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豪華品牌“折戟”純電動?BBA: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DearAuto 2020-11-24 09:44:56 0
還未到上午10點,這里已經圍滿了人,大約10分鐘前,寶馬發(fā)布了/上市了5款新車,其中不乏像全新M3/M4雷霆版、全新4系敞篷轎跑等“辣車”。要說哪一款人氣最高,還真不好判斷,但最冷清的卻一眼能辨——iX3純電SUV。在寶馬發(fā)布/上市的多款新車中,iX3是受關注程度最低的一款。“你們會買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純電動車嗎?”在寶馬iX3旁,我與幾位媒體同行探討起來。“對于電動車,我更看好新勢力,它們想法更大膽,有更多創(chuàng)新的東西。至于傳統(tǒng)豪華品牌,總感覺它們的動作慢半拍,很難搶到市場先機。”其中一位同行說道。雖然我不太認同他的說法,但就現階段的市場情況來看,似乎又拿不出什么來反駁——在EV領域,傳統(tǒng)豪華品牌確實是落后了。奔馳EQC和奧迪e-tron,是傳統(tǒng)豪華品牌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兩款EV,在國內上市以來,它們的銷量沒有一個月能達到四位數。從下面兩個表格可以看出,在當前EV市場里,月銷量不超四位數的基本已被排除在主流行列之外,更別說捷豹I-PACE、保時捷Taycan等月銷量只有兩位數的車型了。此前已有不少輿論認為,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電動化之路已經失敗。“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電動車賣得太貴了,超過30萬的電動車我都不會考慮?!币晃煌姓f道。在他看來,售價過高是導致傳統(tǒng)豪華品牌EV現階段失敗的主要原因。低于30萬的預算,基本買不到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純電動車。高端電動車市場雖小,但需求還是存在的,同樣是40萬以上的售價,消費者還是傾向于新勢力們的車型,而非傳統(tǒng)豪華品牌。例如蔚來ES8,其指導價為46.80-62.40萬,與奔馳EQC(指導價49.98-62.28萬)十分接近,前者在9月份的銷量為1,493輛,幾乎是后者(9月份僅510輛)三倍。再看起售價接近80萬的特斯拉Model X,其9月份銷量達到1,977輛,在當月純電SUV領域中排行第二。今年1-9月,奔馳EQC的累計銷量不到2,100輛。況且,在傳統(tǒng)豪華品牌中,也存在一些低于30萬,但依然賣不好的車。例如奧迪Q2L e-tron(指導價22.68-23.73萬),其售價范圍只相當于Q2L(指導價21.88-26.85萬)的中低端版本,但銷量依然慘淡——月銷量同樣只停留在三位數水平。在傳統(tǒng)豪華品牌EV中,奧迪Q2Le-tron是售價最低的一款。“價格不是最主要的問題,產品不夠極致才是!”另一位媒體同行如是說。這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就現階段而言,傳統(tǒng)豪華品牌EV在性能指標上確實有點“不夠看”。以車展上市的寶馬iX3為例,其最大功率為210kW、峰值扭矩為400Nm,0-100km/h加速時間為6.8秒,續(xù)航距離為500km,從下表可以看出,它與本土車企的同級別車型相比,性能指標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在動力輸出、0-100km/h加速時間、續(xù)航距離等指標上,寶馬iX3都落后于Aion LX以及ES6。對于一款電動車,加速性能和續(xù)航距離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設計水準、制作工藝、底盤調校、NVH性能等,同樣會影響其的綜合產品表現。在這些非量化的指標上,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優(yōu)勢就體現出來了。筆者此前曾試駕過奧迪e-tron,這是一款“零百加速”約5.7秒的純電SUV,光論加速性能,它比不過很多“新勢力”的車型,但在油門(電門)可控程度、底盤濾震質感、車身動態(tài)響應,以及內飾工藝、車內人體工學等更講究造車功力的層面上,e-tron無疑更勝一籌。奧迪e-tron的實際體驗十分出色。尤其是底盤質感以及內飾工藝,幾乎能將所有同價位的新勢力車型比下去。要造一款加速快、續(xù)航長的EV并不難,但要造一款品質好、體驗佳的,則很不容易。所以, 傳統(tǒng)豪華品牌EV只是在三電系統(tǒng)性能上做得不夠極致,從整車綜合實力的角度去看,它們依然有很多能帶來驚喜的地方。既然價格和產品力都不是最致命的,那究竟傳統(tǒng)豪華品牌們輸在哪里?其實,用“輸”這個字來形容,是不貼切的,畢竟在整個電動車市場里,壓根沒有一個“贏”的車企。自2014年開始快速發(fā)展至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去年份額占了全球超過一半,但在國內整體汽車市場里,新能源車的占比卻小得可憐。今年1-10月,國內新能源車整體銷量為81.8萬輛(乘用車),在乘用車市場中的份額只有約5.3%,只算純電動車(64.0萬輛)則只有4.1%,若將B端用戶排除在外,只考慮私人用戶,這一比例會更低。1-10月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只有81.8萬輛,同期整體乘用車的銷量則達到1549.5萬輛。盡管這個領域里有像特斯拉這樣占據著主導地位的車企,也有像廣汽埃安、比亞迪這樣實力雄厚的傳統(tǒng)車企,但從根本上說,純電動車的市場規(guī)模還是太小了,發(fā)展時間也太短了,要論成敗還為時尚早。一些在現階段取得市場先機的電動車企業(yè),也未必能笑到最后。與燃油車車相比,電動車的技術門檻更低,最核心的電機、電池技術幾乎都掌握在幾大供應商手里,電控系統(tǒng)的控制邏輯也比傳統(tǒng)動力的控制系統(tǒng)簡單。就連華為這樣沒有造過一輛車的IT企業(yè),也能打造出業(yè)界領先的多合一電驅系統(tǒng)。DriveONE,華為發(fā)布的多合一電驅系統(tǒng)。只要具備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就能造出一款看起來挺不錯的電動車,這也是蔚來、小鵬等新勢力車企能快速成長起來的原因之一。既然如此,為何傳統(tǒng)豪華品牌們就做不到呢?或許,更晚的起步時間,讓它們錯失市場先機。奔馳和奧迪的首款電動車均于去年年底才在國內上市——比特斯拉Model S晚了近6年(2014年初在國內上市),而且還遇上國內新能源市場的下滑期。奔馳EQC和奧迪e-tron在國內上市當月,新能源車市場下滑了41.7%。
或許,相對保守的產品策略,讓它們的產品性能指標不夠極致——奔馳EQC、奧迪e-tron、寶馬iX3這三款車均是與同級燃油車共用平臺;又或許,輕混、插混、純電三步并行的電動化策略,使它們不能把所有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到純電動車上。“BBA們”在電動車領域滯后的原因有很多,總的來說,是時機和發(fā)力方向的問題。而當它們找準發(fā)力方向之后,會不會又是另一番景象?不知道大家有沒看過寶馬發(fā)布的《iNEXT發(fā)現之旅》紀錄片,反正我是笑著看完的。與大多數車企的新車宣傳片不同,片中以輕松、幽默,甚至有點諷刺的態(tài)度,對互聯智能、虛擬協(xié)作、人工智能、駕駛模擬以及電驅動力等技術作了一番調侃,但同時又展現出寶馬在這些領域的強大實力。從這條片子不難看出寶馬的態(tài)度:純電動車并不是什么高技術含量的玩意,但既然市場有需要,寶馬一樣可以做出足夠極致的純電動產品。這種底氣在其全新發(fā)布的電動車iX上有著充分的體現。這是一款軸距達到3000mm的中大型純電SUV,擁有370kW的最大功率,0-100km/h加速時間小于5秒,搭載的電池組容量超100kWh,在WLTP標準下綜合續(xù)航里程超過600km,百公里能耗低于21kWh。在中大型純電SUV領域,寶馬iX的動力輸出不是最強的,但零百加速性能已與Model X、ES8旗鼓相當,續(xù)航能力還更有優(yōu)勢。除此之外,在內外設計、用料工藝等方面,它很可能是所有電動車中做得最好的。看那采用了大量Sensatec材質包裹的車廂、帶有啞光金屬飾條裝飾的出風口、由木紋飾板和“水晶按鍵”組合而成的中控臺,以及懸置式的14.9英寸曲面屏,你便會深刻明白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豪華。一款好的電動車,必須先是一款好的車,這已是整個市場的共識。而造好車是有門檻的,除了擁有強勁的性能之外,還必須具備更精湛的工藝、更細致的調校、更可靠的品控、更全面的安全性……少不了的,還更有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誰能以更低的成本打造出更高品質的產品,誰就能真正主導市場。在這些方面,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優(yōu)勢之大,是新勢力們望塵莫及的。一個成立不足6年的新車企,如何跟一個百年老品牌拼品控?一個年產10萬臺的新品牌,又如何跟年產100萬臺的成熟車企比成本?傳統(tǒng)豪華品牌在EV領域的前景如何,得看它們的第二波產品。當下的純電動車市場,依然處于不成熟的發(fā)展階段,一些策略激進的、會把握時機的,或是懂得搞噱頭的車企,或許能在現階段取得先機。但當純電動車變得相對主流時,不同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的技術差異就會進一步縮小,消費者的需求也會變得更為理性。品質、安全、可靠性、經濟性等要素就會被再次重視起來。屆時,純電動車的市場格局,會與燃油車市場相仿,也許某一兩家新勢力車企能存活下來,但能主導市場的,還是傳統(tǒng)車企們,能真正占領產品制高點的,如無意外,依然會是傳統(tǒng)豪華品牌。(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earAuto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