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梅賽德斯-奔馳旗下的梅賽德斯-奔馳技術集團(MBtech Group)已正式“退出”與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合資建立的北汽德奔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北汽德奔)。
根據(jù)天眼查數(shù)據(jù)顯示,北汽德奔持股比例已由原來的51:49變更為100:0,這意味著奔馳已經完成股權變更,北汽德奔成為北汽全資子公司。未來,北汽將無法繼續(xù)享受奔馳技術的“輸血”,這對于北汽想要借奔馳技術發(fā)展高端自主車型的夢想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噩耗”。
梅賽德斯-奔馳技術集團(MBtech Group)是一家1995年成立的汽車工程技術公司,曾是戴姆勒集團全資子公司,為奔馳等汽車OEM和供應商在整車、子系統(tǒng)等領域提供技術支持。
2015年,北京汽車與MBtech共同成立了北汽德奔合資技術公司,其中,北汽占合資公司51%的股份,MBtech占49%,總部位于北京順義,為北汽提供高端車平臺和車型的開發(fā)工作。北汽希望能夠借此提升乘用車整車產品及核心汽車零部件開發(fā)能力,并提升產品品質和核心競爭力,以此開啟北汽自主的轉型之路。
經過5年的合作,北汽不斷將奔馳技術應用于本品牌旗下的新車之上,例如北汽BJ90就是基于老款奔馳GL打造而來的產品,且其所使用的3.0T和4.0T兩款發(fā)動機也同樣來自奔馳。
當然,在奔馳技術的加持之下,北汽的自主轉型之路也得以加快。去年10月,北汽新能源和北汽自主傳統(tǒng)燃油板塊合二為一,推出自主高端品牌——BEIJING,同樣也將奔馳上一代E級車V212平臺的前后車橋技術,應用在了自主高端品牌旗下的BEIJING X7車型之上。
自北京德奔成立,北汽在5年間不斷享受著來自奔馳的技術“輸血”,但一直以來,北汽自主乘用車的市場表現(xiàn)仍然較為疲軟,未能實現(xiàn)自我“造血”,始終處于虧損狀態(tài)。北汽2019年業(yè)績報告顯示,北京品牌的虧損由2018年的35.16億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虧損47.28億元。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8月北京汽車累計銷量為43165輛,同比下滑1.5%;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為18841輛,同比下滑78.7%。
北汽作為軍工出身的汽車品牌,手握BJ212這樣的傳奇車型,在奔馳技術的加持之下仍然連年虧損,“疲軟”背后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在筆者看來,奔馳技術加持下的北汽車型,并沒能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認可。其一,是它使用的技術大多是奔馳的老舊技術。其二,是北汽部分自主車型外觀與奔馳車型的高度相似,引發(fā)了消費者的反感。其三,是以上兩點中所暴露出的,北汽車型在自主創(chuàng)新上的不足。
在此次事件當中,很多人都在猜測奔馳退出北汽德奔的原因,其中大多數(shù)行業(yè)分析師都認為,奔馳退出的原因在于北汽公司自主品牌銷量的低迷,未能達到奔馳的合作預期,并將“北汽德奔”視為負擔,欲將資金從合作中退出,以投入利潤更高的項目當中。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結論雖在情理之中,但必然沒有這么簡單。因為戴姆勒集團作為合資方,更在乎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合資車型銷量走高,北汽旗下的自主車型銷量如何,奔馳并不在意,所以此次事件的背后一定有著奔馳更多的規(guī)劃。
例如在政策層面,中國汽車市場在2018年宣布將逐步開放,且將逐步取消外資股比制度。這就意味著,包括奔馳在內的德國車企在中國將不再受合資企業(yè)的束縛?;蛟S,正因中國車市的逐步開放,奔馳希望將北汽德奔資金撤出,再以此增持北京奔馳股比來換取更大利益。
短期來看,北汽自主高端品牌下的全新車型BEIING X7依然出自于北京德奔,奔馳的退出基本上可以確定,BEIJING X系列未來所規(guī)劃的新車已無緣上市。
長期來看,沒了奔馳技術的加持,北汽的自主技術又難以被消費者認可,可以斷定其高端產品已經沒有了研發(fā)和換殼的基礎,實在難以帶來質的飛躍。那么“向上”的夢想怎么辦?或許北汽不得不放一放BEIJING這個高端自主品牌“向上”溢價的機會,也許北汽新能源還能再救北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