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崇洋媚外”和“叫好不叫座”。
崇洋媚外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不過大致的意思是,有些人不管國外品牌車型是好是壞、國外消費者審美是否適合自己,都要一味地追尋跟隨,而對于國貨,無論是優(yōu)是劣,他們都會斜著眼說聲:“l(fā)a圾!”
此為崇洋媚外。
![]()
再舉個例子,當(dāng)有一款新車發(fā)布時,不少人直言“XX真是好車,上市我就買!”,已經(jīng)有車的人還會加上一句“看來自己買車買早了!”然而,等到該車上市都已經(jīng)半年了,一看累計銷量也只有寥寥幾千臺。
此為叫好不叫座。
“崇洋媚外”和“叫好不叫座”聯(lián)系起來,大師首先想到的是旅行車。
為啥?想必大家心里都清楚,旅行車在歐洲是受歡迎的,同樣是3系、A4L,歐洲人很青睞于旅行版,而國人大多只對三廂轎車版本感興趣,你說有的人崇洋媚外,但在旅行車這事兒上,卻又不靈了!
叫好不叫座就更明顯了,身邊從不缺嚷嚷著要買臺旅行車的人,天天說旅行車多帥多好,到了掏錢的時候,他卻一頭鉆進了SUV里。
![]()
人有時候挺累的。也許是為了把自己偽裝成很懂車的樣子,表面上不得不十分“欣賞”旅行車;也許是心里真的喜歡旅行車,但為了其它原因又不得不買SUV和三廂轎車,當(dāng)然也有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我自己對旅行車愛到了骨子里,無奈老婆/父母不喜歡,只得買了SUV,下次換車的時候一定買!”
裝吧,這只能說明你并非真正的旅行車愛好者,所謂的老婆/父母不喜歡,可能只是一個借口,畢竟真正熱愛的人,他會嘗試說服自己的老婆/父母......
那么問題來了,同樣被冠以“實用”之名,為啥旅行車賣不好,SUV卻能大賣?
SUV和旅行車兩大類別,我們確實都會貼上“實用性強”的標(biāo)簽,從表面上看沒有太大的差別,實際卻大有千秋,因為這兩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實用性”,根本不是一回事。
![]()
首先來說說SUV,與三廂轎車相比,SUV的尺寸優(yōu)勢通常在于整車高度和寬度,這樣最明顯的效果除了能顯得整車更高大霸氣之外,車內(nèi)空間也更能給人以寬敞感,有些人坐轎車會覺得壓抑,在SUV上則不會。通常情況下,同一級別SUV的乘坐空間會比轎車更有優(yōu)勢,例子可以參考同為緊湊型定位的本田思域和CR-V。
![]()
那么旅行車呢?簡單粗暴一點,你可以認為旅行車是三廂轎車后備廂加高了,很多人稱之為“大屁股”,但這里要注意,旅行車提升的更多是后備廂空間,而不是SUV那般顯而易見的寬敞乘坐空間。大家不妨思考下,對于國內(nèi)消費者而言,乘坐空間和后備廂空間哪個更重要、更實在?
![]()
還是那句話,當(dāng)年大眾只給我們帶來了桑塔納旅行版,卻沒能把旅行文化和審美帶進國內(nèi)(當(dāng)然那會可能也壓根帶不進來),這似乎就注定了旅行車會成為小眾。舉個不那么恰當(dāng)?shù)睦樱鞠矚g喝豆?jié){的人,它可能會覺得咖啡很香很有品味,但要天天喝的話,他還是會選擇豆?jié){。
當(dāng)然也不排除還有人在問:啥是旅行車......
![]()
另一個更為致命的問題,是“咖啡”通常比“豆?jié){”貴。經(jīng)常有消費者表示,旅行車這玩意兒,便宜的看不上、貴的買不起,現(xiàn)階段只能買個實用的SUV開著先,至于旅行車,等有錢再說吧。
確實,旅行車似乎要到一定價位和級別才有那味,比如大眾蔚攬、沃爾沃V60、奔馳C旅、奧迪A4 Avant等,要想喝到更正宗的“咖啡”,無疑得付出更大代價。
![]()
而除了旅行車之外,兩廂版轎車在國內(nèi)也是受冷落的對象,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馬自達寧愿推出CX-30,也不把兩廂版馬自達3引入國內(nèi),稍微關(guān)注下車市的人都知道,能登上轎車銷量榜前十的,從來都是三廂車。
至于那些大家期待的卡羅拉旅行版、福克斯旅行版、標(biāo)致508旅行版......也是想想就好。
![]()
旅行車到這“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境地,無疑還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小型車、兩廂轎車同理。舉個例子,國內(nèi)的情況和歐洲、美國、日本相比,你認為哪個更接近?
要大師說,雖然國內(nèi)一線城市比較擁堵,這時靈活經(jīng)濟的小車確實比較受歡迎,但也別忘了,中國地域遼闊,在很多人口不那么密集的城市、尤其道路狀況不怎么好的小城市,SUV依舊是很多人買車的首選。
![]()
所以,文化和審美這東西是潛移默化的,SUV熱浪在國內(nèi)是一波高過一波,而旅行車和兩廂轎車卻難以避免成為小眾,不過隨著收入水平的逐漸提高和真正“懂車”的人越來越多,旅行車未來在國內(nèi)也不是完全沒機會,當(dāng)然這還要看價格適中、產(chǎn)品力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旅行車會有多少。
最后,雖然SUV在國內(nèi)的地位難以撼動,但還是希望旅行車在街上的能見度會越來越高,畢竟汽車文化需要多樣性,世界畢竟因不同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