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士比亞曾經說過:
三缸or四缸,that's a question
三缸對于車企來說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選擇,一方面三缸走起量來可以縮減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政策帶來的排放壓力。
但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個惱人的問題。
在兩三年前,對于發(fā)動機氣缸數量的選擇還是非常有尊嚴的,這款全系三缸那咱們可以看隔壁家的四缸車型。
但近一兩年開始,三缸漸漸成為了必選項,特別在10萬級別的合資車型,想找一款四缸的都難。
本期的選題完全起自于小白的科魯澤車友群。對于科魯澤這款車型,群里談得最多的就是三缸的問題。
關于三缸和四缸的問題,小白就來聊5塊錢的。
三缸換四缸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說到三缸換四缸,最開竅的肯定就是通用集團,而通用集團中最知名的肯定就是別克英朗。
英朗從誕生開始就是爆款。
首先凱越的質量就給美國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英朗作為凱越的進階車型,類似君威的外觀、性價比高、用料扎實再加上美國車自帶的"豪華屬性",這些優(yōu)點讓英朗迅速的搏到了國內消費者的歡心。
畢竟在當年,市場競爭對手不多,人們的選車標準也還比較單純,簡單好開質量好就夠了,也不像現在事事追求豪華追求面子。
從英朗自推出起就炙手可熱,從相關銷售數據可以看到,英朗在2011年的時候銷量就高達1.6萬輛,要知道那時候養(yǎng)一臺車可不像現在這么簡單,這樣的數據已經是很可怕了。
2017年英朗的銷量來到了巔峰,在2017年年底,英朗的銷量最高達4萬輛,但我們可以看到,當時間指針撥到2018年時,英朗的銷量呈滑坡式下滑。
雪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系換了三缸發(fā)動機。
當然人不可能被一口氣給憋死,隨后英朗就開啟了骨折大法,再加上國內消費者對三缸接受度的提高,最終還是挽回了不少消費者。
今年3月份,搭載著"祖?zhèn)?1.5L L2B發(fā)動機的英朗典范版回歸市場,我們可以看到,換回四缸后銷量成績肉眼可見的提升。
從相關數據統(tǒng)計也可以看到,最近9月的銷量中,有將近87%的消費者都是選擇了四缸的1.5L版本。
可見四缸的親合力是有多大。
同樣的案例還發(fā)生在同屬通用集團的科魯茲和邁銳寶XL上。
那死性不改的案例有沒有?當然有,福特福睿斯就是經典教材。
一直以來福睿斯都是福特的頭牌,同樣的福睿斯也選擇了全系換用三缸發(fā)動機,雖然福特的三缸發(fā)動機一直都被稱為地表最強,但也耐不過國人是真的不喜歡。
除此以外,福特的單車利潤率也做不到通用這么高,打不出"骨折牌",都是三缸,同樣的價錢在通用那已經可以落地,而福特這邊只是裸車價,這筆帳怎么算都不實際。
而且英朗已經"迷途知返",但福特似乎還沒有回頭的苗頭,小白個人認為,福睿斯能給多一個四缸的選擇,也不至于淪落到現在月均銷量不到2000輛的結局。
三缸的成功案例有嗎?
當然是有的。
算起來其實三缸的成功案例并不少,像寶馬X1、雪佛蘭科魯澤、本田凌派這些都是在三缸車型為絕對主力的情況下,依舊賣得很好的典型。
它們?yōu)槭裁促u得好?說到底還是瑕不掩瑜。
把三缸比喻成"瑕"似乎有失公允,但是回歸到這幾款產品上我們都可以發(fā)現一個特點——它們都有非常鮮明的賣點。
像X1、凌派的越級空間,像科魯澤"變態(tài)"的性價比,在產品特性上,它們各自的賣點都能讓消費者接受三缸這個"缺點"。
這就是它們的財富鑰匙。
同一款車型有三缸又有四缸,該怎么選?
前幾天小白建了一個科魯澤車友群,群里問得最多的就是該選四缸版本的還是三缸版本的。
體驗和技術不多說,這次小白就著重說一下性價比的區(qū)別。
從2020款科魯澤的定價可以看到,1.5L四缸版本的價格跟1.0T頂配和1.3T低配是重合的。
那這個問題就演變成了三個配置版本,那個值得買?
首先從性能角度出發(fā),三者的動力參數對比起來,即便是1.0T的超小排量發(fā)動機,其動力參數也比1.5L的要可觀。
其次渦輪可以讓最大扭矩來得更早,所以在絕對動力方面,三缸版本肯定能帶來更好的動力體驗。
事實也是,在小白跟1.3T科魯澤長測車相處這一個月的時間來,它留給小白最深印象的,就是動力,不說零百成績有多好,起碼跟同級別車型對比起來,絕對不輸陣。
其實從對比中也可以看出來,同等價格下,三缸版本的配置會比四缸版本多那么一點配置。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性價比角度出發(fā),絕對是三缸版本更勝一籌。
同樣的結論可以放到大部分相同情況車型上。
其實三缸發(fā)動機發(fā)展至今,在體驗上已經比最開始要完善許多,它抖不抖振不振大家都心知肚明,說不抖的也是假的,但抖動幅度可不可以接受呢?
這點小白認為絕對是可以接受的,從機械的角度來看,三缸機的抖動并不是持續(xù)出現在全部工況,而是集中在急加速、怠速等工況,而且加上現在的科技,抖動傳遞進車廂已經被削弱許多。
這種經過處理的抖動其實用一點時間就能適應,說無法接受的,更多還是心理作祟。
綜上所述,假如同一款車型有三缸又有四缸版本,那當然是哪個性價比高選哪個,為了那一點所謂的體驗而放棄性價比,真的沒啥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