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吐槽銷量前三甲時提到了兩代同堂的軒逸,今天老余到日產(chǎn)4S店時又發(fā)現(xiàn)他們多了一位弟兄。
廢話不多說,
老余頭條來試車。
▽
本期主角:日產(chǎn)軒逸·純電
??指導價:15.9-16.6萬(補貼后) ??
????????????
價 格
在上海,軒逸純電目前能享受的國家和地區(qū)以及其他各種補貼加起來將近10萬元,而且還免費贈送一塊價值8萬起步的滬牌(當然和真正的滬牌不一樣)。
但是即便如此,16萬起步的終端售價還是離原來軒逸的目標群體太遠,除非你本身就已經(jīng)準備好了上牌的預(yù)算。
至于大家比較關(guān)心的電池電機部分,日產(chǎn)承諾8年20萬公里的保修。
靜 態(tài)
外觀方面的變化比較細微,前臉上的“嘴”變得更大,但實際上進氣格柵都消失了,只留下保險杠部分的小進氣網(wǎng)。輪轂的造型更有設(shè)計感,其次就是尾部的假擾流板。
內(nèi)飾的不同主要集中在方向盤和擋把,其余基本上是忠于原著。
老余一直說軒逸最大的問題是方向盤沒有四向調(diào)節(jié),這個廠家指導價24萬的純電動版也沒有,因此駕駛坐姿依舊是比較奇怪的,要端著方向盤開車。
前排坐墊長度還是偏短,而且整體的下陷感比較缺乏。說到后排的話,這應(yīng)該是幾界軒逸里最差的了。
坐墊長度偏短都不算什么,關(guān)鍵在于地板非常高,猜測把電池布局在了這個位置。如此一來即便靠背角度比較平緩也無濟于事,雙腿永遠無法找到舒適的坐姿。
不過這種電池布局方式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后備箱的空間可以保留下來。
那么問題來了,你猜大家是更愿意舍棄大后備箱還是更舒適的后排呢。
動 態(tài)
方向盤和底盤似乎并沒有針對“奢華版”軒逸做升級調(diào)校,各種老毛病還是在。
轉(zhuǎn)向總體上是急于回正的,但最后的幾度又不回正了,不知道高速上發(fā)飄的問題有沒有改善。
底盤對于小幅震動比較敏感,略微覺得有些顛,整車的回擺抑制處理得比較好,就是有些生硬。
電門和剎車踏板的標定都不太線性,前端都沒有感覺。
電門的響應(yīng)其實很積極,基本不存在延遲,但初段的動力輸出太小,當達到一定深度后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爆發(fā),這種設(shè)定還是讓人覺得有些匪夷所思的。
而剎車踏板同樣前端很乏力,只有深踩以后才能感受到預(yù)期的制動力,不過能量回收和機械制動之間的切換銜接相當平順。
軒逸的兩極能量回收制動力都是偏弱的,掛D擋時滑行幾乎不做能量回收,而即便掛B擋(將自動回彈的擋把重新掛一次D擋)能量回收力度也處于比較輕的狀態(tài)。
這種設(shè)定其實非常棒,一來更符合常規(guī)的駕駛習慣,更加輕松,同時更加省電。這里涉及到一個誤區(qū),并不是能量回收力度越大就越省電。
續(xù)航方面,試駕自然是得不到答案的,銷售在給自家車子做宣傳的同時還諷刺了一把市場上的競品:“我們不像別的電動車,標的338公里就能跑338公里。”
至于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只能后期實車測試了。
??老余劃重點
對于絕大多數(shù)軒逸原本的目標消費群體而言,多出的5萬元并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而對于想買更高級別車子,比如天籟的消費者,軒逸的車身尺寸以及內(nèi)飾精致感又顯得寒酸。
老余其實想說,軒逸·純電并沒有拿出十足的誠意,僅僅是單純地把動力總成換成了電動,卻沒有在其他諸如底盤質(zhì)感、乘坐舒適性、內(nèi)飾豪華程度等方面做相應(yīng)的升級。
看看隔壁豐田,卡羅拉和卡羅拉雙擎之間的差別并不只在于油耗更低,還有綜合方面機械素質(zhì)的提高。
因此單純?yōu)榱穗妱淤I軒逸純電,性價比并不高。不過還是不能否認,這是目前市場上價格最親民的電動車。(請不要拿代步車來抬杠)
文章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