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要賣車了,就是那個一直賣房的恒大。”前段時間,密探君的朋友圈被這則消息刷屏了,與其說恒大賣車,不如說許家印賣車,這位曾經登頂中國首富的人對汽車,更準確的講對新能源車一直很執(zhí)著。關于許家印造車首見于和賈躍亭的法拉第“聯(lián)姻”,可惜沒有進行多長時間就黃了,既然和別人沒有合作起來,那就自己干。
跨界造車這個詞,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前幾年國內汽車圈隨著大熱的新能源概念,起來了大批造車新勢力,到如今能夠量產、能夠存活的沒幾個,而活下來的車企掌門人往往是互聯(lián)網(wǎng)跨界而來?;ヂ?lián)網(wǎng)與新能源汽車有很多掛鉤之處,比如年輕人看重的車機系統(tǒng)以及自動駕駛等,都需要懂行的人才更有說服力。再來看看恒大,看看許家印,傳統(tǒng)房企和汽車兩不搭嘎,憑什么能造車呢?
憑有錢,憑超級有錢以及端正的造車態(tài)度。造車并不是蠻干就能解決的,需要一整套人工、設備、工廠以及技術的支持,而且對新能源車而言技術更是重中之重。既然自家沒有,那就“買買買”吧,站在巨人肩頭總比自己研究來的快,所以陸續(xù)收購、合作跟控股等多種形式重金砸來業(yè)內頂級巨擘。研發(fā)、設計、動力匹配、底盤研發(fā)等,造車需要的技術不管如何是齊了。
不得不說,恒大汽車的主要技術來源水平很高,比如繼承瑞典薩博的整車研發(fā)和制造技術,比如和科技賽克組建合資公司,再比如掌握日本頂級電池技術的卡耐新能源等。當然造車絕不是幾大板塊的簡單拼湊,還需要調試,需要根據(jù)特定市場做出改變,這對新生汽車來說難度很大。如何造出被消費者接受的純電動車,是恒大汽車成敗的關鍵。
地有、技術有關鍵的錢也不缺,那剩下的就是決策者的態(tài)度了。在不以新能源汽車的名頭圈地情況下,不到兩年的時間造出一款車,說明許家印對汽車行業(yè)、對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端正態(tài)度,從現(xiàn)在來看恒馳的6款車已經集體現(xiàn)身,大概率明年會跟大家見面。特斯拉面對國產造車新勢力堪稱碾壓之勢,可碰上更有錢的恒大情況或許大不一樣。
未來可能會出這種情況,恒大樓盤旁邊就是恒大汽車,既然恒大的房都買了,你確定不轉轉恒馳汽車了?當然,這只是密探君的調侃,對汽車而言特別是新能源車的主要市場在大城市,而且想要讓消費者快速接受這款全新品牌的全新電動車難度很大,畢竟很多老牌車企都沒有“玩”明白,更何況你還是跨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