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還需要一個全新的品牌嗎?我不知道,反正一直在出。
兩天前,郵箱中收到一封郵件,隨后打開各種資訊類APP,關于智己汽車落地的消息,廠家做到了滿天飛。
這是一個由上汽集團、浦東、阿里巴巴三方聯合打造的全新汽車品牌,過去,這個項目叫做L項目。
上汽造車不是新鮮事兒,但阿里造車,動真格了。
![]()
阿里在車圈不是一個陌生的面孔,利用人群優(yōu)勢以及大數據優(yōu)勢,阿里雖然不造車,但是阿里的汽車業(yè)務早已經遍布產業(yè)。
幾年前,斑馬落地,阿里徹底打開新世界大門,為中國乘用車事業(yè)做出了極大推動力,受益者上汽集團成為中國乘用車板塊智能網聯做的最好的企業(yè)。
隨后,天貓賣車,養(yǎng)車服務順利落地,連帶著汽車用品成為阿里板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哪里有市場,哪里有阿里,乘用車市場發(fā)展到今天,顯然已經不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汽車,更智能、更網聯以及更電動的產品才是這個市場中真正需要的產品。
![]()
對于阿里來說,造車是順應時代,與馬云無關。
事實上,馬云早已成為阿里的靈魂人物,但已經不是阿里的決策性人物,2013年,馬云宣布卸任集團CEO,2019年,馬云則宣布卸任董事局相關職務。
但外界還是會把馬云跟阿里巴巴畫上等號。
阿里造車,是順應時代,作為上汽集團重要戰(zhàn)略合作伙伴,阿里過去為上汽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而對于想要拓展業(yè)務的阿里來說,電動車的確也是一種新思路。
![]()
智己汽車有自己的運營策略。
上汽集團提供技術、供應量幫助,阿里巴巴提供大數據、智能生態(tài)、資金方面支持,而另一位張江高科技則負責提供AI智能領域資源。
顯然,這還是傳統造車思維,在上汽集團基礎上植入互聯網技術,不同的是,全新品牌的確也在思維上顛覆傳統。
阿里入侵乘用車市場,意味著產業(yè)鏈資源得到有效的拓展,與外資品牌不同的是,我們有著更好的互聯網資源文化,這決定了在科技領域中國品牌是強勢的。
![]()
阿里只是上汽的合作伙伴,未來還有可能是其他自主品牌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
都在出電動品牌,而且還都不準備出便宜的電動品牌,這意味著自主品牌在謀求生路上,都找準了高端產品下狠手。
從市場角度分析,電動車更適合北上廣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也對電動車有一定需求,這些市場用戶群體買車預算稍多,而電動車市場本身還有很大拓展空間,在定向做用戶群體劃分時,發(fā)現Model3輕松破萬的市場潛力。
![]()
事實上,特斯拉也沒有把高端電動車市場全部挖掘出來,這才是自主品牌頻頻發(fā)布產品的關鍵。
智己汽車也在找尋自己的突破點,全新的品牌形象,全新的技術方向,全新的造車思維以及全新的運營策略,他們也希望在市場中,找尋到完全不同的突破點,然后搶奪高端市場用戶。
不管如何,擁有大數據優(yōu)勢的阿里,能夠利用自己的產業(yè)鏈優(yōu)勢,再次突破自己,為乘用車市場奉獻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