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車對大多數(shù)年輕人來講都是可望而不可及,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較高的價格門檻,另一方面,為了追求性能,性能車會在實用性、經濟性、舒適性上大打折扣,對汽車沒有濃厚情趣的人會把這種強大的性能當作一種累贅:不好開,噪音大,減震差......
但是,隨著BBA旗下的四門性能車在國內市場推廣開之后,一些追求“扮豬吃老虎”的車逐漸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既可以日常使用,又可以感受到強大的動力、靈敏的換擋,舒適性也有不小的提升。
近日,梅賽德斯奔馳AMG CLA 45系列車型正式上市,新車在性能方面更加極致,提供CLA 45 4MATIC+、CLA 45 S 4MATIC+兩種版本供消費者選擇,售價為55.98萬元-59.98萬元。
戰(zhàn)斗氛圍出眾 性能實力欲罷不能
作為AMG產品,與傳統(tǒng)CLA車型相比,AMG CLA 45加入了大量AMG專屬運動化套件,不僅有著更加激進的設計,同時在性能方面也要比此前上市的CLA 35更加極致。
此次國內上市的新款AMG CLA 45并非該車型在海外推出的中期改款車型,所以從外觀方面來看,新車依然保持了現(xiàn)款車型的設計風格,僅動力方面進行了提升。
新車前進氣格柵采用了AMG家族具有代表性的Panamericana直瀑式設計,格柵上鑲嵌有AMG標識彰顯身份,LED燈帶勾畫出前大燈的輪廓,夜間的辨識度更高,夸張的前包圍也將新車在外觀上與普通CLA區(qū)分開。
車身側面,CLA 45并未使用大量的線條,平滑簡潔,車門也使用了無框設計,配合經過空氣動力學優(yōu)化設計的18英寸雙五輻設計AMG輕質合金輪圈,所匹配的輪胎尺寸為245/40 R18。
在更高級別的CLA 45 S版本上,輪圈尺寸會進一步升級到19英寸,輪圈的樣式也會發(fā)生改變。據(jù)悉,AMG CLA 45原廠配備的米其林PS4輪胎,很遺憾沒有配備A35上的PS4S輪胎。
新車的車尾與普通版車型基本一致,但是針對細節(jié)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在后備廂蓋上方增加了一個小型鴨尾,底部增加了一個大尺寸的擴散器,四個鰭片具有很高的辨識度。不僅在視覺觀感上更動感,也在高速行駛中提供了更高的氣動效果。同時,新車采用的是雙邊四出的排氣布局,戰(zhàn)斗氣息濃厚。
新車在內飾上更突出其運動型性能車的身份,得益于AMG方向盤采用了翻毛皮進行包裹,握持手感更好,帶有金屬色澤的裝飾也使內飾氛圍不至于單調。雙12.3英寸的液晶顯示屏+中控屏集成了更多的智能網聯(lián)功能,使用起來更方便,科技感也提升了不少。
與其他奔馳車型一樣,奔馳AMG CLA 45同樣使用了MBUC信息娛樂系統(tǒng),并且這套系統(tǒng)中還加入了AMG所定制的信息顯示系統(tǒng),包括G值、發(fā)動機功率、機油壓力、發(fā)動機溫度、渦輪增壓值等數(shù)據(jù),這里很多數(shù)據(jù)都是改裝賽車才需要的!
動力方面,CLA 45搭載的是全新的M139 2.0T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285kW,峰值扭矩為480Nm。傳動系統(tǒng)方面,匹配的是8速雙離合變速箱。在強大的動力加持下,CLA 45的0-100km/h加速時間僅僅為4.1秒。
對更強版本的CLA 45 S,動力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2.0T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可以達到310kW,峰值扭矩為500Nm,其0-100km/h加速時間則是4秒。
四缸機成限制 BBA陣線如何博出位
其實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各大廠商旗下的性能車,各自都實力不俗,例如熱衷于“扮豬吃老虎”的奧迪RS,以操控文明的寶馬M,以及堅持大排量、性能狂暴的SRT,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雷克薩斯F等。
作為發(fā)動機調教的巔峰,奔馳AMG在很多性能控眼中就如同信仰一般,能和AMG分庭抗禮已經成了性能車的一種榮譽。
但是,由于奧迪和寶馬在同級別都使用了五缸和六缸機,可以用不那么“狠”的方式來調教,并且多缸發(fā)動機在輸出動力的連貫性和平順性上更有優(yōu)勢,以及在高轉速區(qū)間更好的表現(xiàn),并且更小的排量想要通過渦輪獲得更大的動力,代價就是更夸張的渦輪遲滯,四缸發(fā)動機已經成了CLA 45的一大限制。
并且,由于AMG極致的壓榨,想要進一步提升動力,就需要對全車進行大改動,改裝門檻也進一步提高。
此外,相比之下,奧迪的S3/RS3話題度更高,其屢次在和更昂貴的車比賽中獲勝,在人們心中留下了“零四王”、“見誰崩誰”的印象。CLA 在上有C63/E63/S63、下有A45的情況下,想要獲得足夠的話題度并非易事。
性能車注定是小眾的,但它卻像一面旗幟,展示著品牌的最尖端核心技術,以及對更快更強的速度追求。廠家在技術方面需要有更高的突破,同樣在產品的布局以及把控方面更是需要有敏銳的眼光和負責的態(tài)度,這樣才會讓性能車愛好者對品牌有更高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