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曾志奇
編輯:滾滾君
電動車正進入到一個新時期。
一方面,新勢力快推猛進,以跳出汽車圈子的思維做電動車,用新、奇之道逐漸培育了一些用戶的消費習慣,電動車開始走向市場化??墒牵缃窳粝聛淼倪@些新勢力,比如特斯拉、蔚來、小鵬等,他們有先發(fā)優(yōu)勢、卻仍等不起,搶占用戶心智、擴大規(guī)模是當務之急。為此,特斯拉一再官降。
![]()
另一方面,傳統(tǒng)車企們遵循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開始全面進入電動車時代。相比于新勢力們,這時候的傳統(tǒng)車企算是后來者。他們不僅要打破從造好一輛燃油車到造好一輛電動車的屏障,還要在尚且才起步的電動車市場重新培育用戶的消費習慣、并與新勢力競爭。
可能誰也不說清,電動車的未來是好是壞;只是,這個賽道已經開始。
前些時候,豐田汽車掌門人豐田章男的言論,在業(yè)內引發(fā)了一波爭議。針對日本政府發(fā)布“日本計劃將從2035年起全面禁售燃油車,僅允許銷售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政策,他認為操之過急。即便如此,豐田汽車依然儲備有從混動、純電動到氫能源燃料電池等的技術。
![]()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來自沃爾夫斯堡的大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赫伯特·迪斯,先是承認大眾與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的差距,然后發(fā)布追趕計劃。而在“宮斗戲”暫告一段落后,大眾集團在日前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將全力支持迪思的戰(zhàn)略,尤其是向電動化和數(shù)字化方向的轉型。
![]()
在中國市場,大眾集團的改變其實已經開始?;贗D.4的ID.4 X,已于去年11月份亮相并開啟了預訂,預訂價格為25萬元。在未來,ID.系列有3、4、5、6等,覆蓋轎車和SUV。
ID.4 X是上汽大眾首款MEB平臺純電動車,它定位于打造品質標桿的感官科技純電SUV,將進入20-30萬元區(qū)間的新能源車市場,預計于今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
據(jù)悉,ID.4 X接受預訂的車型電池容量為83.4kWh,綜合工況續(xù)航里程(NEDC)達555km。該版本車型為后驅車型,最大功率為150kW,峰值扭矩為310N·m;零百加速在8秒多,是為與燃油車形成駕駛體驗的平穩(wěn)銜接。
![]()
新車長4612mm,軸距達2765mm,具有電動車典型的“短前后懸、長軸距”特點。除此之外,新車在車內交互、駕駛輔助、燈光等方面,都具有大眾汽車在售車型前所未有的智能科技體驗。
![]()
![]()
盡管離新車上市的時間還有不短的時日,但ID.4 X已經在上汽大眾位于安亭的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開始批量生產,并在全國鋪貨。
生產新能源車的地方,也是環(huán)保的。據(jù)悉,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是大眾集團全球首個專為MEB平臺車型生產而全新建造的工廠。在住建部的綠色建筑設計評審中,該工廠被評定為3星(最高級別),并拿到住建部頒發(fā)的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
不僅如此,針對ID.系列,上汽大眾大眾品牌專屬定制的代理制營銷模式已在全國開啟。據(jù)悉,在未來一年半的時間里,上汽大眾預計將有 40多家展廳在29個重點城市的商圈開業(yè)。
![]()
在汽車行業(yè),有人常言“大象轉身難”,有人常拿諾基亞作比??墒牵囆袠I(yè)非通信行業(yè),而“大象”一旦轉身,比如大眾汽車,已然在產供銷各環(huán)節(jié)系統(tǒng)推進,體系能力展露無疑,顯然足以值得新勢力們重視了。
只是,現(xiàn)在說以大眾汽車為代表的傳統(tǒng)車企能很快在電動車市場重新占據(jù)主導位置,是為時尚早的事情。盡管他們傳承的造車能力優(yōu)勢,能讓他們推出的電動車在品質、工藝、安全性、可靠耐久性等方面更有保障;但電動車作為新事物,在市場端剔除政策因素后,如今吸引的用戶群體可能仍然是勇于嘗鮮的那一類。
為此,特斯拉用領先科技體驗賦予產品新的屬性,去引導用戶不太去關注續(xù)航、可靠耐久性、工藝、安全性等。蔚來則用服務體驗賦予產品新的屬性,去轉移用戶對續(xù)航、可靠耐久性等的注意力。
![]()
如今的市場反饋表明,用戶挺吃新勢力這一套,即便他們也吐槽車子有可見的槽點。那么,以大眾汽車為代表的傳統(tǒng)車企,又該如何呢?
在上汽大眾介紹ID.4 X的信息中,有關電池的高安全性、高性能、長壽命,有關電控的高穩(wěn)定性,有關生產的嚴苛工藝等,被著重提及,當然科技體驗也是一個被說明的重點。
![]()
![]()
再考慮到上汽大眾針對ID.系列的營銷創(chuàng)新,可以說,大眾汽車在產供銷方面已然做足了準備。但顯然,大眾汽車對待電動車的思路與新勢力并不同;事實上,不只是大眾汽車,豐田汽車、奔馳、寶馬以及國內的中國品牌等傳統(tǒng)車企,在對待電動車的事情上,其推進思路也與新勢力不同,今后也可能不會相同。
為此,需要思考的是,在如今新勢力吸睛奪目之時,傳統(tǒng)車企究竟該怎么造電動車呢?是繼續(xù)強調造車能力優(yōu)勢,比如強調品質、安全、耐久性方面的保障?還是在既有優(yōu)勢基礎上,參考新勢力們的做法為電動車加一些屬性呢?
![]()
或許,這并不是一個容易被回答的問題。好在,新能源車的賽道才開始(乘用車市場:新能源占比5%),還很長,用戶的消費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培育。所以,對于傳統(tǒng)車企們而言,站在自己所熱愛的世界里,閃閃發(fā)亮,靜待花開,也許會不錯;畢竟新能源車,還是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