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駕駛者而言,沒有彎道意味著什么?……
當然是疾馳如風、一往無前;
對于一輛車來說,沒有彎道又意味著什么?……
我想,應該是憑借其優(yōu)秀的操控性能——把每一個彎道,“拉”成了直線。
自2011年品牌成立之初開始,廣汽傳祺每年都會舉辦“沒有彎道的傳祺世界”大型試駕體驗活動,現在已來到了第十季——而此次,筆者也跟隨傳祺,來到了“無彎”活動的重慶站比賽現場。
看GS4如何“拉”直彎道
如果你曾經參加過車企舉辦的場地賽道試駕,應該會對紅白相間的“雪糕筒”不陌生。這一次,當我看到排列整齊的“雪糕筒”時,還以為傳祺的“無彎”體驗,不過就是稀松平常的試駕而已。但當我跟隨教練熟悉場地時才知道,傳祺不僅將整個“賽道”布置得及其狹窄,而且還以連續(xù)的彎道和緊急避讓線路設計,讓一次看似稀松平常的場地試駕,變成了一場需要精準操控、才能獲得好名次的比賽。
首先,請允許筆者在此“嘚瑟”一把——此次代表“車動力”參加比賽,我獲得了重慶分站第一名的成績;而“車動力”由此也將代表重慶媒體,出戰(zhàn)在珠海進行的總決賽。
當然,要跑出好成績,并非單純的駕駛技術使然;而擁有精準操控與強悍動力的傳祺GS4,更是幫助駕駛者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關鍵所在。
從紙面數據來看,傳祺GS4這款排量為1.5T的發(fā)動機,擁有169匹馬力和265?!っ着ぞ氐膶嵙?。這樣的數字雖然談不上多么亮眼,但在6AT變速箱的配合下,這輛GS4給予其駕駛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油門“一點就來”。從實際駕駛感受和加速能力表現上,相比一些同級車型在前段虛位過多的油門踏感,傳祺GS4可以給駕駛者更“實在”的信心。
不過,既然是彎道上的比拼,強悍的動力固然必不可少;但更為重要的,是轉向系統(tǒng)的精準程度、以及底盤系統(tǒng)的支撐力度。
目前,大部分車型都為其轉向系統(tǒng)加入了大量的“電子助力”裝備——由此,手感更輕松自然不在話下;但如何讓指向更準確,才是考驗一個車企技術實力的真正重點。而對于一款SUV來說,其轉向精準度是否能達到、甚至超過轎車的水平,特別是一些運動型轎車的水平,就絕對是實力的體現——很明顯,傳祺GS4已經在我這次的試駕體驗中,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不輸轎車的“劈彎”能力。
最后,要想精準地通過彎道,還需要足夠的底盤支撐力,特別是對于GS4這樣的SUV而言,其所需的底盤支撐又要比轎車更強。在比賽過程中,第一個大直道之后、緊接著就是一個90度的左轉彎,隨后“8”字彎、“麋鹿”彎也接踵而至——而筆者駕駛的這輛傳祺GS4,依然可以用40-50KM/H的速度去通過這些彎道;側傾當然有,但足夠的底盤支撐也給了駕駛者更強的信心,似乎在告訴你:“你還可以再大膽一點”。
在此次比賽之前,也許有人會覺得傳祺GS4所搭載的1.5T+6AT的動力系統(tǒng),只是一套合格的“城市動力”。但今天,筆者對這款車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傳祺GS4不僅能勝任“城市SUV”的任務,更是賽道“競速”、山路“劈彎”的一把好手。
駕駛質感的提升,離不開好“平臺”
如今,自主品牌旗下車型的產品力體現,早已不再是“堆砌配置”的簡單粗暴——高投入的正向研發(fā),已成為目前一線自主品牌的“生命線”;而“平臺化生產”,更是一個車企能否邁向高端的最重要一環(huán)。
在本次賽道體驗中,傳祺GS4之所以有如此出色的動力、轉向及底盤表現,廣汽全球平臺模塊化架構——GPMA(GACGlobal Platform Modular Architecture)當居首功。目前,廣汽傳祺旗下的GS4/GS4 Coupe、以及全新的GS3 POWER等車型,都是基于這個平臺之下的產品,而其中由GS4所衍生出的運動型轎跑SUV——GS4 Coupe,其底盤更是由全球知名底盤調教團隊所打造,更適合喜歡運動系SUV產品的年輕消費者。
整個GPMA模塊化架構平臺,在保持車輛良好通過性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降低了車高和重心;同時,在車長基本維持不變的前提下,還加長了軸距。此外,對于發(fā)動機和變速箱的匹配,也可以在這套平臺上進行更加細致的調校,以大幅提升動力響應速度;而在操控部分,誕生于GPMA平臺的車型,在轉向的靈敏度上也獲得了大幅提升,加之重心的降低——以GS4為代表的廣汽傳祺新一代車型,在應付彎道時會更加得心應手。
由此,這個“沒有彎道的傳祺世界”,也因為新平臺、新技術的加持,來到了2.0時代。
【車動力說】眼下,汽車行業(yè)已進入洗牌階段,市場對于新車產品力的考驗,只會由此朝著更嚴苛的方向而去。好在“強者恒強”——如廣汽傳祺這般、早已在市場站穩(wěn)腳跟的選手,不僅能在逆境中順利過關,還能用GS4這款能“下賽道”、擅長“劈彎”的SUV,去沖擊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