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吱”的尖銳摩擦聲,很多人可能覺得刺耳,聽到就想捂住耳朵。但是對于車迷而言,這是美妙的音樂,意味著有輛車正在你面前漂移!在《頭文字D》、《速度與激情》等賽車題材作品影響下,漂移這門駕駛技術(shù)獲得了極高人氣,也被描繪得神乎其神。在深夜的秋名山中,AE86和它的對手們,屁股左甩右甩,側(cè)著身子漂過每一個彎道,漂移技術(shù)的好壞以及車輛是否適合漂移,成了山路上的決勝因素。
![]()
如果你是從《頭文字D》、《速度與激情》這樣的作品入門,然后進一步喜歡上了汽車和汽車賽事,那你一定會體會到落差感。在影視中作為車手看家本領(lǐng)的漂移,在場地賽事中,你幾乎看不到,現(xiàn)實里的車手往往選擇最樸實無華的過彎方式——減速,并保持抓地力過彎。
無論是站在賽事巔峰的F1,還是很出名的勒芒耐力賽,又或是各個級別的房車賽,哪怕是一般人能參與賽道日,你都會看到車手們根本不愛漂移,就老老實實直接減速轉(zhuǎn)彎,要論觀賞性和帥氣程度,肯定是跟《頭文字D》沒法比的。
![]()
所有的賽事,必然都追求極致的速度,如果有好的駕駛技巧,不可能不在比賽中使用。從邏輯上來說,問題一定出在漂移這個技巧本身,車手們覺得它對于提高成績沒有好處,所以才選用了減速過彎的方法。那么如何用科學(xué)解析漂移的利弊呢?
![]()
在英文中,漂移被稱為Drift,而抓地過彎被稱為Grip,兩者的差別就在于,輪胎是否失去與失去了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輪胎作為車輛唯一接觸地面的部位,如果它失去部分或者全部摩擦力,車的實際進行方向,就會和車頭的指向出現(xiàn)偏差,用專業(yè)術(shù)語來說,出現(xiàn)了“偏航角”。
![]()
因為在彎道中車的重心和受力會有改變,基本上是個車在過彎的時候都會產(chǎn)生偏航角,只不過偏航角很小,正常的抓地過彎,家用車偏航角差不多在1°到4°之間,從外面根本看不出來,駕駛員的感受也不明顯,F(xiàn)1等方程式賽車,一般也只是5°左右。而車身明顯橫擺的漂移,需要制造30°以上的偏航角,也意味著,失去了更多的輪胎抓地力。
基于偏航角和抓地力的不同,漂移和抓地過彎所側(cè)重的方面也不同。
漂移時,偏航角過大,使得車輛擁有的小到嚇人的轉(zhuǎn)彎半徑,能夠更早地把車頭對準出彎的方向,過彎路徑也是最短的,同時你可以保持更高的入彎速度。
![]()
輪胎損失了非常多的抓地力,這使得引擎輸出的很大一部分動力都被輪胎空轉(zhuǎn)給浪費掉了。對于家用來說,這是壞處,畢竟浪費油對吧?但是對于賽車而言,輪胎空轉(zhuǎn)的話,就不用踩太多剎車來降低速度,這樣引擎在整個彎道中,都可以保持住非常高的轉(zhuǎn)速,避免了在出彎之后還得花時間給油讓轉(zhuǎn)速上升。
![]()
但是漂移也會產(chǎn)生一些麻煩,首先因為輪胎失去了抓地力,造成引擎的能夠提供的動力比較少,漂移過彎更多的是依靠慣性,當漂移的時間越長,余下的慣性就越少,速度就會變慢。而且出彎的時候,輪胎依然是沒有抓地力的,需要花時間調(diào)整方向,讓輪胎重新恢復(fù)抓地。
所以漂移其實是一項有利有弊的技巧,而賽車手們要考慮的就是,在自己的賽事中選擇利大于弊的技巧。我們先說F1、勒芒以及房車賽,這些賽事的特點都是,在路況非常好的封閉賽道舉辦,地面的摩擦力非常強,輪胎不容易打滑。
![]()
美國有檔子叫《流言終結(jié)者》的科普節(jié)目,曾經(jīng)做過在強摩擦力路面的實驗。同樣是專業(yè)車手駕駛,在90°彎時,漂移法和抓地過彎法,速度幾乎是一樣的,而180°的U型彎,漂移法要慢了一秒鐘。
![]()
為了進一步證明,節(jié)目組又設(shè)置了一條由大小彎組合而成的賽道,在這條賽道上,并非專業(yè)車手的主持人,都用抓地過彎法跑到了1分54秒,而職業(yè)車手采用漂移法,只得到了2分鐘整的成績。這就說明了,在摩擦力很好的路面,漂移技巧所帶來的速度提升,彌補不了它產(chǎn)生的速度下降,還不如用抓地過彎穩(wěn)穩(wěn)地過去。
這個結(jié)果,還是節(jié)目組用普通汽車做出來的,而正規(guī)的場地賽車,都采用了抓地力極強的輪胎,還有特殊的空氣動力學(xué)設(shè)計,用氣流狠狠把車壓在地面上。再配上摩擦力非常強的路面,即使你以非常高的速度進入彎道,車輛也不會失控,并不需要通過漂移來高速入彎。
![]()
更何況,這些場地賽往往是所有賽車一起跑,大家都貼得很緊,如果你搞漂移這種在失控邊緣試探的操作,萬一失誤了,那可能就是一場連環(huán)車禍在等你。
![]()
反過來說,想要用漂移技巧跑得快并保證安全,需要兩個條件,路面的抓地差且車與車之間隔得很遠。只有一個賽事能滿足以上條件,那就是拉力賽。
拉力賽沒有什么鋪裝路面,車手可能碰到各種神奇的路況,土路、爛泥路在拉力賽里都很常見。如果碰上彎道,采用抓地過彎法,你必須把車速壓到非常非常低,才能緩緩地拐過這個彎,對于車手來說是不可以接受的,對觀眾來說更不可接受,因為觀眾對賽車在泥地里龜速爬行毫無興趣,此時采用漂移法,就可以維持住車速和發(fā)動機轉(zhuǎn)速。再加上拉力賽并非同時發(fā)車,每輛賽車是間隔一段時間出發(fā),這就給漂移制造了完美條件。
![]()
所以拉力賽車手個個都是漂移專精,碰到多彎的賽段,這些拉力賽車基本上就沒正著朝前開過,就是換著不同的方向漂移,搭配上賽車激起的漫天塵土,場面那叫一個美,很多車迷覺得F1不如拉力賽那么緊張刺激,也正是因為拉力賽有漂移可以看。
![]()
漂移作為一種駕駛技巧,并不是什么時候都那么快,但它能做到什么時候都帥,不管在塵土飛揚的拉力賽場還是傳說中的秋名山,漂移總是最靚麗的風景線,也是最能讓人體會到激情的技巧。
大家對于漂移的癡迷,就像在一個熱兵器時代,人們依然崇拜著劍客。
![]()
來源:idong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