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熊宇翔 編輯 | 老司機
當一家家造車新勢力相繼暴雷,當車市在下滑的預期中艱難前行,仍志在擴展品牌帶寬的車企們不得不接受一個靈魂拷問——今天,中國市場還需要一個新的汽車品牌嗎?
老牌國企東風集團的回答是,現在出發(fā)或許還不算晚。
7月17日,東風在武漢發(fā)布了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嵐圖”,正式加入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角逐。
![]()
嵐,山間清風,代表純凈自然。圖,謀劃圖新,代表美好生活藍圖。從嵐圖的名字,不難讀出這一意味——為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業(yè)務繪出一幅美好藍圖,是東風對它的美好期望,更是賦予它的重要使命。
為了完成這一使命,東風在集團內抽調一批精兵組建了嵐圖的管理層,并特別成立嵐圖汽車科技公司,以類似初創(chuàng)公司的模式,進行市場化的獨立運營。
![]()
嵐圖的誕生過程,有些時運不濟。
按照原本的規(guī)劃,嵐圖品牌的發(fā)布會,會在武漢知名的情景劇演藝輪船“知音號”上進行。東風方面甚至已經準備好了頗有意境的雙關slogan“知音繪藍圖”。然而因為汛情,武漢江面管制,嵐圖的發(fā)布地點,從長江上挪到了長江邊。
![]()
操盤嵐圖品牌的東風h事業(yè)部,也是出生在車市揮別明媚時代的當口。2018年,東風集團在內部成立了h事業(yè)部,當年下半年,國內車市即開始走下坡路。2019年,當h事業(yè)部因公開招聘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車市繼續(xù)向下。到2020年,原計劃在北京車展首次發(fā)布新品牌的h事業(yè)部,又一頭撞上了新冠疫情。
嵐圖還未出生,即見證了艱難時世的滿滿惡意。
但嵐圖的寓意,又如其字面意思那般美好。東風對嵐圖的定位也很美好,嵐圖品牌的最高負責人、東風汽車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說,嵐圖是“真正零焦慮高端智慧電動品牌”。
![]()
如何理解“零焦慮”、“高端”、“智慧”,東風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不過,從今年5月東風集團董事長竺延風給h事業(yè)部員工的一封公開信中,可以感受到嵐圖的地位之重要。竺延風對其如此定位——“推動傳統(tǒng)汽車轉型,引領和促進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擔當者、實踐者、先鋒者”。
或許,對于一個才籌劃了兩年、量產車型尚未見面的新品牌,現在討論其如何高端智慧為時尚早,它的先期目標是,在品牌認知上讓大眾知道“我是誰”?,F在,“真正零焦慮高端智慧電動品牌”以及以鯤鵬展翅為象征的logo,已然開啟了嵐圖走向大眾認知的第一步工作。
作為一個新品牌,如何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中脫穎而出,則是嵐圖想著重回答的另一個問題。
在路由社看來,嵐圖的發(fā)布會傳達了兩個重要信息——
其一,嵐圖擁有一個具備資深行業(yè)經驗的管理團隊。在這次發(fā)布會上,嵐圖的核心管理層亮相,無一例外,他們都出自東風體系:CEO兼CTO盧放,為原東風戰(zhàn)略規(guī)劃部專項技術總監(jiān);首席品牌官雷新,則是原東風英菲尼迪執(zhí)行副總經理;首席運營官蔣燾,此前任東風日產大連分公司總經理;原東風財務報告分部經理沈軍,則在嵐圖任首席財務官。
![]()
左至右:蔣燾、沈軍、尤崢、盧放、雷新
其二,在相對傳統(tǒng)的管理層基礎上,嵐圖構建了一個更趨向于科技公司的組織架構。尤崢透露,嵐圖特別成立了獨立于東風集團任一子公司的嵐圖汽車科技公司,從一流的電動汽車企業(yè)和IT公司引入了大量人才,并且將采用科技公司普遍使用的OKR目標管理,推崇管理的扁平與高效。
嵐圖將這種混搭的風格描述為,成熟車企+造車新勢力的融合創(chuàng)新模式。對這個最新的子公司,東風集團則會提供全方位的資源支持。
![]()
嵐圖發(fā)布后,一種質疑的聲音隨即響起,東風的自主品牌乘用車業(yè)務,在中低端市場尚且苦戰(zhàn),選擇此時沖高,是不是品牌戰(zhàn)略上有問題?
東風借嵐圖沖高,用一個簡單的推/拉力模型解釋,內外因素都在促動東風作出這一嘗試。
先說推力。正如輿論所言,東風自主品牌的乘用車業(yè)務,的確聲量不大。風光、風神、啟辰、風行等一系列子品牌,在與其他自主品牌的對壘中并未表現出明顯的競爭力。老路不太走得通,那不妨另辟蹊徑。在中低端燃油車市場的失意,推動東風向高端新能源汽車進行嘗試。
再說拉力。品牌升級,是當下車市的政治正確,并且,不同的對象有各自的正確維度——前有長城與吉利分別在WEY和領克上的突破,后有共和國長子一汽籌謀的紅旗復興,就連同為國企的長安,近來也用UNI-T這樣的高端化車型穩(wěn)扎穩(wěn)打。
在新能源車領域,高端化更是從理論到實踐都收獲了成功,不僅是蔚來、理想等新勢力在追尋特斯拉的路徑,廣汽新能源的埃安、吉利的幾何,也通過新設一個品牌的方式,走上了新能源汽車高端化的道路。
![]()
內外兩種動力一推一拉之間,東風祭出嵐圖,依托新能源汽車走上高端化道路,看上去也是大勢所趨下的必經之路。
??記者手記
此次嵐圖的發(fā)布會,是不少媒體在新冠疫情后首次造訪武漢。在活動開始前,同行的媒體老師望著武漢臨江大道往來不息的車流感慨,很難看出這是一個剛剛經歷過慘烈疫情的城市。的確,從表面上看,武漢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但細細嗅探,你還是能感觸到這座城市敏感的神經。比如,在去往武漢之前,每一位媒體參會人員,不分地域地被要求進行核酸檢測,以防萬一。
除開對新冠疫情風險的嚴防死守,武漢當下還面臨著嚴峻的汛情——離發(fā)布會現場不到30米, 達到歷史水位的長江已經將沿江的武昌江灘公園淹沒大半,一些樹木從水中探出半個樹冠。江灘公園因之封閉,戴著紅袖標的防汛人員沿路口巡邏。
在不同的威脅下焦慮了近半年的武漢,著實需要一些新氣象。東風又何嘗不是呢?車市下滑疊加身處疫情中心的定點打擊,讓東風遠不止半年的轉型陣痛期,烈度又增加了幾分。此情此景,東風迫切想翻開品牌發(fā)展新篇章的意愿,只怕比任何車企都要強烈。
如今,嵐圖終于到來,為東風的轉型升級翻開了新的一頁。據悉,7月29日,嵐圖科技將舉辦品牌發(fā)布會,首款概念車將亮相。嵐圖能否一張藍圖繪到底?讓我們拭目以待。
—END—