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能源騙補、供應商追討貸款等等負面消息纏身的力帆,似乎在汽車方面的發(fā)展愈來愈力不從心。而遭遇發(fā)展瓶頸的力帆也并不是當前國內汽車市場的個例,與它同樣處于的二三線的自主品牌近兩年來的發(fā)展狀況都較堪憂,甚至個別品牌已逐漸陷入沒落泥潭。
身處在當前整體車市每日愈下的情況中,力帆近日終于迎來了一個好消息。10月8日晚,力帆連發(fā)兩份公告稱,公司在9月29日收到重慶兩江新區(qū)土地儲備整治中心預支收儲土地補償資金8億元。這筆補償金對于力帆來說,不僅意味著力帆汽車鴛鴦生產基地搬遷有了實質性的展,同時也恰如其分的緩解了力帆被資金周轉困擾的燃眉之急。
![“賣地”的8億補償金終到手,進退兩難的力帆何去何從?]()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力帆在摩托車領域可以說已算是功成名就,不僅在國內銷量不錯,出口國外其銷量成績同樣是數(shù)一數(shù)二。但人都是這樣,在獲得一定成就時,總會想往更高處走。于是在2003年力帆集團收購重慶專用汽車制造廠,成立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在重慶建設汽車生產基地;2014年第一輛力帆轎車下線;2005年力帆汽車獲得了汽車生產“準生證”,成為新汽車產業(yè)政策實施后第一家獲得汽車生產資質的自主品牌生產企業(yè);2016年力帆首款轎車520全球同步上市,標致著力帆集團正式進軍汽車產業(yè)。
![“賣地”的8億補償金終到手,進退兩難的力帆何去何從?]()
最初步入市場之時,緊湊級家轎力帆520、首款SUV力帆X60等車型也是火爆一時,并在銷量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一眾對手實力逐漸變強,力帆的發(fā)展愈來愈步履維艱。
![“賣地”的8億補償金終到手,進退兩難的力帆何去何從?]()
緩一時之急的補償金
對于這筆來之不易的補償金,力帆需要做的事情還太多。在自身汽車技術研發(fā)等方面需要資金資助,同時在品牌營銷以及車型宣傳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投入。被負面消息纏身的力帆,也急需用最切實際的方式補上那些漏出風聲的洞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