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買輛車,廠商就倒閉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是個觸霉頭的事情。
但華晨寶馬的車主們恰恰是少數(shù)。
11月30日,深陷債務危機的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宣布破產(chǎn)重整(不包括合資品牌),震動了汽車行業(yè)和車友圈。
作為華晨旗下最重要的產(chǎn)品車型,華晨寶馬車主們的第一反應卻是——終于不用摳車標了!
一直以來,“華晨寶馬”雖然也是寶馬,但“華晨”二字總免不了遭遇摳標辣手。
其他汽車要改裝,內飾、音響、保險杠、排氣管、尾翼、大燈,不花個大幾萬總感覺提升不了逼格。
華晨寶馬就不一樣了,一根魚線、一個熱風槍,幾分鐘,只要扣掉礙眼的“華晨”,分分鐘感覺起步更快了、爬坡更有力了,一腳油門200碼,不費勁!
車主們都調侃,扣掉一個字,至少升值五萬。
玩味的是,還有不少人是從語言學和字體設計上,非常嚴肅地看待“摳標”這件事情,把扣車標和低俗的虛榮區(qū)分開。
無論如何,寶馬可以漏油,但“華晨”必須摳掉??!
所以,在虎撲車友圈里 ,奔馳套圈改邁巴赫、華晨寶馬摳掉華晨、眾泰變裝保時捷,已然成為了裝逼界的三大顯學。從北上廣一線到五六七八線,不同消費層次車友們在這個夢想上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統(tǒng)一。
看到此情此景,隔壁的“北京奔馳”,默默把“北京”和“奔馳"連在了一起。
但是,烏鴉還是要說句公道話,被拿來與“山寨之王”眾泰比,總是被摳標的“華晨”還是有點委屈的。
華晨集團旗下?lián)碛腥A晨中國、申華控股、金杯汽車和新晨動力 4 家上市公司,其中華晨中國更是承載了華晨中華、金杯、華頌三大自主品牌及雷諾、寶馬兩大外資品牌的整車生產(chǎn)、研發(fā)業(yè)務,實力不可謂不雄厚。
那些不了解華晨的人,把華晨看做連累寶馬逼格的累贅,才會出現(xiàn)“摳標”現(xiàn)象的泛濫。只有懂得華晨當年輝煌的人,才會真正感嘆一句:
好好一副牌打成這樣,這干的叫什么事嘛!
1
華晨的起點不可謂不高。
1992年10月9日,華晨中國汽車作為第一家中國國有企業(yè)概念股上市,媒體給了頂大帽子——“社會主義國家第一股”。
推動這一切的是一個關鍵人物——仰融。
在仰融橫跨政商的關系運作下,注冊地在百慕大的華晨中國汽車控股了沈陽金杯客車共計51%的股份,而注冊主體是一家為上市專門成立的非營利機構——“中國教育基金會”。
為什么仰融能完成這樣一連串復雜的操作,主要還是時勢造英雄。
早年間,仰融在越南打過仗,西南財經(jīng)讀過博,證券市場摸過魚,南下香港創(chuàng)過業(yè),還與大陸信托機構有一些合作,周身都環(huán)繞著一股神秘的光環(huán)。
當時,美國對華制裁兇狠,中國國企改革融資困難,雄心勃勃的仰融萌發(fā)了一個今天還有很多人認同的天真想法:
只要讓中國企業(yè)到美國上市,把兩國利益捆綁在一起,中國外交不就打開局面了嗎?
恰好,當時沈陽金杯汽車廠打算引入豐田的第四代海獅面包車,但缺乏資金,所以經(jīng)人引薦,與仰融一拍即合,雙方成立新的金杯客車廠。
當時中國也需要摸索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道路,于是從國資委到中央一路綠燈,發(fā)文授權仰融:托!管!經(jīng)!營!沈陽金杯這筆國有資產(chǎn),才有了華晨中國汽車代表中國國企在紐交所的上市。
正當仰融放眼其他大型國企,準備將“金杯模式”推而廣之,“幫助中國大型企業(yè)走向國際資本市場”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可能只玩資本游戲了。
原來,上市融資來的7200萬美元還沒解決沈陽金杯客車廠的問題,原老總趙希有便突然下臺,企業(yè)內部大亂。
華晨中國汽車也被美國人懷疑就是一個空殼子,因此股價不斷下跌,甚至有被控詐騙,賠個精光的危險。
同時間,國內監(jiān)管層也發(fā)覺仰融這套內含的國有資產(chǎn)流失危險,仰融不得不終止資本大夢。
1995年,仰融只好掛帥董事長,帶著一幫不懂汽車的人硬著頭皮開始了對沈陽金杯客車的改革管理,比如淘汰人員老化、素質低下的職工隊伍。
幸好,引入豐田技術的金杯海獅,讓外行人仰融坐穩(wěn)了汽車大佬位置。
當時中國市場流行一汽“小解放”低端面包車,車型好、便宜省油,是國內公司單位采購首選。
在豐田全面的指導與技術支持下,金杯客車在豐田第三代海獅車的基礎上修修改改,推出了新型金杯海獅SY6480,外觀和性能都壓了“小解放”一頭。由于生產(chǎn)線采用了豐田的精細管理,成本還能夠壓得更低,至今都是金杯海獅的經(jīng)銷宣傳點。
1996年,金杯海獅上市,憑借性能、價格以及仰融團隊財務上的優(yōu)勢,在各地市場打得一汽“小解放”節(jié)節(jié)敗退。后者當年便從盈利轉為虧損數(shù)億元,從此一蹶不振,兩年后直接從市場消失了。
隨著金杯海獅一躍成為國民神車,仰融也放手開始了資本大舉擴張。
仰融不斷出手買買買,花了數(shù)十億元,通過控股、獨資等形式,把一家孤零零的金杯客車廠發(fā)展為囊括小客車、轎車、SUV、皮卡的整車制造、發(fā)動機生產(chǎn)、零部件供銷與汽車分銷在內的龐大汽車集團,登上2002年十大并購人物。
仰融還四面出擊,一度掌控了國內外六家上市公司,各種關聯(lián)企業(yè)158家,其中控股138家,形成了當時總市值超過300億元的華晨系帝國,因此得了個外號——“中國第四汽”。
但這個時候,華晨旗下仍舊只有金杯海獅小客車這么一個孤零零的盈利點,汽車產(chǎn)業(yè)賺錢的緩慢顯然無法維持華晨如此狂飆的擴張。
對于一個在資本市場起家的人,“以造車為手段,以金融為目的”才是仰融的真面目。很多人干脆說,華晨本質上應該是家投資銀行!
所以當寧波特許仰融成立建筑公司,參與杭州灣跨海大橋項目,以此吸引華晨將最新引入的英國羅孚汽車項目從沈陽轉移到寧波時,仰融非常痛快地答應了。
建設當中的杭州灣跨海大橋
比起工業(yè)歷史長久的沈陽,寧波除了錢和地,并沒有重工業(yè)底蘊,基本就是從零開始。但杭州灣跨海大橋項目的利潤實在誘人,盡管前期投資巨大,但也足夠給虛胖的華晨系建立起第二個支撐點了。
更重要的是,這也讓仰融有了對沈陽地方政府索要華晨股權的籌碼。
仰融這么一搞,遼寧哭了,沈陽哭了。
2000年左右,東北經(jīng)濟正被下崗潮折磨。遼寧人舉全省之力,褲衩都賣了,要啥給啥,就為扶持你一個華晨,還沒等到真正掙錢,就換來一個這???
仰融似乎忘了,當初國資委給仰融的尚方寶劍是:托管經(jīng)營國有資產(chǎn)。
誰也不知道仰融如果專心致志搞技術、造汽車,今天會不會多一個比亞迪、吉利、長城,但歷史沒有假設。
最終雙方交惡,仰融被趕出了華晨,先是氣不過拋售華晨股票,后因國資流失被逮捕調查,最終遠走美國,告起了洋狀。
2
2003年,仰融出局了,引入項目泡湯了,但華晨龐大的體系還要繼續(xù)往前走。
曾寄予厚望的“中華”系列汽車市場沒打開,月銷不足500輛,淪為市場毒藥,僅靠金杯海獅獨木難支的華晨連年虧損,始終走不出“等待死亡”的旋渦,就等破產(chǎn)清算了。
仰融留下的資本大攤子,連續(xù)難走了兩任當家人。
當時身在海外的仰融都承認,就算自己上,要救活華晨也是難!難!難!
2006年,第四任華晨掌門人祁玉民走馬上任,一邊收縮仰融的資本帝國,一邊全面降價打價格戰(zhàn)。
為什么打價格戰(zhàn)?因為祁玉民對華晨本身也沒有信心。
幸好,2003年華晨動蕩之時,及時與德國寶馬合資成立華晨寶馬,各持股50%,留下的一線生機。
為了挽救華晨,祁玉民三顧茅廬,找到寶馬求援,表態(tài)“華晨將是寶馬在中國唯一的合作伙伴,而且永遠是排他性合作。”
“底盤是保時捷調校的;造型內外飾是意大利搞的;發(fā)動機是和寶馬合作的,三大資源一整合,是不是一個好車就出來了?”祁玉民毫不諱言華晨這套拿來主義的理念。
祁玉民知道,華晨沒有研發(fā)實力,而且早已對外來技術形成了渠道依賴。所以要救命,只能全靠與寶馬生拉硬扯撐場子,靠價格戰(zhàn)沖銷量才能活下來,所以完全沒有比亞迪、長城等國產(chǎn)汽車奮起直追的勇氣。
此外,僅僅通過對華晨寶馬50%的占股,華晨每年輕松分走幾十億,所以更加習慣處處沾寶馬的光。
寶馬將華晨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也讓華晨死死地與寶馬捆在了一起。
這樣的后果是,在百度一打華晨,自動彈出的大部分都是華晨寶馬,外界也是說華晨必談寶馬,批評華晨“棄中華,傍大款”。
祁玉民不是不明白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可問題是:華晨的市場本來就是蹭寶馬品牌、技術換來的,你靠什么讓人家把核心技術拿出來?
左腳踩右腳想上天,邏輯陷入死循環(huán),量子計算機也算不出華晨的最優(yōu)解。
所以,華晨指望“市場換技術”的結果是,花大價錢不但拿不到寶馬真正的技術,甚至連造車基本功都丟了。
比如,中華V7越野車號稱10萬就能買到的寶馬心臟,由祁總親自站臺,但卻是寶馬淘汰不用的發(fā)動機,不但油耗大,做工還差,市場根本不買賬。
又比如,2017年4月份,號稱花了三年、26億研發(fā)上市的華頌7商務車銷量區(qū)區(qū)只有1臺!因為上市后,有車主居然發(fā)現(xiàn)新車的側滑門都無法關閉嚴實。
華晨原有自主品牌越做越差,新能源車方面也是一團漿糊。
根據(jù)官網(wǎng)消息,2018年,華晨僅有一款中華H230EV在售,續(xù)航只有可憐的150km,還不如老年代步車,售價卻超過16萬元。
車子做成這樣,被工信部直接取消掉新能源車資質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金杯海獅的國民地位也被五菱神車所替代,旗下自主品牌丟掉了所有地盤。
祁玉民掛在嘴邊的那句“同樣的車,換上豐田或者寶馬的牌子,至少多賣5萬元”,成了車主們爭相扣掉“華晨”的最好理由!
隨著其他國產(chǎn)車品牌的崛起,越來越挑剔的中國車主們自然對挾洋自重的華晨越來越不買賬。買國產(chǎn)車的不喜歡華晨,買華晨寶馬的選擇扣掉華晨,華晨品牌力雪崩,營收一降再降。
在 2015 年至 2019 年的幾年間,華晨寶馬累計為華晨貢獻的利潤高達 269.2 億元,剔除這部分利潤后,華晨的自主品牌累計虧損 34.84 億元。
華晨寶馬成了華晨唯一的輸血來源。
2018年,外資進入中國汽車市場持股50%的限制提高到75%,寶馬立刻砸下260億強勢收購華晨持有的25%華晨寶馬股權。
華晨身中致命一刀,成為新政的第一個犧牲品。
華晨為什么不拒絕呢?
并不是華晨不想拒絕,而是已經(jīng)淪為代工廠的華晨沒有半點拒絕的底氣,因為寶馬已經(jīng)與長城簽訂合資協(xié)議,華晨不想分肉,以后恐怕連湯都沒得喝了。
失去了華晨寶馬的一半利潤分成 ,華晨的虧損越發(fā)嚴重 ,上下游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的信心也遭遇打擊,引發(fā)了一系列危機,導致華晨集團走到破產(chǎn)重整的境地。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華晨自主品牌經(jīng)營狀況進一步惡化,6月份銷量降到了69臺的冰點,長期積累的債務危機爆發(fā),負債超過1300億元,徹底失去融資能力。
更關鍵的是,華晨寶馬已經(jīng)連續(xù)14年成為沈陽、遼寧納稅第一大戶,在掌握核心技術的寶馬與扶不起的華晨之間如何選擇,地方政府心知肚明。
目前,華晨汽車集團原董事長祁玉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遼寧省紀委監(jiān)委正展開調查。
舔到最后,一無所有,大概是華晨這二十多年最好的概括了。
3
如今華晨破產(chǎn)重整,很多人又把曾經(jīng)的資本大佬仰融搬了出來懷念一番,指責華晨背離了仰融的路線,杯葛下當初的司法糾紛,唱唱國企不如私營的老調。
華晨有國企病嗎?有,但這肯定不是華晨破產(chǎn)的病根。
恰恰是仰融一開始就把華晨拖入“外資依賴癥”的泥潭。
仰融一直都把重心放在資本市場,所以接手金杯客車之時,就只看到豐田在內的著名汽車廠,很多型號都不是自己設計的,寶馬奔馳雖然制造精密,但零部件也都是對外采購的,連造型也是交給意大利的設計公司。
但他完全沒看到,這些企業(yè)都是有自己的看家核心技術,才敢在國際市場討價還價。
仰融不管這些,腦子靈光乍現(xiàn),一條中國汽車的金光大道(投機捷徑)出現(xiàn)在他的眼前!
如同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仰融興奮地與周圍人分享他的中國汽車理念:
“經(jīng)濟全球化當下,關鍵是知識產(chǎn)權是否被自己所掌握。世界上有那么多汽車研究和設計機構都大量閑置,非要將國門設一道鐵絲網(wǎng),關起門來設計生產(chǎn),非要將中國設計的產(chǎn)品才叫國產(chǎn)化、自主開發(fā),這錯了!”
“中國20年內能出一個世界級的設計大師嗎?不投100億進去,自己怎么可能設計得出車來?”
“為什么我們不能這么做?為什么我們的中國汽車老是搞小而全、萬事不求人?一個企業(yè)一定要100%在本土研發(fā)生產(chǎn)?”
1997年,仰融找來了曾經(jīng)服務過寶馬的意大利設計師久加諾,從馬可波羅到通心粉,滔滔不絕講了一通中國式審美,并親自對前臉格柵、裙圍部分提出一大堆修改意見,讓這位意大利大師直呼:
你有錢,聽你的!
三年后,一款完全由外國設計研發(fā),但華晨卻擁有(買下)整車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中華”汽車亮相 ,仰融因此登上了官媒,成為民族之光。
2001年,為了研發(fā)下一代中華汽車,仰融又看中了德國寶馬手里的英國百年老店——羅孚汽車。
彼時,崇尚手工才有靈魂的英國汽車早就被市場淘汰了,羅孚衰退了幾十年都沒緩過來 ,在寶馬手里還爆出20億美元巨虧,變成了國際汽車業(yè)躲都來不及的燙手山芋。
但對于從中國遠道而來的仰融一行人來說,羅孚的技術、品牌和發(fā)動機實在太有逼格了,太英倫范了。
仰融發(fā)揚了抄底的投資精神,憑借資本優(yōu)勢,準備通過一系列技術轉讓、生產(chǎn)線引入和市場銷售安排,一口氣直接把這家給英國女王供過車、給皇家空軍造過發(fā)動機的百年老店變成中華老字號。
真有這么便宜的事嗎?想多了。
華晨能不能拿到羅孚的核心技術還說不定,寶馬卻早已樂開了花。
華晨一接盤羅孚,寶馬不單甩掉了累贅,還通過華晨探明了中國市場,開開心心的簽了合資協(xié)議,一舉殺入中國。
這樣貌似微笑合作,實則心懷叵測的對手,仰融還給華晨找了豐田、通用、雷諾等三家。
面對什么技術底牌都沒有的華晨以及根本不打算投入搞研發(fā)的仰融,這些國際汽車老油條怎么可能給你核心技術?
仰融如果繼續(xù)執(zhí)掌華晨會如何,誰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華晨最終不僅沒能改出仰鋪設的軌道,反而一條路走到了黑。
其實,遠走美國后,連仰融自己也沒有擺脫慣性思維。
2009年,沉寂已久的仰融突然拋出一個宏偉造車計劃: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個產(chǎn)能300萬輛的汽車項目;同時在中國投資400億~450億美元,建設一個產(chǎn)能100萬輛的汽車項目和300萬套的發(fā)動機項目。
然而,幾年后,仰融的正道汽車概念車一發(fā)布,熟悉的味道就來了。
十家九騙的石墨烯電池、可疑的一千公里續(xù)航、牛逼轟轟的意大利賓法外形設計,一切都是給資本目標鋪路。
今天再看,所謂的正道汽車,除了發(fā)布會和概念車,至今杳無音信,香港上市的股票也跌成了一元不到的“仙股”,還讓寧波地方政府的造車計劃又撲了個空。
十幾年了,仰融絲毫不改資本大師本色。
汽車合資,從一開始就是一條憑技術說話,充滿爾虞我詐的危險之路,別說仰融一介資本玩家,就連國家出面都險些被坑 。
1983年,經(jīng)過四年時間談判,北京汽車與美國汽車公司宣布合資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車企——北京吉普公司。
中方希望引入美國技術與北京汽車的經(jīng)典產(chǎn)品BJ212做嫁接改進,聯(lián)合開發(fā)新車型,逐步取代老產(chǎn)品從而實現(xiàn)技術自主。
BJ212
但美國人卻橫挑鼻子豎挑眼,全盤否定了BJ212,只為把切諾基以零件形式,全盤直接出口到中國,讓中方變成組裝代工廠。
沒有技術就沒有話語權,為不讓合資計劃泡湯,中方放棄了聯(lián)合開發(fā),決定先以散件組裝形式引入少量切諾基。
但美方的胃口顯然沒有得到滿足。
1985年,首批700多輛切諾基BJ213組裝完成下線。
正當?shù)诙?008輛切諾基散件在美國港口裝箱待發(fā)時,中國卻由于外匯緊張,政策被迫收緊,無法及時支付貨款。
美國汽車公司以貨物在港口滯留的損失為借口,單獨在美國召開記者會,無限拔高事件性質,批評中國不適合搞投資,威脅停止資金投入、停止技術轉讓、停止人員培訓,撤走美方專家。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紛紛刊文,把一件商務糾紛迅速上升為政治事件,宣稱中國的改革開放面臨失??!
這就是中國汽車發(fā)展史上驚動中央的“吉普風波”。
等到中國政府、企業(yè)派出人員和美國汽車公司談判時,對方果然開出了真正條件:
中國五年內購入組裝切諾基4萬輛,總金額7.8億美元。
如果協(xié)議達成,美國汽車公司一石三鳥:
1、徹底打入中國市場,建立起完善的經(jīng)銷體系;
2、扼殺中方自有產(chǎn)品,斷掉中方獨立研發(fā)可能;
3、外匯緊張的中國短時間無力引入其他外資品牌。
中方當然不可能答應這種條件,所以雙方在談判桌上鏖戰(zhàn)五個晝夜,最終確定購入切諾基散件數(shù)量降到12500輛,同時必須加快國產(chǎn)化步伐。
“吉普風波”宣告平息,卻給幻想“市場換技術”的人敲了一個警鐘:
你想換別人的技術,可別人要的是你整個產(chǎn)業(yè)命脈。
每過幾年,中國就會出現(xiàn)一批靠并購、整合的資本狂人,比如90年代創(chuàng)立德隆系的唐萬新、10年后崛起的賈躍亭以及看似造汽車的仰融。
不明不白的第一桶金,拿來主義的忽悠套路,跨領域的瘋狂資本擴張,是他們共同的特征。
一次又一次,老百姓把這些無限擴張的資本龐然大物看做民族企業(yè)的希望,連他們自己也被自己洗腦,以為不斷買買買,靠規(guī)模就能撐出一個商業(yè)帝國。
無論他們如何高舉民族品牌大旗,說什么把紅旗插向世界之類的癡人妄語,只要不在乎自主研發(fā),內核都是“買辦思維”。
幸好,今天的一系列事實都證明,凡是奉行拿來主義的企業(yè),凡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yè),最終都會被市場拋棄。
更重要的是,中國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技術仰人鼻息,見到洋品牌就雙腿發(fā)軟,需要拄拐杖,否則只能雙膝跪地直呼牛逼的弱逼了。
2018年,比合資比例放開更震驚汽車行業(yè)的,是特斯拉第一個以獨資身份的外國車企進入中國,還享受超過100億的優(yōu)惠貸款用于建設上海超級工廠。
一時間,馬斯克喜不自勝,國內所謂的互聯(lián)網(wǎng)造車新勢力則一臉懵逼。
很多人都奇怪,明明是特斯拉需要中國市場,為什么反而像是中國求著特斯拉呢?
回顧汽車合資歷史,特別是華晨這樣“買辦思維入腦 ”的國產(chǎn)品牌就能發(fā)現(xiàn),拐杖拄久了,雙腿就會萎縮無力,合資搞習慣了,反而會讓整個產(chǎn)業(yè)畸形發(fā)展,最終自我窒息。
燃油車時代,中國汽車產(chǎn)業(yè)大半壁江山敗在“造不如買”、“市場換技術”的錯誤引導下。
面對即將打開的新能源時代,中國缺的不再是特斯拉的技術,而是一條條激活競爭的鯰魚!獨資的特斯拉是鯰魚,甩掉華晨的寶馬也是一條鯰魚。
時代變了,華晨破產(chǎn)重整不過是開始,“買辦們”的美好時光到頭了 。
-END-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