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M日常到了何種程度?那天我給我的鍵盤換了一套日文字跟的鍵帽,朋友圈好幾個評論的,這很JDM!
從形容車輛規(guī)格到改裝風格,再上升至一種文化,JDM這三個字母正變得越來越廣義,也變得越來越普及。
今年外場還有一個特殊的矩陣——JDM矩陣,里面停有R32 GT-R、AE86、RX-8、Impreza STi、Lancer Evolution等經(jīng)典日本性能車。相比周圍的寬體矩陣、低趴矩陣,這群老車并不那么耀眼,場面甚至有些局促。也許年邁的他們不一定自信,但其實在我們心里,他們始終是圖騰一樣的存在。
對于無數(shù)車迷來說,日系車的80、90年代是一個無法復制的盛世,如同50、60年代美國,經(jīng)濟的繁榮昌盛帶來了這兩個黃金年代,廠商之間的裝備競賽為我們遺留了無數(shù)珍寶,你很難相信三四十年過去,那些車依舊活躍在世上,依舊是萬人追捧,足以見得那是多么優(yōu)秀的一個時代。
日本車廠習慣把最好的留給自己,于是同樣一臺車,Japanese Domestic Market(日規(guī))成為全世界車迷最為向往的。在絕對不可得到的情況下,他們將自己自己手中xxDM換上JDM式樣的包圍、輪圈、座椅甚至引擎變速箱,無限復原這臺車日規(guī)的模樣,這就是最初的JDM改裝,簡言之便是日規(guī)化。
慢慢的,上述行為不再局限于使用日規(guī)原廠零件,日本品牌的改裝零件也加入進來,我們從模仿日規(guī)原廠車到模仿日本本土改裝車,這逐漸就形成了一種改裝風格,并被定義為JDM風格。
這種風格的特征并不是特別明顯,至少相比于Hellaflush、DUB這類風格是這樣的,這也是JDM為何能如此普及的原因,甚至你只要擁有一臺日本車,換上絞牙避震和一套運動輪圈,便可以自稱JDM。模糊地說,JDM風格是一種素凈的性能范兒,也確實沒有像其他風格那樣限定有一個必須要達到的特征條件,比如Hellaflush必須要輪圈齊眉,DUB必須要20寸以上的輪圈等等。若非要給JDM風格一個具象的參考,那便是黃金年代的那些原廠性能車了。
因為這樣的開放度,JDM會在不同國家發(fā)生演變,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東南亞。在馬來西亞在泰國,那里的玩家將JDM風格進行了本土化演繹,多了一些濃郁的“咖喱味兒”,這份夸張或許與JDM風格不符,但競技部分依然正統(tǒng),所以還是挺讓人津津樂道的。由此我感嘆道,同樣是外來文化,為什么東南亞玩家就比我們玩得出彩?僅僅因為政策更好?什么時候我們能有自己的改裝風格?什么時候CDM、中式風也能傳播到世界各地?
然而我們的現(xiàn)狀是玩別人的風格都沒有玩好。JDM如此普及帶來的一個惡果就是同質(zhì)化,多數(shù)人喜歡JDM這種風格但并不去研究其背后的歷史與文化,只是粗淺地模仿身邊人的做法,于是我們見到誤貼相同的“初心者”貼紙,見到相同的來自東京地鐵的拉環(huán),見到相同的武士刀排檔桿,見到相同的“御守”吊墜。
也許是文化洶涌,也許是時代造就的懶惰,年輕人們的想法正越來越少,本來是為了個性去改裝,結(jié)果改出來的東西卻是一個樣子,或者胡亂搭配歪門邪道,原廠車倒變得有味道,真是有些滑稽。
無論你崇尚JDM還是何種風格,總是要用心的,“玩車”盡管占一個“玩”字,但依然是一件需要思考的事情,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本就不好,訊息資源也不如別人發(fā)達,于是改車這件事更值得思考。
我有一位朋友,他是開玩具店的,游戲動漫的鐵粉,他給他的STi做了一個有意思的改裝,就是把解鎖車門的聲音換成了合金裝備里BOSS被敵人發(fā)現(xiàn)時的音效(玩過合金裝備的同學應(yīng)該聽得懂我在說什么…),那效果對于沒見過更沒想到這里的我就很一鳴驚人。
這樣的改裝算不得大工程,可能連“工程”都談不上,絕大部分時候外人甚至看不到成果何在。但我相信每次解鎖車門的那一下,我的這位朋友是高潮的。這是改裝,去挖掘無限個性化的可能,去大開腦洞去盡情折騰,去取悅自己,這才是有意義的。
在世上可用的改件既定的情況下我們無法避免同質(zhì)化,但我們依舊可以選擇靈魂的獨立,當你為自己的作品注入思想,他便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需要明白每走一步的意義何在,學會保持風格正統(tǒng),學會做減法,學會創(chuàng)新,那么進步的就不光是我們每一個個體,而是整個圈層,最后整個文化。
時代是飛速前進的,我們不想讓JDM永遠只停留在80、90年代,最終成為過時。然而現(xiàn)在談及JDM似乎只能緬懷那時候,時代沒能賦予JDM新的靈感與啟發(fā)。不過目前這不是我們的任務(wù),我們還是先正確認識JDM吧,并非身上貼滿日文貼紙就是JDM,也并非用了一套BBS就不JDM。
注:圖片部分來自于網(wǎng)絡(luò),侵刪
![]()
![]()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