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Taycan夠“保時捷”嗎?
——保時捷Taycan Turbo S試駕有感
保時捷誰都喜歡。很慶幸,在大趨勢下,保時捷及其GT部門還在關(guān)切小眾需求,堅持大排量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堅持人車溝通感,堅持駕駛樂趣。我夢想有朝一日,接我BRZ班的能是718、911甚至GT系列。然后,保時捷推出了純電動車Taycan。隱隱約約,我仿佛看到了保時捷的電動未來,不免為自己的夢想焦慮起來。
我對電車的認知,是通過蔚來ES6、極星2和Taycan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ES6在城市街道可以輕松舒適,在山路上可以每次出彎都像彈射起步。但是,物理定律不可違抗。ES6是一輛電動SUV,又高又大又重,限制了動力和底盤更好的發(fā)揮。極星2內(nèi)外頗有格調(diào),標準版可以在賽道上甩尾,高性能版可以把玩?hlins可調(diào)減振。但是,極星2是一輛跨界車。極星2本可以做得更好。
更重要的是,電車的高性能普遍局限于簡單、粗暴、直接但蒼白的直線加速。與油車相比,電車的駕駛感高度雷同,缺乏人車溝通,缺乏獨特個性,缺乏駕駛樂趣。我急切的想知道一輛電動跑車開起來是怎樣的。所以,對保時捷Taycan,我心情復雜。我擔心,Taycan空有一副轎跑造型,卻又是一輛寡淡如水的電車。我希望,Taycan能保持保時捷一貫的腔調(diào),讓我有強烈的駕駛欲望,而不僅僅只是一架從A到B的交通工具。
坐進車里,Taycan Turbo S給我的第一感覺就跟之前體驗的其他電車不一樣。坐姿低矮,三聯(lián)表和貫穿式中控臺非?!氨r捷”,三幅式方向盤的握感和座椅的包裹感營造出濃濃的運動氛圍。我當然知道Taycan還有后座。如果只憑前排,騙我這就是電動911我也會相信。駛出停車場,駛上賽道,Taycan初上手跟保時捷油車沒什么區(qū)別,除了沒有聲浪。太多品牌的電車刻意地標新立異,反而給從油車過渡到電車設置了障礙。而Taycan仍是一輛我熟悉的保時捷,不需要過多的適應,非常容易上手。
在賽道上,Taycan也繼承了保時捷油車穩(wěn)健的表現(xiàn)。我能感覺到Taycan的重心離地面很近,車身側(cè)傾和俯仰都很小。懸架行程很短,對路肩的濾振富有韌勁。轉(zhuǎn)向雖說不上有充分的溝通感,但響應快而且準。強大的動力和快速的響應掩蓋了Taycan的車重。只有在急彎和連續(xù)彎,我才會意識到Taycan其實有2.3噸重。逼近極限,前輪率先響胎,進而出現(xiàn)輕微的轉(zhuǎn)向不足,但后輪牢牢咬住地面。這種漸進、安全的設定尤其適合PEC上海保時捷體驗中心狹窄、緩沖區(qū)有限的賽道。
以761馬力、1050?!っ兹椛淦鸩剑琓aycan車頭抬起,我的頭腦一陣眩暈。雖然在意料之中,但我沒料到自己情不自禁,口吐芬芳。跟911 Turbo S一樣,Taycan Turbo S的加速度也不是恒定的,在初段也會有一個明顯的再加速。車速111公里/小時剎車,變線,剎停,一氣呵成,有驚無險?!澳愦鬆斶€是你大爺”!
只可惜,我玩不轉(zhuǎn)Taycan Turbo S的四驅(qū)漂移。后驅(qū)轟油起漂、補油維持漂移、大小油控制漂移角度的玩法已經(jīng)深入我心。維持油門不動我做不到。四驅(qū)漂移以及更深入的賽道和公路體驗就留給可能在9月份的再一次試駕吧。
Taycan Turbo S初上手足夠“保時捷”,是我迄今為止體驗過的最像油車、最容易上手的電車,初步總體而言沒令我失望。只可惜,Taycan也好,ES6和極星2也罷,仍不能徹底擺脫充電問題。我堅持認為,電車的痛點其實不在續(xù)航,而在充電。不解決充電效率、充電樁基建和維保問題,續(xù)航再長也解決不了里程焦慮。Taycan的800V技術(shù)、Turbo充電樁和超級充電樁目前面臨和蔚來換電服務一樣的困境——基建不足。保時捷稱,預計至2021年底,將在全國60個主要城市建設超過400個Turbo充電樁和超級充電樁。平均每個城市不到7個,這仍然不夠。加油,保時捷!不是,我不是說加汽油。我是說加油鼓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