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Model 3在國內汽車市場站穩(wěn)腳跟,并且在銷量上迅速過萬并且保持了相當穩(wěn)定的銷量輸出,這款車對國內電動車市場的沖擊作用是相當明顯。Model 3的熱銷,讓人們看到了一個現(xiàn)實,并非當前國內汽車市場不適合電動車的發(fā)展,而是國內大量的電動車產品實在是不成器,消費者實在是不敢放心購買。而且現(xiàn)在的情況是,國產Model 3還在持續(xù)降價,10月份國產Model 3的入門車型價格再次下降,補貼后的起步價為24.99萬元,長續(xù)航車型的價格變成了30.99萬元,距離進入補貼線只有一步之遙。之前有消息稱,Model 3入門車型的價格將跌至19.9萬萬元,被特斯拉官方辟謠,但是業(yè)界普遍認為,特斯拉這是欲蓋彌彰,Model 3降到這個價位是早晚的事。
![若Model3跌破20萬,國產純電車未必崩潰,合資EV都得涼]()
事實上,伴隨著Model 3的持續(xù)降價,在國內售賣的電動車廠商們可能遠比我們一般的消費者還要緊張,原因很簡單,雖然Model 3幾乎不將任何在國內的電動車產品作為競爭對手,但是這些電動車廠商卻將Model 3視為天然的競爭對手。所以特斯拉Model 3的價格越降越低,銷量越來越好,競爭力越來越強,對于其他電動車廠商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
![若Model3跌破20萬,國產純電車未必崩潰,合資EV都得涼]()
那么現(xiàn)在看來,國產Model 3跌破20萬元將是早晚的事兒,這一點基本上在行業(yè)內已經(jīng)形成了共識。那么如果Model 3跌破20萬元,對于整個國內的電動車市場布局一定是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影響,一些價格虛高、產品力一般的電動車,可能就要被持續(xù)降價的Model 3給“擠兌”了,這是一個必然會發(fā)生的情況。只不過在我們看來,在國產Model 3這條鯰魚的不斷降價攪動下,國產電動車和合資電動車的處境和未來應該是不一樣的。
![若Model3跌破20萬,國產純電車未必崩潰,合資EV都得涼]()
首先我們必須要表明一個現(xiàn)狀,那就是很多機構和相關層面都已經(jīng)出來表態(tài),禁售燃油車希望不大,電動車完全代替燃油車在短期內基本上不可能實現(xiàn)。這就表明不管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有繼續(xù)在國內生產燃油車的資格,只不過在排量和排放規(guī)則上,會趨于更加嚴苛!
![若Model3跌破20萬,國產純電車未必崩潰,合資EV都得涼]()
有了這個前提,就可以判斷國產Model 3如果跌破20萬元,對國產電動車和合資電動車的影響。基本上可以判斷,隨著Model 3的降價,合資電動車基本上都要玩完,原因很簡單,直到現(xiàn)在為止,很多合資品牌的心思壓根不在電動車這一塊,而且短期內也不會,而且合資品牌的燃油車技術顯然是更加成熟,技術儲備更多,所以只要燃油車不禁售,合資品牌在國內還是很難放棄這塊肥肉。所以我們看到大眾在國內的很多電動車續(xù)航里程只有270km左右,這些車型的存在就是為了中和積分,根本就沒有任何市場競爭力。而類似奔馳EQC這樣續(xù)航、加速和Model 3接近的車型,價格卻是Model 3的好幾倍。而且很多合資品牌根本就沒有準備放下所謂的“品牌包袱”,在技術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向消費者售賣品牌溢價!所以隨著Model 3的價格持續(xù)降低,“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合資品牌,在純電動車(EV)領域基本上就要被Model 3團滅了。
![若Model3跌破20萬,國產純電車未必崩潰,合資EV都得涼]()
但是國產純電車的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一方面自主品牌沒有任何的品牌包袱,您各位想想看,現(xiàn)在很多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都混到快要撐不下去的地步了,還哪來的什么品牌包袱,只要能生存下去,比什么都強,所以在價格層面,國產電動車還是很愿意降低購買門檻的。另一個方面,自主品牌在燃油車領域超越合資品牌的可能性已經(jīng)沒有了,至少在技術層面是這樣的,就算是在未來一段時間,燃油車還能繼續(xù)存在,自主品牌也是沒有辦法和合資品牌充分抗衡的,所以自主品牌在向新能源汽車,也就是電動車轉變的內在動力是要比合資品牌強很多,在價格上更愿意讓度!所以就算日后Model3的價格降至20萬元以下,我們認為國產電動車受到的沖擊還是沒有合資品牌那么大!
![若Model3跌破20萬,國產純電車未必崩潰,合資EV都得涼]()
所以Model 3的持續(xù)降價,對于整個國內電動車市場的格局變動,影響一定是非常明顯的。但是我們認為,國產Model 3如果跌破20萬,對于國產電動車的影響相對來說不是特別大,合資電動車可能就要集體涼涼了,尤其是禁售燃油車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xiàn)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