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三年后,被消費者遺忘已久的觀致品牌再一次重回人們的視線中。
近日,觀致的新車,同樣也是寶能入主后的首款車型——觀致7開啟了預售。
新車預售后不久,寶能汽車集團常務副總裁大谷俊明透露,寶能汽車正在籌劃全新高端汽車品牌,定位將高于觀致汽車。
難道曾經的高端自主品牌,如今已淪落到“雞肋”一般?
-1-
2017年,在寶能收購觀致汽車的同時,前者已經開始在各地進行造車產業(yè)鏈的布局。
在杭州計劃投資約140億元建設年產3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在昆明計劃建設50萬輛新能源汽車大型產業(yè)園;在廣州計劃投入300億元建設新能源車產業(yè)園......大大小小的項目算下來,寶能的計劃投資已超過500億元。
![]()
(寶能廣州基地奠基儀式)
彼時,外界對觀致汽車的“咸魚翻身”充滿了期待。
遺憾的是,三年時間,盡管寶能為觀致投入超過了200億元,但其銷量依舊乏善可陳。
2018年,觀致汽車的銷量由上一年的1.5萬輛猛增到6.3萬輛。但其中的5.2萬輛都是寶能的“左手倒右手”,自銷給了旗下的共享汽車平臺“聯動云”。這種不正常的“熱銷”并沒有持續(xù)多久,2019年、2020年上半年,觀致汽車的銷量急轉直下,狂瀉至2.3萬輛、2873輛,淪為銷量排行的末流品牌。
同時,觀致的新車研發(fā)也陷入“困境”,三年時間僅有觀致7一款新車。與恒大兩年推出6款新能源汽車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
或許,寶能造車,意在圈地。
要知道,觀致汽車原本是奇瑞旗下一個長期虧損的品牌,算不上優(yōu)質資產,在業(yè)內存在感也不強。收購觀致后,寶能便可借打造新能源汽車之便行拿地之實。
在房企拿地難度加大,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如果以建廠的名義拿地就會相對容易,還能享受當地政府的優(yōu)惠政策。
同時,在持續(xù)的鼓勵政策下,新能源汽車成為了諸多企業(yè)發(fā)展的新突破口,也就是資本眼中的“風口”。從這個層面來看,寶能在汽車領域的一系列投資,便順理成章了。
據初步統(tǒng)計,寶能在杭州、廣州、昆明的三大造車基地,占地面積分別為423畝、3000畝、6300畝,不算尚未公布占地面積的陜西西咸新區(qū)造車基地,已經占地近萬畝。同時,規(guī)劃中的新能源產能接近300萬輛。
而現實呢,除了觀致3 、觀致5以及剛上市的觀致7外,一輛新能源汽車都未曾下線。
同理,寶能收購長安PSA工廠也并非看中了設備和產能。要知道,位于常熟的觀致汽車工廠,現在一期年產能是15萬輛,未來最大年產能可以達到30萬輛。僅2019年1-11月,觀致汽車的銷量甚至不足年產能的12.5%。
與此同時,據公告顯示,PSA工廠現有整車、研發(fā)和物流三塊土地,總共約137萬平方米,實用利用比例不足3成,而工廠所在的深圳龍華區(qū)房價已超過7萬元/平。
高下立判,一目了然。
-2-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就在寶能收購PSA工廠之際,就有業(yè)內人士猜測,寶能此舉或許不為工廠、不為產能,而只是想通過抄底DS品牌,完成自己在豪華車市場的布局。
![]()
(長安PSA工廠效果圖)
現在看來,或許有些人猜對了。
在國內汽車市場存量競爭疊加疫情的影響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正逐漸萎靡。
長安、吉利、長城、榮威等自主車企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高端車系或者品牌,未來的高端市場必將會成為各大自主品牌的核心主戰(zhàn)場。在大趨勢下,寶能汽車想要在汽車圈大展拳腳,自然也繞不開這條高端之路。
與此同時,盡管觀致汽車名義上是個高端品牌,但經歷多年的發(fā)展,其高端標簽已經相當模糊,也并未獲得市場的認可。尤其是在過去兩年,該品牌更多是活躍在共享出行市場,加速了其高端形象的折戟。
因此,已經邊緣化的觀致汽車恐怕難以撐起寶能汽車的造車野心。
對于寶能汽車來說,與其花大力氣盤活觀致汽車的高端形象,倒不如適時推出全新品牌來得更容易些。畢竟手握PSA工廠這件“大殺器”,寶能想要與長安汽車、PSA集團合作難度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寶能集團戰(zhàn)略中,汽車板塊是寶能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引擎。
從布局來看,寶能汽車已經涵蓋了整車及前瞻技術研發(fā)、汽車高端制造、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三電系統(tǒng)、動力總成等)研發(fā)和制造、倉儲運輸、汽車銷售、汽車出行、汽車金融與后市場服務等汽車全產業(yè)鏈生態(tài)圈。
不管是高端汽車品牌,還是高端新能源汽車,目前來看,寶能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姚振華曾公開表示,“汽車是未來20年寶能的核心競爭力,最遲的目標是在2027年,汽車收入要占到寶能集團收入的一半以上?!?/p>
在筆者看來,除了應對市場的挑戰(zhàn)外,寶能汽車上馬高端汽車品牌或許更多是出于“自救”。
畢竟,話說了,地拿了,再沒點實際行動無法向父老兄弟交代??!
-3-
腳踏實地,面對現實。
對于寶能汽車而言,當前整個汽車板塊的首要任務就是賣好觀致7。
盡管10.98萬-16.18萬元的預售價已經跨入了主流緊湊型SUV市場的行列,但這并不表示觀致7就能夠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首肯。
在該細分市場,既有本田CR-V、途觀等合資SUV的擠壓,又有哈弗H6、長安CS75 PLUS以及吉利博越等自主品牌車型的圍堵,觀致7所面臨的挑戰(zhàn)不言而喻。
這一仗,若觀致7“敗了”,恐怕留給寶能的時間也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