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定價超過30萬不補,新能源補貼新規(guī)將動誰的奶酪?
新能源補貼設(shè)置30萬價格上限,受傷最深的是誰?
盡管補貼政策順延兩年給國內(nèi)的新能源車企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但是補貼滑坡對行業(yè)的沖擊依然不小。按照剛剛推出的新能源補貼新政策,2020年到2022年每年依次下滑10%、20%和30%。
除了補貼門檻的提高和補貼金額的下降,2020年的新政策還設(shè)置了30萬元這個價格封頂線。很明顯是在逼特斯拉降價,按國產(chǎn)Model 3目前的生猛勢頭,殺傷力確實很大。那么,誰最受傷?
1
特斯拉逆勢漲價的邏輯
新政一出,首先提出質(zhì)疑的是理想汽車的創(chuàng)始人李想,他認為這個政策“助攻特斯拉搞殘自主電動車”。但特斯拉表現(xiàn)得似乎不在意補貼,反倒豪橫的宣布漲價,國產(chǎn)Model 3標(biāo)準續(xù)航升級版和長續(xù)航版售價分別上漲4500元和5000元,起價超過了30萬。
當(dāng)然,表象非相。因為新政策有3個月的過渡期,這期間特斯拉仍可享受2020年標(biāo)準的補貼,但因為由去年的2.5萬降到2.25萬(續(xù)航400公里以),所以特斯拉要通過漲價賺回來。而等過渡期過后,毛利高達30%的特斯拉隨時可以把價格降下來,尤其是占成本大頭兒的電池換上寧德時代之后。
所以,30萬封頂價刺激特斯拉降價,對自主品牌純電動車,尤其是還想在高端市場有所作為的企業(yè),無疑沖擊非常大。以理想ONE為例,該車定價是32.80萬元,以后就不能享受補貼,而且買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消費者,對價格還是比較在意的。作為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理想汽車目前只有一款車,所以受到的影響確實不小。雖然理想ONE作為增程式混動,目前補貼只有8500元。
目前來看,國產(chǎn)特斯拉Model 3的影響力確實強,3月銷量輕松破萬,隨著長續(xù)航版的推出,以及接下來Model Y的上市,銷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自主品牌在定價上也主動避其鋒芒,比如剛剛上市的小鵬P7定價是22.99萬-34.99萬元,而這款車一直是明確以特斯拉Model 3為競爭對手的。
能做到30萬+的主流自主品牌純電車型還有比亞迪的唐EV600和即將上市的漢EV,以及定位豪華車的蔚來。如果特斯拉主銷車型降到30萬以內(nèi),再享受到國家補貼,27萬的價格殺傷力確實足夠大,李想的擔(dān)憂確實有一定道理。
2
傳統(tǒng)豪華車品牌將受沖擊
當(dāng)然,受沖擊的不只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傳統(tǒng)豪華品牌也不能幸免。目前,傳統(tǒng)豪華車品牌也都在電動化方面發(fā)力,在中國市場奧迪推出了e-tron,奔馳推出了EQC,寶馬也將推出iX3,還有沃爾沃的極星2、捷豹I-PACE等。
這些車的價格基本都在30萬以上,唯一比較親民的極星2,在售車型價格也達到了41.8萬,29.8萬的版本還沒上市。30萬的門檻,特斯拉可以輕松擊穿,并保證仍有很高的利潤,而這些傳統(tǒng)豪車企業(yè)的產(chǎn)品能跟上嗎?
最重要是,是豪華品牌燃油車市場的沖擊,月銷量過萬對于BBA的主力燃油車也不是容易的事。根據(jù)上線數(shù)據(jù),2019年30萬+的車型月均銷量過萬的只有區(qū)區(qū)十余款車型,基本都是BBA的主力車型,最高的是奔馳E級21,499輛,而奧迪Q5L和寶馬X3都是1.1萬-1.2萬之間,而按照3月的銷量特斯拉已經(jīng)追上了這兩個主力燃油豪華車型。
要知道,國家一路綠燈引入特斯拉國產(chǎn),除了通過“鯰魚效應(yīng)”倒逼自主新能源車品牌進步,也是為了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實現(xiàn)從油到電的能源轉(zhuǎn)換,很明顯靠自主品牌很難快速實現(xiàn)這個目標(biāo)。也就是說,特斯拉的競爭對手是所有燃油車企業(yè),尤其目前正在吃中國汽車消費升級紅利的傳統(tǒng)豪車品牌。
3
混動打敗純?nèi)加筒拍芑?/span>
還有,混動車型(尤其是插電混動)受到的沖擊也非常大。這次新政,對于混合動力車型(主要指插電和增程)影響有限,第一門檻仍是純電50公里,第二補貼由1萬降到8500元。
盡管如此,插電混動的危機依然不小。由于門檻低,再加上雙積分政策,混動成了燃油車的影子,市場上的主流燃油車都在推混動,下到卡羅拉上到寶馬5莫不如此,畢竟油改電的混動很容易造出來,而且還享受新能源的福利,何樂而不為?
但關(guān)鍵是,消費者買插電混動圖什么?由于插電混動也能上綠牌,而消費者對純電動車又不信任,所以買插電混動過渡的甚多,像寶馬530Le、途觀PHEV、比亞迪唐DM等車型銷量都非??捎^。但是,隨著特斯拉的引進國產(chǎn),消費者有了新的選擇,混動銷量應(yīng)聲下滑。
以去年排名第一的比亞迪唐DM為例:2019年的銷量是3.4萬多輛,但是銷量卻是下降趨勢,去年11和12連續(xù)兩月銷量只有1000輛,而今年3月只有600多輛。原因很簡單,唐DM價格在20萬-25萬元這個區(qū)間,與國產(chǎn)特斯拉太接近了,很多客戶被搶走了。受傷的不只是比亞迪,根據(jù)上線數(shù)據(jù),2019年12月插電混動的市場份額還有35.62%,到今年3月份就下降到15.84%。
插電混動的生存邏輯就是享受電動車的政策紅利,但可以當(dāng)燃油車用,所以是政策催生的怪胎,很多插混車型就是給燃油車加電池,一旦沒電了就是半殘。像比亞迪唐DM已經(jīng)是插混中很優(yōu)秀的了,但銷量仍然下滑,可見形勢多么嚴峻。
插電混動要想生存,必須有比純?nèi)加蛙嚫袃?yōu)勢的賣點,就像日系油電混動或增程式混動那樣。最近一汽-大眾推出的插混品牌GTE,提出“一車三得”的概念,純電模式、混動模式和燃油模式三種動力三種體驗,用電時不遜任何電動車,用油時也不辱“GT”之名,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說到底,混動只是一種過渡產(chǎn)品,所以其發(fā)展方向不應(yīng)該是搶新能源的紅利,更應(yīng)該是作為能源轉(zhuǎn)換的緩沖區(qū),以替代純?nèi)加推嚍槟繕?biāo),讓消費者切實感受到比燃油車更實用,能做到這點才會有自己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