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
前驅!
1.5T三缸機!
最新款的寶馬120i可以說是把這三大購車市場的"雷點"都踩了一遍,也難怪外界對于它產生了相當負面的印象。而且它也確實有著明顯的產品問題,尤其是它體內的1.5T三缸發(fā)動機,抖動和噪音控制幾乎都是國內眾多三缸機里做得最爛的那一個。
不過,如果我們僅僅因此而把寶馬1系打為"工業(yè)垃圾",未免有失偏頗:至少在試駕頂配的125i之前,我們還可以保留些許期盼,畢竟它搭載的可是一部真正的2.0T四缸機。
那它能改變我們的第一印象嗎?
在解答以上問題之前,相信每一個頂配125i的車主都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到底要花多少錢?原價26.38萬的價格,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理喻,但經過終端優(yōu)惠之后,全包落地的價格其實只需要22萬塊左右,這樣一看,性價比似乎還不錯。
但在國內市場,20萬出頭其實已經可以買到一部混動版本的雅閣,為什么要選擇這么一部寶馬的入門級小車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它是一臺寶馬。
更重要的是,比起雅閣那種毫無個性、為家庭和舒適性而生的車型,125i,尤其是海外兩廂版本的125i,幾乎從第一眼就在告訴你,它是為駕駛而生的。只可惜這種血統(tǒng)進入國內,經過車身加長之后,國產125i身上的運動氣息其實已經消失大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比起海外版那個如同監(jiān)獄一般完全無法坐人的后排,國產版本的125i加長之后,至少有了個正常的后排空間。雖然要坐得舒服、愜意,或許不太現(xiàn)實,但中間還有USB接口,起碼車手的親朋戚友坐在后排不會因為體驗太差而暴跳如雷,這就夠了。
既然談到車手和駕駛,那么這副發(fā)動機自然不得不提,將一部2.0T,192匹馬力的發(fā)動機塞進車長不超過4.5米的125i之中,會不會讓它擁有強勁而暴躁的駕駛體驗呢?
先給結論,答案是完全不會。
如果要給它的駕駛體驗找一個明確的對標物,或許會是"同門師兄"325i,它的動力輸出不會像330i一樣讓人連踩油門都要再三謹慎,而是在保證平順性之余,在你需要的時候提供你想要的加速力。
很顯然,這應該是與發(fā)動機搭配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功勞。
哪怕在城市中用較慢的車速行駛,變速箱仍然不會給你帶來任何令人不悅的拉扯與頓挫感,而這恰恰是其他雙離合難以避免的弊端。動力與變速箱之間的匹配一向是寶馬的拿手好戲,再加上電子檔桿,這款國產版125i的駕駛體驗真的相當不錯。
要想做車手,空有動力當然不夠,操控性同樣重要,而125i的操控體驗同樣相當有特點,那就是近乎完美的底盤支撐力。城市之內,這臺125i就有如水中的飛魚一般,可以用相當輕快、靈活的姿態(tài)通行,這一點對于一臺傾向駕駛者的小車來講,有多重要自然不必多說。
只不過,有特點和真正的優(yōu)秀之間,還是有差距的,而在125i身上,這種差距體現(xiàn)在轉向過程中的手感。它的轉向手感讓人能夠聯(lián)想到新3系的車型,在轉彎時總會帶著莫名其妙的粘滯,讓轉向過程中的路感喪失許多。
這就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要知道,這臺125i為了運動特質,本來就采用了一套偏硬的懸掛,并且還用上了245/40/R18的薄胎,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忠實還原道路上每一個真實的路感。
那它到底是想要路感,還是不想要路感呢?
雖然到最后有些摸不著頭腦,但不得不承認,125i真的是一部開上手之后能帶來駕駛樂趣的輕巧小車,相比于120i那臺經過"閹割"的車型,20萬出頭的價格,性價比實在高出太多。盡管你可能會說,這個價格,我為什么不買一臺領克03+,但還是那句話,它畢竟是一臺寶馬,至少在買車的時候,你不需要遭受親朋戚友等一眾外行人的質疑和盤問,而這是領克絕對沒辦法帶給你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