更好的發(fā)展。
對于中保研和C-NCAP而言,它們就好比雅思和托福,側重點不同,出題方向也有出入,對于作為考生的汽車產品來說,這種不同但又某種程度互補的標準,恰恰可以要求它們擁有更全面的實力。對于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