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長安汽車官方發(fā)布2020年半年度業(yè)績預告稱,預計2020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30億元,同比去年虧損22.4億元,實現了扭虧為盈。
“扭虧為盈”本是好事,只不過長安汽車這一次盈利緣由,并不是其主營業(yè)務——汽車。根據官方數據顯示,主要盈利項目來自于三方面: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戰(zhàn)略投資帶來21億元,出售長安標志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股權帶來14億元,以及持有寧德時代股票股價上漲帶來17.75億元。也就是說,光憑“拓展新能源業(yè)務”、“斬斷負債業(yè)務”和“投資動力電池市場”這三個動作,就為長安汽車帶來了超過50億的收益。去除這部分非經常性損益,長安汽車依舊是處于巨額虧損狀態(tài)。在青橙汽車采訪過程中汽車分析師鐘師表示,長安汽車此舉只能帶來一時的收益,并不能長久,同樣也不會提高企業(yè)盈利能力。對長安汽車自2018年起凈利潤以及投資利潤降幅巨大的現象,鐘師還表示,這大致是多個合聯營企業(yè)銷量滑坡乃至接近停產導致的,例如長安福特以及長安鈴木。
銷量高的長安汽車卻并沒有獲得可觀的利潤。長安汽車2020年全年汽車銷售目標是191萬輛,據官方數據顯示,其今年上半年累積銷量就已經達到83.1萬,同比增長1.33%。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疫情以及市場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上半年汽車市場總體呈下降趨勢,乍看之下,長安汽車的業(yè)績呈現回暖狀態(tài)。但一直以來長安汽車多以“性價比高”的優(yōu)勢搶占市場,以利潤換取銷量,而當前汽車整體市場在疫情放緩、終端需求復蘇存在后繼乏力的可能。分析師鐘師表示,許多企業(yè)或許會以“價格戰(zhàn)”的形式來搶占市場份額,這或將導致長安汽車利潤進一步地降低,更容易陷入“越賣越虧”的尷尬境地。
長安汽車在高端市場的競爭能力并不強,今年上半年其自主品牌發(fā)布的UNI-T就是長安汽車沖擊高端市場的又一次嘗試。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在2018年提出確認打造高端品牌,不過今年卻以UNI-T為代表推出了一個車型系列,由此可見高端品牌計劃或已流產。另外,長安汽車此前沖擊高端市場的幾款車型都未獲得成功。2013年推出的睿騁因價格過高不為大眾所接受而逐步沒落;而2017年推出的CS95銷量未達市場預期,之后哪怕是新款發(fā)布也并未給其帶來任何的幫助,銷量逐步降低甚至于接近崩盤。長安汽車試圖打進高端市場,無奈目前不具備相應能力,故而難以成功。同時,去年“補貼退坡”也使得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方向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在從傳統汽車行業(yè)轉型為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的道路上,長安汽車并不順利。長安汽車曾提出兩大計劃,即“北斗天樞計劃”與“香格里拉計劃”。前者早已陷入沉沒成本,進退維艱;而后者提出的創(chuàng)立“三大新能源汽車專用平臺”并未有更多消息傳出。長安汽車一直在空談理想、暢談未來,“畫大餅”卻不顧當前市場環(huán)境以及國內總體情形,加之新能源方向的整體技術水平尤其是長安汽車自身的技術水平提升速度并不理想,好高騖遠只有失敗一個結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缺乏足夠的技術實力支撐,長安汽車在售的新能源車型大多為“油改電”,而“油改電”在續(xù)航、性能、空間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天生缺陷,令其難以樹立良好的品牌與口碑。
空談遠大目標的疲態(tài)略顯的長安汽車,在耗盡能夠獲取非經常性損益的資本后,還能夠實現所謂的“扭虧為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