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枚長安馬自達昂克賽拉車主,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哪些汽車品牌,那么馬自達、寶馬和保時捷,這三家究其一生都在追求駕駛樂趣的汽車制造商便是我的答案。有趣的是,中國的粉絲恰好給馬自達取了個綽號叫「東瀛寶馬」,而馬自達老家那邊的廣島人民,更是直接稱其為「廣島保時捷」。
正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于駕駛樂趣的理解也都不一樣。有人喜歡三秒破百的刺激,有人喜歡游走在失控的邊緣,有人喜歡舒舒服服地駛過路口,我則喜歡開車時那種車隨意動的感覺。這也是我選擇馬自達,選擇次世代Mazda3 昂克賽拉的理由之一。另一個理由嘛,自然是因為它有著同級最帥的顏值,這里不接受反駁。
關于馬自達,我經常和別人談論最多的便是開車時那種「人馬一體」的感覺。雖然有人管「人馬一體」叫玄學,認為一個家用汽車品牌談駕駛不具備說服力,但馬自達所追求的并非是極限操控或極致動力,否則它就不會在MX-5上應用一臺1.5L發(fā)動機了。它所理解的駕駛樂趣,其實是人與車之間一種最自然的溝通。
看過馬術比賽的人想必也都知道,要想在這里獲得好成績,并非是看騎師如何壓榨賽馬的腳力,而是看騎師與賽馬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這不僅需要人與馬之間長期進行情感培養(yǎng),建立信任,更需要在比賽時心意相通,步調一致,甚至呼吸同頻,如此才能二者宛若一人,達到人馬同體的境界。
馬自達所倡導的「人馬一體」便是如此。這家百年車企認為,在任何的駕駛場景中,車輛的行為都應該與駕駛者的思想保持一致,車輛也應該是駕駛者肢體的延展,就像馬術比賽中,賽馬是騎師的肢體延展一樣。
更重要的是,馬自達認為人車之間的溝通還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后者應該去適應前者,而非前者去適應后者。所以它希望自己的車主能夠如騎師一樣去掌控賽馬,而不是成為一個坐在馬背上隨勢而動的人。
為此,馬自達做了很多不可量化的努力,這也是「人馬一體」被誤解為玄學的原因,因為很多努力只有長時間的接觸才能領會其中的奧妙。
由于工作的原因,前前后后也試過一百多款各式各樣的車,但我始終覺得,自己的次世代Mazda3 昂克賽拉開起來最為順手,最為舒服,最沒壓力。
158馬力、202牛米的扭矩輸出,SKYACTIV-G 2.0L這款自吸發(fā)動機的賬面數據雖然稱不上強悍,但深淺不一的踩上那么十幾腳油門之后,你就會秒懂什么叫作動力收放自如,并且愛上這種感覺。
很多時候,我開著次世代Mazda3 昂克賽拉跟車基本上都無需剎車輔助,單憑控制油門的開合,便能很好的控制車速和車距。這是因為發(fā)動機的出力曲線非常線性,加上風琴式踏板更容易控制油門的開合力度。所以快也好,慢也罷,每一腳油門踩下去會得到怎樣的速度回饋我都了然于心,就像自己親自下場走路一般,不同的只是雙腿變車輪。
那臺在業(yè)內大受好評的6AT變速箱,更是放大了SKYACTIV-G 2.0L自吸發(fā)動機出力線性,響應迅速這個特點。當我想要加速并踩下油門踏板的那一瞬間,它便會果斷降檔拉高轉速。整個過程沒有任何的遲滯,且極為線性的動力提升讓車速變得極易控制。
這便是「人馬一體」所追求的車隨意動,只是還不止于此。方向盤單邊打死不到一圈半的轉向半徑,以及適中的轉向曠量設定,讓其在變線時顯得極其敏捷,基本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另外由于車身的剛性不錯,底盤扎實,加上SEB懸架賦予了更靈活的尾部跟隨性,在車流中穿梭時也會讓我變得極其自信,敢于去操作。
有趣的是,在黑科技GVC PLUS系統(tǒng)的幫助下,次世代Mazda3 昂克賽拉的彎道穩(wěn)定性也能夠產生車隨意動的效果。比如入彎后能輕松保持住方向盤角度而不做多余且頻繁的修正,這種一氣呵成的轉向操作也往往讓朋友直呼老司機內行。
大猩猩杰里米·克拉克森在《top gear》中曾經給予馬自達以極高的評價:“The only reason I'm giving it five stars is because I can't give it 14!”,并且認為這個品牌的駕駛樂趣可以治愈抑郁。在我看來,作為一款家用轎車,次世代Mazda3 昂克賽拉在普通消費者這里也有著同樣的魔力。
可以說,駕駛它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愛上駕駛這件事。特別是坐在和法拉利Roma類似的,專門為駕駛者考慮的,采用極致對稱設計的主駕駛席上時,那種意隨心生,車隨意動的人車溝通,就會讓你發(fā)自內心的感到愉悅。
當然要體驗「人馬一體」帶來的愉悅,其過程和煲湯有得一拼,否則我也不會說需要長時間接觸才能領悟其中的奧妙。這就好像你看著小火慢燉食材,香味漸漸四溢而出,卻又不能心急掀開鍋蓋一樣,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