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銷量大跌12.6%后,11月乘用車市場跌幅進一步擴大,達到18%,其中轎車、SUV、MPV細分市場均出現(xiàn)較大降幅,即便是曾經(jīng)的神車也未能止住頹勢。今天,天涯君就為大家盤點下11月那些表現(xiàn)較差的車型。
12.98-16.98萬元售價,加上現(xiàn)代終端的大幅優(yōu)惠,說名圖是最便宜的中級車一點也不為過。但自6月銷量達到巔峰的13347輛后,近幾個月卻是急轉(zhuǎn)直下。名圖銷量下滑可以說是內(nèi)憂外患導致的:外部,B級車市場德系、日系等20%左右的車型占據(jù)了該細分市場80%的銷量;內(nèi)部,受累于整個韓系車品牌力下滑的牽連,名圖的品牌力和保值率大不如前,而且整車的投訴率也是居高不下,發(fā)動機、變速箱、車身附件及電器質(zhì)量問題備受用戶吐槽。隨著日系三強的回歸,名圖的銷量也可能進一步下滑。
2015年藍鳥以驚艷眾人的造型面向消費市場,剛開始連續(xù)三個月銷量破萬,但之后卻一直在4千輛左右徘徊,今年11月更是同比下滑65.9%,僅賣出3201輛。藍鳥銷量之所以每況愈下,特立獨行的外觀是原因之一,過于個性的設計不符合大眾審美,而且“凹造型”的同時,沒有帶來更好的乘坐空間,尤其是車頂。另外,對比同級車型配置也不夠誠意,僅高配車型搭載胎壓監(jiān)測、ESP、主動剎車、倒車影像等實用配置,全系沒有定速巡航、駐車雷達。
作為曾今三大街車之一的愛麗舍,如今銷量已不及捷達、桑塔納一個零頭。一直為消費者津津樂道的底盤優(yōu)勢也在逐步喪失,固步自封的愛麗舍依舊保持著老舊的設計、硬塑的內(nèi)飾材質(zhì),簡配到ESP只有高配車型才搭載,更重要的是整個法系品牌力斷崖式的下滑致使愛麗舍保值率遠不及德系、日系車型。當然,自主品牌的崛起,更多品價比高的國產(chǎn)轎車推出才是愛麗舍全面潰敗的根本原因。
以價換量似乎是二線豪華品牌搶占BBA市場的唯一手段,凱迪拉克如此,英菲尼迪亦是如此。但這種方式無異于飲鴆止渴,終端的大幅優(yōu)惠讓本就不夠“豪華”的品牌力逐步下滑,無論哪款新車上市總會給消費者帶來一種錯覺:“你肯定會降價”。事實上,英菲尼迪應該借鑒雷克薩斯成功的模式,努力做好服務、打造品牌標簽、提升產(chǎn)品力才是關(guān)鍵。
又是一款試圖以降價取勝的豪華車型。沃爾沃S60L終端7-8萬的優(yōu)惠,“淪落”到與雅閣、凱美瑞等B級車相同的層次,卻依然未能擺脫跌跌不休的趨勢。除了品牌力不足外,沃爾沃“安全”的標簽已經(jīng)無法滿足消費者對于一輛豪華車更高的需求。同時,多年如一是的外觀造型以及“計算器”樣式的內(nèi)飾也讓意向客戶對這款豪華車失去興趣。
鋒范作為過去入門級家用轎車市場的神車,如今的銷量只能用慘淡來形容。雖然與飛度同平臺生產(chǎn),且均搭載了1.5L地球夢發(fā)動機,但鋒范的銷量僅僅只是飛度零頭。一方面鋒范避震硬、噪音大、做工差,另一方面則是配置低,與同級車型相比性價比不夠。
傳祺GS8曾經(jīng)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沖擊自主品牌售價天花板的中型SUV??上У氖?,在經(jīng)歷短暫的月銷過萬后,開始一路下滑,直至11月達到3827輛銷量成績。傳祺GS8的沒落,一方面是其他品牌更多車型布局該細分市場,導致競爭力下降;更多的卻是自身產(chǎn)品力不足和頻繁的故障問題致使其口碑暴跌。這也給接下來向上突破的其他國產(chǎn)品牌一個警示:要想可持續(xù)發(fā)展,產(chǎn)品力才是重中之重。
通過降價促銷和推陳出新,韓系車型在國內(nèi)似有回暖的跡象。但并不包括途勝,這款北京現(xiàn)代的核心車型,去年月銷連連破兩萬,如今卻僅有3796輛,即便是新款途勝的上市也未能拯救銷量,最重要的原因當然還是韓系車品牌力的江河日下。除此之外,全新途勝的造型同樣備受爭議,動力系統(tǒng)的“換湯不換藥”讓消費者對其1.6T發(fā)動機燒機油的問題心有余悸,而且15.59-23.99萬的售價已經(jīng)直逼CR-V和奇駿的價格。韓系車若想重回昔日輝煌,還得給出更大的誠意。
福特的高端SUV銳界,曾經(jīng)是豐田漢蘭達最大的競爭對手,但長期沒有改款的外觀造型和內(nèi)飾設計,讓消費者對于這一款顯老氣的中型SUV漸漸失去了興趣。另外,相對粗糙的做工也不符合其30萬SUV的“身份”,過高的油耗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對于福特來說,銳界的銷量下滑絕不是個例,而是整個產(chǎn)品系列的通病,若再不做出改變,福特遲早也會被市場邊緣化。
配置更豐富的全新科雷嘉上市依然沒能提振銷量,11月更是再創(chuàng)新低,僅售出639輛,同比下滑75.4%。除了雷諾品牌力不足外,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科雷嘉價格還不低,在與逍客等合資車型,還有WEY、領克等國產(chǎn)豪華SUV的對比中完全處于劣勢,銷量的每況愈下自然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