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大眾與鈴木結(jié)盟,互相提供柴油機和小型車技術(shù),但時隔20個月就開始鬧“離婚”,最終在2015年以鈴木支付40億美元分手費告終。而菲亞特暗度陳倉供應鈴木柴油機,是促成分手的因素之一。湊巧的是,2018年菲亞特和鈴木相繼宣告將退出中國市場,可謂大眾通過中國市場之手報得一箭之仇。
然而壞消息并不僅僅只是針對菲亞特和鈴木,在中國自主車企加速分化的同時,合資、外資車企也在經(jīng)受同樣的趨勢考驗——強者恒強、弱者滅亡。品牌力越強的幾家外資車企和品牌比如大眾、別克、豐田銷量和價格表現(xiàn)都趨于穩(wěn)定,但現(xiàn)代、起亞等韓系車和標致、雪鐵龍等法系車則形勢不容樂觀。盡管較低的對比基數(shù)或許能促成一定時期內(nèi)的回增,但從更長的周期看還是在損失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